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消费品安全监管技术丛书 化妆品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作者: 邹志飞 主编 出版时间:2017年版丛编项: 食品与消费品安全监管技术丛书内容简介 为保证化妆品的质量安全,促进我国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本书紧密围绕化妆品的产品特点、产业动态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实际需要,结合长期的化妆品监督检验的实际经验,分11个章节介绍了皮肤生理结构、功能及老化、化妆品原料及化妆品对人体皮肤健康的影响、化妆品的基本类型、主要贸易国家化妆品法规、中国化妆品法规标准、化妆品风险评估、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技术和方法、化妆品功效评估及技术、化妆品的化学前处理及检测技术、各类化妆品的检测、化妆品的微生物检验。特别对化妆品的动物替代试验方法、功效试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外化妆品法规和监管模式作了系统的论述。书中不仅有基础知识介绍,也有具体经验总结;不仅有经典评价技术示例,还有现代科技知识介绍。本书对我国从事化妆品生产、研发、检验和监管工作的人员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并可作为大专院校和专门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的参考书籍或培训教材。目录第1章绪论11.1化妆品的定义11.1.1各国对化妆品的定义11.1.2中国对化妆品的定义21.1.3化妆品和药品的区别31.2化妆品的必要条件与作用51.2.1化妆品的特性51.2.2化妆品的作用51.3化妆品的分类61.3.1按使用部位分类61.3.2按使用目的分类71.3.3按产品剂型分类71.3.4按年龄、性别分类91.3.5按生产过程结合产品特点分类101.3.6中国的化妆品分类111.4化妆品的发展历程111.4.1天然的动植物油脂阶段111.4.2合成化妆品阶段121.4.3天然成分化妆品阶段131.4.4仿生化妆品阶段131.5国外化妆品发展趋势141.6我国化妆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61.7化妆品的发展趋势181.7.1护肤化妆品将开始步入“否定之否定”螺旋圈的第三步181.7.2以高级脂肪族为基材的“化学化妆品”将逐渐淡出市场181.7.3仿生皮肤化妆品在最近一二十年必然引领护肤化妆品新潮流191.7.4成膜化妆品将以仿生皮肤化妆品的姿态出现191.7.5高分子量的多糖及蛋白质必然是护肤化妆品的最佳成膜材料20第2章皮肤生理结构、功能及老化212.1皮肤的基本结构212.1.1表皮222.1.2真皮222.1.3皮下组织232.1.4附属器官232.2皮肤的生理功能242.2.1保护作用242.2.2皮肤的调节作用252.2.3皮肤的渗透能力和吸收作用252.2.4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272.2.5皮肤的感觉作用272.2.6新陈代谢功能282.3皮肤颜色与皮肤类型322.3.1皮肤颜色322.3.2皮肤类型352.4皮肤的老化362.4.1皮肤老化的因素362.4.2皮肤老化的机制382.4.3皮肤老化表现41参考文献41第3章化妆品对人体皮肤健康的影响423.1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因素423.1.1重金属及砷污染及影响423.1.2化妆品稳定剂453.1.3有机溶剂453.1.4香料463.1.5激素463.1.6抗生素473.1.7化妆品中某些限用物质的毒性483.1.8化妆品微生物污染483.2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与危害483.2.1化妆品中的微生物生长环境特征483.2.2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来源、种类及卫生学意义493.3使用化妆品的主要风险与危害523.3.1局部刺激533.3.2过敏533.3.3感染性伤害533.3.4全身性损害543.3.5化妆品对环境的影响543.4化妆品引起的皮肤病553.4.1化妆品引起的典型皮肤病553.4.2几种常见化妆品的安全隐患583.4.3我国化妆品引起的皮肤病的发病特点593.5影响化妆品安全的因素603.5.1化妆品中正常组分的化学特性、浓度和所含的溶剂603.5.2化妆品中含的有毒化学物、杂质和微生物613.5.3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613.5.4皮肤的敏感性、过敏体质等个体因素623.5.5正确使用与否与使用频率623.5.6化妆品产品标签、说明书、广告和宣传的误导623.5.7产品流通渠道方面633.6中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633.6.1化妆品皮肤病诊断633.6.2不良反应监测网络64参考文献64第4章化妆品的基本类型654.1皮肤用化妆品654.1.1洁肤类654.1.2护肤类化妆品684.1.3抗皱、抗衰老化妆品694.1.4特殊作用的化妆品714.2香水类化妆品734.2.1主要成分及作用734.2.2香水类型与香精用量734.3美容化妆品734.3.1香粉744.3.2粉饼744.3.3胭脂744.3.4面膜744.3.5唇膏764.3.6指甲油764.4毛发化妆品774.4.1透明液体香波774.4.2护发素774.4.3二合一香波784.4.4染发剂794.4.5烫发剂804.5口腔用品804.5.1主要成分804.5.2配方80参考文献81第5章主要贸易国家化妆品法规825.1欧盟化妆品法律法规825.1.1概况825.1.2注册/许可/通报905.1.3标签905.1.4包装限制/要求935.1.5其他945.2美国化妆品法律法规995.2.1概况995.2.2注册/许可/通报1005.2.3成分限制1025.2.4标签1045.2.5包装限制/要求1075.2.6其他1085.3加拿大化妆品法律法规1105.3.1概况1105.3.2注册/许可/通报1125.3.3成分限制1135.3.4标签1155.3.5包装限制/要求1185.3.6其他1185.4日本化妆品法律法规1205.4.1概况1205.4.2注册/通报1225.4.3成分限制1235.4.4标签1245.4.5包装限制/要求1275.4.6其他1285.5韩国化妆品法律法规1295.5.1概况1295.5.2注册/许可/通报1305.5.3成分限制1315.5.4标签1315.5.5包装限制/要求1325.5.6其他1335.6澳大利亚化妆品法律法规1345.6.1概况1345.6.2注册/通告1385.6.3成