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贵州西部香炉山式铁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刘幼平,程国繁,龙汉生 著 2016年版 > 下载地址1
贵州西部香炉山式铁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刘幼平,程国繁,龙汉生 著 2016年版
- 名 称:贵州西部香炉山式铁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刘幼平,程国繁,龙汉生 著 2016年版 - 下载地址1
- 类 别:煤矿矿产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贵州西部香炉山式铁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作者: 刘幼平,程国繁,龙汉生 著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贵州西部香炉山式铁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从大地构造位置、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玄武岩高原、地层岩石、岩浆岩、地质构造与地壳演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方面研究了“香炉山铁矿”的成矿背景条件;从“香炉山式铁矿”的基本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两个典型铁矿床;从成矿物质来源、岩相古地理地貌、古气候与古纬度、古环境与古生态、古风化作用等方面研究了“香炉山式铁矿”的控矿因素;从铁矿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成矿古地理环境、含矿岩系特征、矿石矿物学特征、铁矿床共伴生矿产、铁矿的风化壳形成一次生富集等方面研究了铁矿的成矿规律;探讨了“香炉山式铁矿”成矿机制,建立了“香炉山式铁矿”的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后续找矿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贵州西部香炉山式铁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资料丰富、综合全面、分析透彻、观点明确、结论有据,可供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矿床学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及高等院校地质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1 “香炉山式铁矿”分布概况及研究现状
1.1 “香炉山式铁矿”分布概况
1.2 “香炉山式铁矿”资源概况
1.3 研究现状与趋势
1.3.1 铁矿勘查与研究现状
1.3.2 铁矿整装勘查研究程度
1.3.3 贵州及邻省铁矿床研究进展
1.4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
1.4.3 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2 成矿背景及区域地质
2.1 成矿地质背景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玄武岩高原
2.1.3 地球物理背景
2.1.4 地球化学背景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地层岩石
2.2.2 岩浆岩
2.2.3 地质构造与地壳演化
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3.1 样品描述
3.2 主量元素特征
3.2.1 玄武岩主量元素特征
3.2.2 黏土岩主量元素特征
3.2.3 铁质黏土岩主量元素特征
3.2.4 铁矿石主量元素特征
3.3 微量元素特征
3.3.1 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
3.3.2 黏土岩微量元素特征
3.3.3 铁质黏土岩微量元素特征
3.3.4 铁矿石微量元素特征
3.4 稀土元素特征
3.4.1 玄武岩稀土元素特征
3.4.2 黏土岩稀土元素特征
3.4.3 铁质黏土岩稀土元素特征
3.4.4 铁矿石稀土元素特征
4 矿床地质特征及典型实例
4.1 地质特征及矿田划分
4.1.1 地质特征
4.1.2 矿田划分依据及划分研究
4.2 香炉山矿田地质特征
4.2.1 香炉山矿田概况
4.2.2 香炉山典型矿床特征
