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学 郭海英 主编 2009年版 > 下载地址1
中医养生学 郭海英 主编 2009年版
- 名 称:中医养生学 郭海英 主编 2009年版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健康养生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中医养生学
作者:郭海英 主编
出版时间: 2009年版
内容简介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养生康复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必修课之一。主要介绍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常用的养生方法和技能,以及中医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中医养生学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与中国传统的医、史、文、哲等相互渗透。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既注重汲取前人诸家养生理论和方法之精华,突出中医养生的特点,又有机地融入中医养生的现代研究成果,对养生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本教材编写人员均为长期从事中医养生学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编写中,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尽力编写出既符合时代特点,又彰显中医特色的养生学教材。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概论、发展简史、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中篇为常用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精神养生法、起居养生法、药食养生法、传统运动养生法、针灸养生法、按摩养生法、房事养生法及其他养生法;下篇为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部位养生等。
目录
上篇 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养生学的概念
第二节 养生学的特点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
三、以预防为核心
四、以综合调摄为原则
五、以适应广泛为模式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萌芽(上古时期)
第二节 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一、《周易》养生说
二、道家养生说
三、儒家养生说
四、杂家养生说
第三节 形成(秦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的成书——中医养生学的确立
二、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一中医养生学的支撑
第四节 完善(晋隋唐时期)
一、道教学说与道教养生
二、佛教养生思想的传入
三、三教归一及其与医学养生的融合
第五节 突破(宋金元时期)
一、中医养生事业的发达,理论与方法的完备
二、老年养生保健的肇始
三、药物养生走上正轨,食物养生普及盛行
四、金元四大家对养生理论的突破
第六节 发展(明清时期)
一、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的结合
二、综合调养法的全面开发
三、老年养生保健的再度兴盛
第七节 振兴(现代)
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寿命观
第一节 生命
一、生命的本源
二、生命存在的时空特征
三、生命的本质
四、贵重生命
第二节 寿命
一、天年
二、我国预期平均寿命的变化趋势
三、健康长寿的特征
第三节 衰老
一、衰老和早衰
二、促使衰老的因素
三、衰老的机理
附 衰老的现代研究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法天顺地
一、顺四时而养
二、顺昼夜而养
三、顺月之盈亏而养
四、顺地域而养
第二节 形神共养
一、形神合
二、养神养形
第三节 动静结合
一、动静互涵
二、动静平衡
三、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
第四节 协调平衡
一、协调阴阳脏腑
二、和谐人事
三、有常有度
第五节 保精养气
一、内养正气,外慎邪风
二、保精养气重在脾肾
中篇 常用的养生方法
第一章 精神养生法
第二章 起居养生法
第三章 食药养生法
第四章 传统运动养生法
第五章 针灸养生法
第六章 按摩养生法
第七章 房事养生法
第八章 其他养生法
下篇 审因施养(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一章 因人制宜
第二章 因时制宜
第三章 因地制宜
第四章 部位养生
作者:郭海英 主编
出版时间: 2009年版
内容简介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养生康复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必修课之一。主要介绍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常用的养生方法和技能,以及中医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中医养生学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与中国传统的医、史、文、哲等相互渗透。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既注重汲取前人诸家养生理论和方法之精华,突出中医养生的特点,又有机地融入中医养生的现代研究成果,对养生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本教材编写人员均为长期从事中医养生学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编写中,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尽力编写出既符合时代特点,又彰显中医特色的养生学教材。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概论、发展简史、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中篇为常用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精神养生法、起居养生法、药食养生法、传统运动养生法、针灸养生法、按摩养生法、房事养生法及其他养生法;下篇为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部位养生等。
目录
上篇 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养生学的概念
第二节 养生学的特点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
三、以预防为核心
四、以综合调摄为原则
五、以适应广泛为模式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萌芽(上古时期)
第二节 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一、《周易》养生说
二、道家养生说
三、儒家养生说
四、杂家养生说
第三节 形成(秦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的成书——中医养生学的确立
二、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一中医养生学的支撑
第四节 完善(晋隋唐时期)
一、道教学说与道教养生
二、佛教养生思想的传入
三、三教归一及其与医学养生的融合
第五节 突破(宋金元时期)
一、中医养生事业的发达,理论与方法的完备
二、老年养生保健的肇始
三、药物养生走上正轨,食物养生普及盛行
四、金元四大家对养生理论的突破
第六节 发展(明清时期)
一、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的结合
二、综合调养法的全面开发
三、老年养生保健的再度兴盛
第七节 振兴(现代)
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寿命观
第一节 生命
一、生命的本源
二、生命存在的时空特征
三、生命的本质
四、贵重生命
第二节 寿命
一、天年
二、我国预期平均寿命的变化趋势
三、健康长寿的特征
第三节 衰老
一、衰老和早衰
二、促使衰老的因素
三、衰老的机理
附 衰老的现代研究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法天顺地
一、顺四时而养
二、顺昼夜而养
三、顺月之盈亏而养
四、顺地域而养
第二节 形神共养
一、形神合
二、养神养形
第三节 动静结合
一、动静互涵
二、动静平衡
三、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
第四节 协调平衡
一、协调阴阳脏腑
二、和谐人事
三、有常有度
第五节 保精养气
一、内养正气,外慎邪风
二、保精养气重在脾肾
中篇 常用的养生方法
第一章 精神养生法
第二章 起居养生法
第三章 食药养生法
第四章 传统运动养生法
第五章 针灸养生法
第六章 按摩养生法
第七章 房事养生法
第八章 其他养生法
下篇 审因施养(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一章 因人制宜
第二章 因时制宜
第三章 因地制宜
第四章 部位养生
相关推荐
- 夫妻性生活1000问 陈亦洋 编著 2012年版
- 中医手法保健系列 儿童益智保健按摩全图解 胡波,王启芳,双福 主编 2011年版
- 汉竹健康爱家系列 经络穴位+按摩 大图册 标准版 刘乃刚 2018年版
- 中华传统经典养生术 放松功 汉英对照 陈昌乐 编著 2015年版
-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配套辅导练习 公共营养师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杨月欣 著 2012年版
- 家庭健康书架 图解面诊看健康 赵理明,赵沛浩 编著 2008年版
- 国医外治调理丛书 拔罐针灸健康调理全书 九峰 编著 2013年版
- 综合平衡养生保健新思维 数字化综合平衡养生法 黄廷基 编著 2011年版
- 一次完全读懂人体体质手册 刘令仪 编著 2012年版
- 心理学与生活系列 心理学与自我疗愈 魏冰冰 著 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