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
- 名 称: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 - 下载地址2
- 类 别:自然科学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x27p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在厘清地理学学科特点、概括地理描述与研究方法简史的基础上,从概念出发,通过实例,阐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是以自然地理要素空间格局及其演变为核心内容的,进而介绍了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择。全书分为:绪论;准备篇,包括文献资料的阅读与整理、地形图和遥感图像的收集、阅读与分析要点;野外考察篇,围绕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需要,分别说明地质条件、地貌、新构造运动、土壤与植物地理、古气候、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等方面的野外观察(调查)与研究要点,对野外定位观测、样品与化石采集方法也作了介绍;室内整理与研究篇,介绍研究结果的整理、分析,以及数理统计与数理模式的运用,强调研究成果的理论提升。《高等学校教材: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并可供地理学研究人员以及环境、资源、地质、农林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理学及其特点
一、地理学——一门古老的学科
二、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地理学的特点
四、最早强调野外观察的科学
第二节 地理描述与研究方法简史
一、地理“描述”的含义
二、地理描述的发展历程
三、地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简史
讨论与复习思考题
准备篇
第二章 文献、资料的阅读与整理
第一节 文献的收集与阅读
一、文献收集
二、文献阅读-方法
三、文献综述
第二节 资料收集、整理与概括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整理与概括
讨论与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地形图与图像的地理分析
第一节 地名的地理分析
一、千年大道熬成河
二、洲、陼、沚、坻及濡
三、新地名与三角洲增长
四、地名、水文与气候
五、名实不符合巨变
六、逐湖岸而居
七、山名、喀斯特与地下水面
八、官道兴衰与环境
九、移民及其来源地
十、物产与地名
十一、古地震、震泽、池底
第二节 地形图与图像地貌结构分析
一、原理
二、判读分析内容
三、地貌结构判读分析
四、古今地图对比
第三节 图像地貌计量分析
一、洪积扇分析
二、面积-高度比曲线
三、平均侵蚀量与冲沟稳定性
四、冲沟形成与溯源拓展平均速度
五、从淤地坝推算土壤侵蚀模数
六、海岸的弦长与弦高比
七、冰川形态指标
讨论与复习思考题
野外考察篇
第四章 地形的地质观察
第一节 岩石识别与岩石块体描述
一、火成岩的识别
二、沉积岩的识别
三、变质岩的识别
四、地层和岩石的描述
第二节 地层层序观察与图示
一、草测地质剖面
二、编绘地层柱状图
第三节 构造形态观察
一、褶皱构造
……
室内整理与研究篇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在厘清地理学学科特点、概括地理描述与研究方法简史的基础上,从概念出发,通过实例,阐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是以自然地理要素空间格局及其演变为核心内容的,进而介绍了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择。全书分为:绪论;准备篇,包括文献资料的阅读与整理、地形图和遥感图像的收集、阅读与分析要点;野外考察篇,围绕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需要,分别说明地质条件、地貌、新构造运动、土壤与植物地理、古气候、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等方面的野外观察(调查)与研究要点,对野外定位观测、样品与化石采集方法也作了介绍;室内整理与研究篇,介绍研究结果的整理、分析,以及数理统计与数理模式的运用,强调研究成果的理论提升。《高等学校教材: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并可供地理学研究人员以及环境、资源、地质、农林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理学及其特点
一、地理学——一门古老的学科
二、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地理学的特点
四、最早强调野外观察的科学
第二节 地理描述与研究方法简史
一、地理“描述”的含义
二、地理描述的发展历程
三、地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简史
讨论与复习思考题
准备篇
第二章 文献、资料的阅读与整理
第一节 文献的收集与阅读
一、文献收集
二、文献阅读-方法
三、文献综述
第二节 资料收集、整理与概括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整理与概括
讨论与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地形图与图像的地理分析
第一节 地名的地理分析
一、千年大道熬成河
二、洲、陼、沚、坻及濡
三、新地名与三角洲增长
四、地名、水文与气候
五、名实不符合巨变
六、逐湖岸而居
七、山名、喀斯特与地下水面
八、官道兴衰与环境
九、移民及其来源地
十、物产与地名
十一、古地震、震泽、池底
第二节 地形图与图像地貌结构分析
一、原理
二、判读分析内容
三、地貌结构判读分析
四、古今地图对比
第三节 图像地貌计量分析
一、洪积扇分析
二、面积-高度比曲线
三、平均侵蚀量与冲沟稳定性
四、冲沟形成与溯源拓展平均速度
五、从淤地坝推算土壤侵蚀模数
六、海岸的弦长与弦高比
七、冰川形态指标
讨论与复习思考题
野外考察篇
第四章 地形的地质观察
第一节 岩石识别与岩石块体描述
一、火成岩的识别
二、沉积岩的识别
三、变质岩的识别
四、地层和岩石的描述
第二节 地层层序观察与图示
一、草测地质剖面
二、编绘地层柱状图
第三节 构造形态观察
一、褶皱构造
……
室内整理与研究篇
下一篇: 趣味科学馆6
上一篇: 聆听大师走近科学:澳门科技大学“科技大师讲座”院士讲演录 第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