4.2.3 香炉山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3 哲觉矿田地质特征
4.3.1 哲觉矿田概况
4.3.2 哲觉矿床典型特征
4.3.3 哲觉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 控矿因素
5.1 成矿物质来源
5.1.1 含铁岩系岩性和岩石结构特征对物源的指示
5.1.2 地球化学元素物源示踪
5.1.3 重矿物物源示踪
5.2 岩相古地理地貌控矿因素
5.2.1 玄武岩喷溢前的岩相古地理地貌
5.2.2 玄武岩喷溢阶段的岩相古地理地貌
5.2.3 玄武岩组形成后的岩相古地理地貌
5.3 古气候与古纬度控矿因素
5.4 古环境与古生态控矿因素
5.4.1 古环境地球化学标志
5.4.2 古植物群落与古生态特征
5.5 古风化作用控矿因素
6 成矿规律
6.1 铁矿床成矿时间分布规律
6.1.1 地层控制的时间分布规律
6.1.2 同位素年龄对成矿时间的约束
6.1.3 成矿时间的长期性和多次性
6.2 铁矿床成矿空间分布规律
6.2.1 成矿前古构造确定了成矿区地理范围
6.2.2 古风化壳界面确定了含铁岩系的空间就位
6.2.3 成矿后构造确定了矿田的地理划分
6.2.4 褶皱构造确定了矿床的保存与分布空间
6.3 沉积古地理与有利成矿空间
6.4 含铁岩系与成矿的分布规律
6.4.1 含铁岩系特征
6.4.2 含铁岩系成矿富集规律
6.5 矿物岩石学赋矿规律
6.5.1 矿物岩石学特征
6.5.2 矿物岩石学成矿规律
6.6 铁矿床共伴生矿产规律
6.6.1 共伴生矿产(铝、钛、稀土)特征
6.6.2 共伴生矿产的富集规律
6.7 铁矿的风化壳形成~次生富集规律
6.7.1 风化壳特征
6.7.2 风化壳与成矿规律
7 成矿机制
7.1 成矿作用过程与成矿机制
7.1.1 矿床类型
7.1.2 成岩(成矿)作用
7.1.3 矿物转化序列
7.1.4 成矿作用过程
7.2 矿床成因
8 成矿模式
8.1 矿源层形成期
8.2 含铁岩系形成期
8.2.1 风化蚀顶一玄武岩古风化壳形成阶段
8.2.2 古风化壳积物堆积一迁移一沉积一含矿层形成阶段
8.3 淋滤富集成矿期
8.3.1 地壳振荡性升降一暴露一含矿层风化淋滤阶段
8.3.2 含矿层次生富集成矿阶段
8.3.3 含矿层被覆盖保存阶段
8.4 成矿模式
9 找矿模式与找矿预测
9.1 找矿标志
9.1.1 地层岩性标志
9.1.2 古风化壳标志
9.1.3 地表老硐标志
9.1.4 区域地球化学标志
9.1.5 地球物理标志
9.1.6 遥感异常标志
9.2 找矿模式
9.2.1 找矿方法
9.2.2 找矿模式(模型)
9.3 找矿方向预测分析
10 结语
10.1 项目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0.2 项目研究成果主要特色
10.3 存在问题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彩图)
作者: 刘幼平,程国繁,龙汉生 著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贵州西部香炉山式铁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从大地构造位置、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玄武岩高原、地层岩石、岩浆岩、地质构造与地壳演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方面研究了“香炉山铁矿”的成矿背景条件;从“香炉山式铁矿”的基本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两个典型铁矿床;从成矿物质来源、岩相古地理地貌、古气候与古纬度、古环境与古生态、古风化作用等方面研究了“香炉山式铁矿”的控矿因素;从铁矿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成矿古地理环境、含矿岩系特征、矿石矿物学特征、铁矿床共伴生矿产、铁矿的风化壳形成一次生富集等方面研究了铁矿的成矿规律;探讨了“香炉山式铁矿”成矿机制,建立了“香炉山式铁矿”的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后续找矿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贵州西部香炉山式铁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资料丰富、综合全面、分析透彻、观点明确、结论有据,可供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矿床学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及高等院校地质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1 “香炉山式铁矿”分布概况及研究现状
