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 > 下载地址1

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

  • 名  称: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 - 下载地址1
  • 类  别:能源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张炎治所著的《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遵循现状研究、机理研究、模拟研究、政策研究的思路,研究了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及其2010年的情景模拟仿真,构建了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和基于投入产出的非线性优化模型,《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详细分析了技术因素和需求结构因素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分情景优化模拟了2010年我国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
目录
1 问题、文献及研究设计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的意义
1.1.4 基本概念说明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创新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创新
1.4 研究方法和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方案
2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三个倒“U”型及其动因
2.1 降低我国能源强度的必要性
2.1.1 成绩与差距:中国的能效之路还很长
2.1.2 有限与扩张: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2.1.3 环境与安全:能源相关问题目益突出
2.2 先行工业化国家能源强度的演变规律及启示
2.2.1 先行工业化国家能源强度的演变规律及动因
2.2.2 先行工业化国家能源强度的演变规律对我国的启示
2.3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三个倒“U”型及动因分析
2.3.1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阶段划分:三个倒“U”型
2.3.2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第一个倒“U”型(1953~1967年)及动因分析
2.3.3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第二个倒“U”型(1968~2002年)及动因分析
2.3.4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第三个倒“U”型(2003~2006年)及动因分析
2.3.5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总体特征
2.4 我国能源强度的国际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单因素静态分析与多因素动态冲击响应
3.1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单因素影响机理:经验分析
3.1.1 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3.1.2 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3.1.3 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3.1.4 货物进出口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3.1.5 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3.1.6 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3.2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单因素静态分析:实证研究工
3.2.1 能源强度演变的指数分解分析: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
3.2.2 投资影响能源强度演变的实证分析
3.2.3 净出口影响能源强度演变的实证分析
3.2.4 能源结构影响能源强度演变的实证分析
3.3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多因素动态冲击响应:实证研究Ⅱ
3.3.1 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解释
3.3.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3.3.3 实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SDA框架的我国能源强度演变分析
4.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在能源中的应用
4.1.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4.1.2 能源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一些主要系数
4.2 能源强度演变的SDA模型
4.2.1 SDA的基本原理
4.2.2 能源强度演变的SDA模型构建
4.3 可比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4.3.1 行业分类调整
4.3.2 可比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理
4.3.3 价格指数的数据来源及处理
4.3.4 可比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结果
4.4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SDA分解结果及分析
4.4.1 我国生产能耗强度变化的SDA分解结果及分析
4.4.2 我国行业完全能耗强度的SDA分解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技术进步对我国能源强度的作用机制
5.1 技术进步的定义及测量
5.1.1 技术进步的定义
5.1.2 技术进步的测量方法
5.2 技术进步影响我国能源强度的计量分析
5.2.1 技术进步的测量方法比较与选择
5.2.2 技术进步的分解
5.2.3 技术进步的测量
5.2.4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情景优化模拟
6.1 生产能耗强度的敏感性分析及系数调整
6.1.1 能源直接消耗系数的敏感性分析及重要系数调整
6.1.2 直接消耗系数的敏感性分析及预测调整
6.1.3 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生产能耗强度的影响
6.2 基于投入产出的能源强度非线性优化模型
6.2.1 优化模型的构建
6.2.2 优化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
6.3 模型系数及情景方案设定
6.3.1 模型系数的设定
6.3.2 经济发展情景
6.3.3 情景方案设定
6.4 优化结果及比较分析
6.4.1 模型运行结果
6.4.2 结果分析
6.4.3 实现20%节能目标的补充情景
6.5 本章小结
7 节能政策建议
7.1 节能的宏观调控措施——本书研究结论的推衍
7.2 “十一五”我国节能工作面临的挑战
7.3 节能的具体政策建议
7.3.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节能观念
7.3.2 增加节能投资,促进节能技术进步
7.3.3 加强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结构节能
7.3.4 引导和促进节能机制转换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
8.1.1 主要研究结论
8.1.2 研究创新
8.2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1 LMDl分解残差为0的证明
附录2 1997年价的2000年投入产出表
附录3 1997年价的2002年投入产出表
附录4 1997年价的2005年投入产出表
参考文献

下载排行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360book | 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