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业健康管理系列丛书·职业病防治培训辅导教材 职业危害与健康 杨达才,国强 编著 2012年版 > 下载地址1
职业健康管理系列丛书·职业病防治培训辅导教材 职业危害与健康 杨达才,国强 编著 2012年版
- 名 称:职业健康管理系列丛书·职业病防治培训辅导教材 职业危害与健康 杨达才,国强 编著 2012年版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医药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职业健康管理系列丛书·职业病防治培训辅导教材 职业危害与健康
作者:杨达才,国强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职业健康管理系列丛书·职业病防治培训辅导教材
内容简介
《职业健康管理系列丛书·职业病防治培训辅导教材:职业危害与健康》共分六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职业病危害的相关知识,然后系统地介绍了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毒物的危害与控制、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生物因素的危害与控制,最后还对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进行了简介。
目录
第一章 职业病危害概述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和分类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 职业卫生常见术语
一、职业接触限值
二、超限倍数
三、工作场所
四、工作地点
五、化学有害因素
六、总粉尘
七、空气动力学直径
八、呼吸性粉尘
九、超高频辐射
十、激光
十一、微波
十二、紫外辐射
十三、高温作业
十四、生产性噪音
十五、手传振动
十六、职业危害
十七、职业禁忌证
第二章 粉尘的危害与控制
第一节 粉尘及主要危害
一、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二、粉尘的理化特性
三、粉尘进入机体的途径
四、粉尘对健康的主要危害
第二节 粉尘危害识别、检测与危害程度评价
一、产生生产性粉尘的常见行业
二、作业场所粉尘的监测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粉尘危害的主要防护措施
一、粉尘危害的防护原则
二、综合防尘和降尘措施
三、控制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四、个体防护措施
五、卫生保健措施,开展健康监护
第四节 典型粉尘危害及卫生标准
一、矽尘
二、炭尘
三、硅酸盐粉尘
四、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
五、混合性无机粉尘
六、有机粉尘
第三章 化学毒物的危害与控制
第一节 化学毒物的分类及其危害
一、毒物的概念
二、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三、生产性毒物的分布特点
四、毒物的危害
第二节 毒物的识别、检测与评价
一、毒物的识别
二、毒物的检测与评价
第三节 毒物危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一、卫生工程技术和通排风措施
二、个人防护
三、个人卫生设施
第四节 不同途径吸收毒物危害监督要点
一、经呼吸道吸人的毒物监督要点
二、经皮肤吸收的毒物监督要点
三、经消化道吸收的毒物监督要点
第四章 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
第五章 生物因素的危害与控制
第六章 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
作者:杨达才,国强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职业健康管理系列丛书·职业病防治培训辅导教材
内容简介
《职业健康管理系列丛书·职业病防治培训辅导教材:职业危害与健康》共分六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职业病危害的相关知识,然后系统地介绍了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毒物的危害与控制、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生物因素的危害与控制,最后还对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进行了简介。
目录
第一章 职业病危害概述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和分类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 职业卫生常见术语
一、职业接触限值
二、超限倍数
三、工作场所
四、工作地点
五、化学有害因素
六、总粉尘
七、空气动力学直径
八、呼吸性粉尘
九、超高频辐射
十、激光
十一、微波
十二、紫外辐射
十三、高温作业
十四、生产性噪音
十五、手传振动
十六、职业危害
十七、职业禁忌证
第二章 粉尘的危害与控制
第一节 粉尘及主要危害
一、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二、粉尘的理化特性
三、粉尘进入机体的途径
四、粉尘对健康的主要危害
第二节 粉尘危害识别、检测与危害程度评价
一、产生生产性粉尘的常见行业
二、作业场所粉尘的监测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粉尘危害的主要防护措施
一、粉尘危害的防护原则
二、综合防尘和降尘措施
三、控制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四、个体防护措施
五、卫生保健措施,开展健康监护
第四节 典型粉尘危害及卫生标准
一、矽尘
二、炭尘
三、硅酸盐粉尘
四、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
五、混合性无机粉尘
六、有机粉尘
第三章 化学毒物的危害与控制
第一节 化学毒物的分类及其危害
一、毒物的概念
二、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三、生产性毒物的分布特点
四、毒物的危害
第二节 毒物的识别、检测与评价
一、毒物的识别
二、毒物的检测与评价
第三节 毒物危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一、卫生工程技术和通排风措施
二、个人防护
三、个人卫生设施
第四节 不同途径吸收毒物危害监督要点
一、经呼吸道吸人的毒物监督要点
二、经皮肤吸收的毒物监督要点
三、经消化道吸收的毒物监督要点
第四章 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
第五章 生物因素的危害与控制
第六章 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
下一篇: 煤矿职业危害防护与尘肺病防治知识读本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编 2011年版
上一篇: 高风险行业女性劳工工作环境暴露因子与主要罹癌风险评估 杨启贤,蔡忠融,毛义方 著 2015年版
相关推荐
- 细胞制药与尿激酶原
- 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 医案医话医论随笔 1 王咪咪 编 2012年版
- 中医药基础 杨雄志 主编 2012年版
-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李今庸临床研究与经典医教 李今庸 编著 2016年版
- 中国医学院士文库 石学敏院士集 石学敏 主编 2012年版
-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吴昆医学全书 第二版 郭君双 主编 2015年版
- 髋部与骨盆运动损伤 王雪松译 2012年版
- 新生物学丛书 植物分子药田 现状与展望 (加)AimingWang,(加)ShengwuMa 主编 2016年版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 女人烦恼一扫光 超值白金版 马洪莲 编著 2013年版
- 中国壮医外治学 林辰 主编 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