1.1 “香炉山式铁矿”分布概况
1.2 “香炉山式铁矿”资源概况
1.3 研究现状与趋势
1.3.1 铁矿勘查与研究现状
1.3.2 铁矿整装勘查研究程度
1.3.3 贵州及邻省铁矿床研究进展
1.4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
1.4.3 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2 成矿背景及区域地质
2.1 成矿地质背景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玄武岩高原
2.1.3 地球物理背景
2.1.4 地球化学背景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地层岩石
2.2.2 岩浆岩
2.2.3 地质构造与地壳演化
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3.1 样品描述
3.2 主量元素特征
3.2.1 玄武岩主量元素特征
3.2.2 黏土岩主量元素特征
3.2.3 铁质黏土岩主量元素特征
3.2.4 铁矿石主量元素特征
3.3 微量元素特征
3.3.1 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
3.3.2 黏土岩微量元素特征
3.3.3 铁质黏土岩微量元素特征
3.3.4 铁矿石微量元素特征
3.4 稀土元素特征
3.4.1 玄武岩稀土元素特征
3.4.2 黏土岩稀土元素特征
3.4.3 铁质黏土岩稀土元素特征
3.4.4 铁矿石稀土元素特征
4 矿床地质特征及典型实例
4.1 地质特征及矿田划分
4.1.1 地质特征
4.1.2 矿田划分依据及划分研究
4.2 香炉山矿田地质特征
4.2.1 香炉山矿田概况
4.2.2 香炉山典型矿床特征
4.2.3 香炉山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3 哲觉矿田地质特征
4.3.1 哲觉矿田概况
4.3.2 哲觉矿床典型特征
4.3.3 哲觉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 控矿因素
5.1 成矿物质来源
5.1.1 含铁岩系岩性和岩石结构特征对物源的指示
5.1.2 地球化学元素物源示踪
5.1.3 重矿物物源示踪
5.2 岩相古地理地貌控矿因素
5.2.1 玄武岩喷溢前的岩相古地理地貌
5.2.2 玄武岩喷溢阶段的岩相古地理地貌
5.2.3 玄武岩组形成后的岩相古地理地貌
5.3 古气候与古纬度控矿因素
5.4 古环境与古生态控矿因素
5.4.1 古环境地球化学标志
5.4.2 古植物群落与古生态特征
5.5 古风化作用控矿因素
6 成矿规律
6.1 铁矿床成矿时间分布规律
6.1.1 地层控制的时间分布规律
6.1.2 同位素年龄对成矿时间的约束
6.1.3 成矿时间的长期性和多次性
6.2 铁矿床成矿空间分布规律
6.2.1 成矿前古构造确定了成矿区地理范围
6.2.2 古风化壳界面确定了含铁岩系的空间就位
6.2.3 成矿后构造确定了矿田的地理划分
6.2.4 褶皱构造确定了矿床的保存与分布空间
6.3 沉积古地理与有利成矿空间
6.4 含铁岩系与成矿的分布规律
6.4.1 含铁岩系特征
6.4.2 含铁岩系成矿富集规律
6.5 矿物岩石学赋矿规律
6.5.1 矿物岩石学特征
6.5.2 矿物岩石学成矿规律
6.6 铁矿床共伴生矿产规律
6.6.1 共伴生矿产(铝、钛、稀土)特征
6.6.2 共伴生矿产的富集规律
6.7 铁矿的风化壳形成~次生富集规律
6.7.1 风化壳特征
6.7.2 风化壳与成矿规律
7 成矿机制
7.1 成矿作用过程与成矿机制
7.1.1 矿床类型
7.1.2 成岩(成矿)作用
7.1.3 矿物转化序列
7.1.4 成矿作用过程
7.2 矿床成因
8 成矿模式
8.1 矿源层形成期
8.2 含铁岩系形成期
8.2.1 风化蚀顶一玄武岩古风化壳形成阶段
8.2.2 古风化壳积物堆积一迁移一沉积一含矿层形成阶段
8.3 淋滤富集成矿期
8.3.1 地壳振荡性升降一暴露一含矿层风化淋滤阶段
8.3.2 含矿层次生富集成矿阶段
8.3.3 含矿层被覆盖保存阶段
8.4 成矿模式
9 找矿模式与找矿预测
9.1 找矿标志
9.1.1 地层岩性标志
9.1.2 古风化壳标志
9.1.3 地表老硐标志
9.1.4 区域地球化学标志
9.1.5 地球物理标志
9.1.6 遥感异常标志
9.2 找矿模式
9.2.1 找矿方法
9.2.2 找矿模式(模型)
9.3 找矿方向预测分析
10 结语
10.1 项目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0.2 项目研究成果主要特色
10.3 存在问题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