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世纪全球地震活动性(纲要) > 下载地址2
20世纪全球地震活动性(纲要)
- 名 称:20世纪全球地震活动性(纲要) - 下载地址2
- 类 别:气象与灾害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t3oh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20世纪全球地震活动性(纲要)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20世纪全球地震活动性(纲要)》论及20世纪百年期间的全球地震活动性,资料来源以及著作者等涉及面广,原始数据的来历比较复杂,二三十年代的情况尤其突出。经过编者们的共同努力,统一了地震定位精度,选定了唯一震级标度,全部数据的取舍标准尽量做到(百年期间)前后基本一致。
目录
第一章 地震目录之编制
1.1 震源定位参数的选择
1.1.1 震源坐标的选择
1.1.2 关于震源深度
1.1.3 关于震源定位精确度
1.1.4 震源定位各主要地震机构之间有差别
1.2 震级主要为古登堡一里克特震级标度
1.2.1 震级标度和震级测定各家存在差别
1.2.2 白家疃地震台测定Ms的经验公式为“古-里震级标度”体系
1.2.3 中国震级测定比国外平均偏大0.1-0.3为正常数据
1.2.4 古-里早期地震目录部分原始震级未明确是体波或面波
1.2.5 震级下限取古-里震级标度的6级
1.2.6 本书中非古-里震级标度带来的问题——巨大地震震级偏大0.3一O.8级
1.2.7 直接引用洛特的部分震级
1.2.8 中国国内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参数
1.2.9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震级只选用面波震级Ms
1.2.10 原始震级标度“先天不足”——缓解面波震级Ms“饱和”的矩震级Mw大于8.5有意义
第二章 古登堡一里克特地震分区及其地震活动性特征数据的计算
2.1 讨论全球地震活动性的步骤
2.2 依照古-里原分区和马宗晋地震系计算地震活动性参数
2.3 计算地震活动性综合指数
2.4 近似计算地震分布面积
2.5 全球百年期间分区地震活动性特征数据
2.6 古-里地震目录20世纪前半叶的地震次数年代统计差别大
2.6.1 每10年地震次数统计
2.6.2 地震次数前、后50年对比差别大
2.6.3 按Ms(或M)巨大地震年均次数前50年人为偏高——其取舍建议参考Mw
2.6.4 “两倍后50年数字”近似表示“百年活动度”
第三章 依照马宗晋划分全球地震活动体系的地震活动性数据
3.1 三大地震系及其定量参数
3.1.1 环太平洋地震系——岛弧—海沟地震系—环太平洋地震带
3.1.2 北大陆地震系
3.1.3 大洋中脊地震系
3.2 地震亚系18个以及地震活动度评价
第四章 全球百年期间地震活动性基本特征及其相关问题
4.1 地震频度和强度随震源深度渐深的总趋势递减
4.2 全球以百公里计数的浅、中、深三段震源深度分布和活动度的比重差别大
4.3 地震带深震区地震槽
4.3.1 四个地震带
4.3.2 十个深震区
4.3.3 两处中深源地震巢
4.3.4 一处深震异常点
4.3.5 一次深源巨大地震
4.4 记录震级上限和下限直接与活断层长度有关
4.4.1 震级上限、地震活动度、震级与断层长度
4.4.2 实际观测的地震震级最大和最小
4.4.3 矩震级Mw-面波震级Ms-震级饱和
4.4.4 震级换算地震能量以及TNT当量历来无确定值
4.5 地震深源和浅源的余震活动之比较
4.5.1 浅源地震余震活动频繁
4.5.2 深源地震余震活动非常有限
4.5.3 深源地震的中强震群一例
第五章 板块构造板缘地震板内地震地震序列前震和前兆震群
5.1 板缘地震
5.2 板内地震
5.3 地震序列问题
5.4 主震余震型序列比较普遍
5.5 余震分布——主震与余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5.6 “前震”问题
5.6.1 林邦慧等前震和前兆震群——林邦慧“近亲型前震
5.6.2 智利记录一次特别显著的“前震
5.6.3 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前震序列(部分)
5.6.4 伊朗东南部一次“远处前震群
5.6.5 事前不能分辨,事后确认有“前震”(远亲型前震)的较大地震活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有“远亲型前震
5.7 选编前震研究成果摘要
5.8 震群型序列
5.9 微小震群和中小震群
5.10 中国大陆东半部地区十年组合地震序列——震动全球的十年
5.11 中国大陆东半部以及云、贵、川地区十年组合地震序列重要事件索引
5.12 大地震前后诱发小震群与地震应变能的积累和释放——中国大陆10年地震和相庆小震群活动共同显示了中国东半部地震应变能的积累和释放全过程
……
第六章 地震活动性的统计性规律
