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纺织史稿
- 名 称:中国棉纺织史稿 - 下载地址1
- 类 别:纺织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m5an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中国棉纺织史稿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人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 五、原书为直(横)排繁体者,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其中原书无标点或仅有简单断句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专名号从略。 六、除特殊情况外,原书篇后注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 七、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口”表示;字数难以确定者,则用“(下缺)”表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 近百年中国经济的总趋向
二 棉纺织业与中国经济
第二章 鸦片战争前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1289-1840年)
一 植棉与棉纺织技术的传布
二 棉工业生产工具的革新与守旧
三 棉纺织业商品生产的发展
四 封建剥削下的棉纺织业
第三章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1840-1890年)
一 英、美、印度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二 中国市场的开放
1.两次鸦片战争
2.棉纱布市场的开辟
三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
四 洋货对中国棉货市场的争夺
1.英、印棉纱
2.英、美棉布
第四章 中国近代棉纺织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发生(1890-1895年)
一 手工棉纺织业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的发生
二 几家棉纺织工厂的创立经过
1.上海机器织布局
2.湖北纱布官局
三 近代棉纺织厂萌芽阶段的简单总结
第五章 一个国际商品市场上的棉纺织业(1895-1913年)
一 中国——一个国际棉货市场
1.中外厂商的负税轻重
2.英、美、印、日瓜分中国棉货市场
(1)日、印棉纱
(2)日、美棉布
二 满清政府的奖励设厂政策
三 华商纱厂的扩大再生产过程
四 试论民族资本积累问题
1.洋货泛滥下国产棉纱的销路问题
2.外资纱厂的压力
3.和内外反动势力保持血肉联系的民族资本
4.高利贷资本侵蚀下的民族资本
第六章 一个国际投资市场上的棉纺织业(1913-1931年)
一 欧战与中国棉货市场
1.日、印棉纺织业之新趋向与中国棉纱市场
2.棉布市场上日货独占地位之确立
二 日本财阀改变侵华方式
1.从棉布倾销到资本投放
2.以纺织业为中心之日阀在华投资系统
三 华商纱厂扩大再生产过程
四 再论民族资本的积累问题
1.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
2.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侵蚀下的民族资本
3.集中现象的发生
第七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中国棉纺织业(1931-1937年)
一 中国棉纺织业危机的形成与经历
二 危机期内日籍纱厂的倾轧及其繁荣
1.中日各籍纱厂的实力对比
(1)纱布销量
(2)生产成本
2.日籍纱厂的倾轧及其繁荣
三 危机之偏向与棉纺织业发展的新趋向
四 三论民族资本的积累问题
1.日资纱厂垄断地位的强化
2.银行资本对于纱厂的兼并
第八章 手工棉纺织业生产关系的蜕变(1914-1937年)
一 手工棉纺织业的存在情况
二 手纺织业的存在条件
三 手织业商品生产的发展
1.从自给生产到商品生产
2.从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到社会的劳动分工
3.从农工业的结合到农工业的分离
4.商业资本对织户的剥削
5.织户的两极分化
四 手织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
1.资本主义家庭手织业
(1)包买主和工资织户的发生
(2)包买主和工资织户的对立关系
2.资本主义工场手织业
第八章附录 中国棉纱布总产销量之估计
一 棉纱总产销量的估计
二 棉布总产销量的估计
三 棉布输出入量的结算
四 全国棉布总消费量的估计
第九章 棉纺工业发展中棉花产销的变化(1914-1937年)
一 棉花生产的商品化过程
1.棉产商品化的动力
2.棉市的形成
二 品种改良与棉田的扩张
1.品种的改良
2.棉田的扩张
附录一 中国纱厂沿革表(1890-1937年)
附录二 统计资料
表1 全国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1890-1913年)
表2 全国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1918-1936年)
表3 各部口岸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纱量(1)华南与华中(1913-1932年)
表4 各部口岸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纱量(2)华北与东北(1913-1932年)
表5 华南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5年)
表6 华中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5年)
表7 华北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5年)
表8 东北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2年)
表9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客帮成交现货棉纱量(1930-1936年)
表10 全国纱厂棉纱线销售量(1932-1935年)
表11 全国纱厂棉纱线销售量(1932-1935年)
表12 全国纱厂产纱量之两种估计(1931-1936年)
表13 各籍纱厂附设织机产布统计(1932-1935年)
表14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2年度)
表15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3年度)
表16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4年度)
表17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5年度)
表18 各类棉布历年平均进口税率(1926-1936年)
表19 中国净进口棉布量之折算(1912-1936年)
表20 中国棉布净输出量之折算(1932-1936年)