第七章 全球地震活动性部分图解
第八章 古-里分区地震活动性定量标志和地震灾情摘要
参考文献
附:1900~2008年全球地震目录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20世纪全球地震活动性(纲要)》论及20世纪百年期间的全球地震活动性,资料来源以及著作者等涉及面广,原始数据的来历比较复杂,二三十年代的情况尤其突出。经过编者们的共同努力,统一了地震定位精度,选定了唯一震级标度,全部数据的取舍标准尽量做到(百年期间)前后基本一致。
目录
第一章 地震目录之编制
1.1 震源定位参数的选择
1.1.1 震源坐标的选择
1.1.2 关于震源深度
1.1.3 关于震源定位精确度
1.1.4 震源定位各主要地震机构之间有差别
1.2 震级主要为古登堡一里克特震级标度
1.2.1 震级标度和震级测定各家存在差别
1.2.2 白家疃地震台测定Ms的经验公式为“古-里震级标度”体系
1.2.3 中国震级测定比国外平均偏大0.1-0.3为正常数据
1.2.4 古-里早期地震目录部分原始震级未明确是体波或面波
1.2.5 震级下限取古-里震级标度的6级
1.2.6 本书中非古-里震级标度带来的问题——巨大地震震级偏大0.3一O.8级
1.2.7 直接引用洛特的部分震级
1.2.8 中国国内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参数
1.2.9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震级只选用面波震级Ms
1.2.10 原始震级标度“先天不足”——缓解面波震级Ms“饱和”的矩震级Mw大于8.5有意义
第二章 古登堡一里克特地震分区及其地震活动性特征数据的计算
2.1 讨论全球地震活动性的步骤
2.2 依照古-里原分区和马宗晋地震系计算地震活动性参数
2.3 计算地震活动性综合指数
2.4 近似计算地震分布面积
2.5 全球百年期间分区地震活动性特征数据
2.6 古-里地震目录20世纪前半叶的地震次数年代统计差别大
2.6.1 每10年地震次数统计
2.6.2 地震次数前、后50年对比差别大
2.6.3 按Ms(或M)巨大地震年均次数前50年人为偏高——其取舍建议参考Mw
2.6.4 “两倍后50年数字”近似表示“百年活动度”
第三章 依照马宗晋划分全球地震活动体系的地震活动性数据
3.1 三大地震系及其定量参数
3.1.1 环太平洋地震系——岛弧—海沟地震系—环太平洋地震带
3.1.2 北大陆地震系
3.1.3 大洋中脊地震系
3.2 地震亚系18个以及地震活动度评价
第四章 全球百年期间地震活动性基本特征及其相关问题
4.1 地震频度和强度随震源深度渐深的总趋势递减
4.2 全球以百公里计数的浅、中、深三段震源深度分布和活动度的比重差别大
4.3 地震带深震区地震槽
4.3.1 四个地震带
4.3.2 十个深震区
4.3.3 两处中深源地震巢
4.3.4 一处深震异常点
4.3.5 一次深源巨大地震
4.4 记录震级上限和下限直接与活断层长度有关
4.4.1 震级上限、地震活动度、震级与断层长度
4.4.2 实际观测的地震震级最大和最小
4.4.3 矩震级Mw-面波震级Ms-震级饱和
4.4.4 震级换算地震能量以及TNT当量历来无确定值
4.5 地震深源和浅源的余震活动之比较
4.5.1 浅源地震余震活动频繁
4.5.2 深源地震余震活动非常有限
4.5.3 深源地震的中强震群一例
第五章 板块构造板缘地震板内地震地震序列前震和前兆震群
5.1 板缘地震
5.2 板内地震
5.3 地震序列问题
5.4 主震余震型序列比较普遍
5.5 余震分布——主震与余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5.6 “前震”问题
5.6.1 林邦慧等前震和前兆震群——林邦慧“近亲型前震
5.6.2 智利记录一次特别显著的“前震
5.6.3 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前震序列(部分)
5.6.4 伊朗东南部一次“远处前震群
5.6.5 事前不能分辨,事后确认有“前震”(远亲型前震)的较大地震活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有“远亲型前震
5.7 选编前震研究成果摘要
5.8 震群型序列
5.9 微小震群和中小震群
5.10 中国大陆东半部地区十年组合地震序列——震动全球的十年
5.11 中国大陆东半部以及云、贵、川地区十年组合地震序列重要事件索引
5.12 大地震前后诱发小震群与地震应变能的积累和释放——中国大陆10年地震和相庆小震群活动共同显示了中国东半部地震应变能的积累和释放全过程
……
第六章 地震活动性的统计性规律
第七章 全球地震活动性部分图解
第八章 古-里分区地震活动性定量标志和地震灾情摘要
参考文献
附:1900~2008年全球地震目录
下一篇: 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上一篇: 触碰生存的底线:谈沙漠中的气候与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