表21 华北七种农作物批发物价指数(1913-1936年)
严中平先生学术年表
严中平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贡献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人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 五、原书为直(横)排繁体者,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其中原书无标点或仅有简单断句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专名号从略。 六、除特殊情况外,原书篇后注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 七、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口”表示;字数难以确定者,则用“(下缺)”表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 近百年中国经济的总趋向
二 棉纺织业与中国经济
第二章 鸦片战争前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1289-1840年)
一 植棉与棉纺织技术的传布
二 棉工业生产工具的革新与守旧
三 棉纺织业商品生产的发展
四 封建剥削下的棉纺织业
第三章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1840-1890年)
一 英、美、印度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二 中国市场的开放
1.两次鸦片战争
2.棉纱布市场的开辟
三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
四 洋货对中国棉货市场的争夺
1.英、印棉纱
2.英、美棉布
第四章 中国近代棉纺织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发生(1890-1895年)
一 手工棉纺织业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的发生
二 几家棉纺织工厂的创立经过
1.上海机器织布局
2.湖北纱布官局
三 近代棉纺织厂萌芽阶段的简单总结
第五章 一个国际商品市场上的棉纺织业(1895-1913年)
一 中国——一个国际棉货市场
1.中外厂商的负税轻重
2.英、美、印、日瓜分中国棉货市场
(1)日、印棉纱
(2)日、美棉布
二 满清政府的奖励设厂政策
三 华商纱厂的扩大再生产过程
四 试论民族资本积累问题
1.洋货泛滥下国产棉纱的销路问题
2.外资纱厂的压力
3.和内外反动势力保持血肉联系的民族资本
4.高利贷资本侵蚀下的民族资本
第六章 一个国际投资市场上的棉纺织业(1913-1931年)
一 欧战与中国棉货市场
1.日、印棉纺织业之新趋向与中国棉纱市场
2.棉布市场上日货独占地位之确立
二 日本财阀改变侵华方式
1.从棉布倾销到资本投放
2.以纺织业为中心之日阀在华投资系统
三 华商纱厂扩大再生产过程
四 再论民族资本的积累问题
1.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
2.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侵蚀下的民族资本
3.集中现象的发生
第七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中国棉纺织业(1931-1937年)
一 中国棉纺织业危机的形成与经历
二 危机期内日籍纱厂的倾轧及其繁荣
1.中日各籍纱厂的实力对比
(1)纱布销量
(2)生产成本
2.日籍纱厂的倾轧及其繁荣
三 危机之偏向与棉纺织业发展的新趋向
四 三论民族资本的积累问题
1.日资纱厂垄断地位的强化
2.银行资本对于纱厂的兼并
第八章 手工棉纺织业生产关系的蜕变(1914-1937年)
一 手工棉纺织业的存在情况
二 手纺织业的存在条件
三 手织业商品生产的发展
1.从自给生产到商品生产
2.从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到社会的劳动分工
3.从农工业的结合到农工业的分离
4.商业资本对织户的剥削
5.织户的两极分化
四 手织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
1.资本主义家庭手织业
(1)包买主和工资织户的发生
(2)包买主和工资织户的对立关系
2.资本主义工场手织业
第八章附录 中国棉纱布总产销量之估计
一 棉纱总产销量的估计
二 棉布总产销量的估计
三 棉布输出入量的结算
四 全国棉布总消费量的估计
第九章 棉纺工业发展中棉花产销的变化(1914-1937年)
一 棉花生产的商品化过程
1.棉产商品化的动力
2.棉市的形成
二 品种改良与棉田的扩张
1.品种的改良
2.棉田的扩张
附录一 中国纱厂沿革表(1890-1937年)
附录二 统计资料
表1 全国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1890-1913年)
表2 全国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1918-1936年)
表3 各部口岸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纱量(1)华南与华中(1913-1932年)
表4 各部口岸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纱量(2)华北与东北(1913-1932年)
表5 华南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5年)
表6 华中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5年)
表7 华北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5年)
表8 东北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2年)
表9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客帮成交现货棉纱量(1930-1936年)
表10 全国纱厂棉纱线销售量(1932-1935年)
表11 全国纱厂棉纱线销售量(1932-1935年)
表12 全国纱厂产纱量之两种估计(1931-1936年)
表13 各籍纱厂附设织机产布统计(1932-1935年)
表14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2年度)
表15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3年度)
表16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4年度)
表17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5年度)
表18 各类棉布历年平均进口税率(1926-1936年)
表19 中国净进口棉布量之折算(1912-1936年)
表20 中国棉布净输出量之折算(1932-1936年)
表21 华北七种农作物批发物价指数(1913-1936年)
严中平先生学术年表
严中平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