分限定1385.6.4标签1415.6.5包装限制/要求1435.6.6其他1445.7新西兰化妆品法律法规1455.7.1概况1455.7.2注册/许可/通报1465.7.3成分限制1475.7.4标签1475.7.5包装限制/要求1495.7.6其他149参考文献150第6章中国化妆品法规标准1516.1管理机构与行业协会1516.1.1化妆品监管部门1516.1.2行业协会1526.2法律法规体系1526.2.1法规1536.2.2部门规章1546.2.3化妆品标准1626.3监管体系1646.3.1注册与许可管理1646.3.2检验监管1666.4标签1696.4.1一般化妆品标签通则1696.4.2其他化妆品标签标注1716.5化妆品监管体系特点1726.5.1化妆品定义繁多1726.5.2多部门多头监管1726.5.3化妆品法律法规修订不及时1726.5.4我国化妆品管理实行审批制1736.5.5在分段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监督检查1736.6台湾地区化妆品法规1746.6.1台湾化妆品法规1746.6.2最近几年化妆品法规方面的变化176参考文献180第7章化妆品的微生物检验1817.1化妆品中常见的微生物1817.2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1827.2.1样品制备1827.2.2检测方法1827.3化妆品微生物检验中的注意事项1867.3.1培养基的配制1867.3.2灭菌对培养基的影响1867.3.3取样的重要性1877.3.4防腐剂对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1877.3.5选择TTC法进行菌落计数1877.3.6增加空白对照1887.3.7提高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检出率1887.3.8霉菌次生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887.4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1887.4.1评价防腐剂有效性的标准方法1897.4.2化妆品企业参考标准1907.4.3快速评定防腐剂有效性的方法1917.5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1917.5.1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1917.5.2焦磷酸测序技术192参考文献194第8章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技术和方法1958.1概述1958.1.1化妆品毒理学的主要特点1958.1.2化妆品在机体内的作用过程1968.1.3化妆品毒理学检验的主要方法1978.1.4化妆品毒理学检验项目的选择原则1998.1.5影响化妆品毒性作用的因素2008.2急性毒性试验2018.2.1急性毒性试验目的2028.2.2术语和定义2028.2.3染毒途径2028.2.4实验动物和环境2038.2.5受试物2048.2.6试验程序2048.3皮肤吸收/渗透试验2088.3.1皮肤吸收/渗透功能2088.3.2皮肤吸收试验方法2088.4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2098.4.1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体内试验方法2108.4.2皮肤刺激性试验体外试验方法2128.4.3皮肤腐蚀性试验体外试验方法2158.5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2178.5.1眼刺激性/腐蚀性体内试验方法2178.5.2眼刺激性试验体外试验方法2188.6皮肤变态反应试验2208.6.1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传统的体内试验方法2218.6.23R原则下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体内试验方法2228.6.3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体外试验方法2238.7皮肤光毒性试验2258.7.1皮肤光毒性试验动物体内试验方法2258.7.2人体光斑贴试验2268.7.3体外替代试验2268.8亚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2288.8.1概念试验目的2288.8.2亚急性和亚慢性试验设计2298.9遗传毒性试验2338.9.1概述2338.9.2遗传毒性损伤类型2348.9.3遗传毒性作用机制2368.9.4遗传毒性损伤的后果2378.9.5遗传毒性试验的检验方法2388.10慢性毒性与致癌性联合试验2428.10.1原理2428.10.2实验设计和程序2428.11生殖发育毒性试验2458.11.1基本概念2458.11.2试验方法原则247参考文献249第9章化妆品功效评估及技术2509.1防晒产品及防晒功效评价2509.1.1紫外线对人体的损伤2509.1.2防晒剂2519.1.3防晒剂主要检测方法2519.1.4防晒指数检测的体内方法2539.2保湿功效评价2589.2.1皮肤的生理结构及保湿作用2589.2.2天然保湿因子2599.2.3保湿类化妆品作用机制2599.2.4常用保湿剂2599.2.5保湿类化妆品功效评价2609.2.6保湿实例2619.3抗皱类化妆品2629.3.1皱纹形成的原因2629.3.2抗皱的作用途径2639.3.3抗皱类化妆品功效评价2649.3.4抗皱类化妆品功效评价的发展2659.3.5抗皱实例2659.4美白类化妆品2669.4.1皮肤黑化和色斑形成的原理2669.4.2美白祛斑化妆品的作用原理及活性成分2679.4.3美白祛斑化妆品功效评价2699.4.4美白祛斑化妆品功效评价的发展2719.4.5美白实例2719.5止汗除臭类化妆品功效评价2729.5.1体臭产生机制2729.5.2止汗除臭类化妆品的原理2739.5.3分类及剂型2739.5.4止汗类化妆品功效评价2749.5.5除臭类化妆品功效评价2759.5.6止汗除臭类化妆品功效评价的发展2769.5.7止汗实例2779.5.8除臭实例2779.6发用化妆品的功效评价2789.6.1头发静电的测定2789.6.2头发梳理性的测定2799.6.3头发柔软、顺滑性的测定2799.6.4头发飞发、毛燥的测定2799.6.5头发光泽的测定2809.6.6头发拉伸强度的测定2809.6.7头发水分含量的测定281参考文献281第10章化妆品检测的前处理及检测技术28210.1化妆品检测的前处理28210.1.1提取28310.1.2纯化和分离28810.2化妆品的检测技术29710.2.1薄层色谱法29710.2.2分光光度法29810.2.3离子色谱法29810.2.4毛细管电泳29910.2.5极谱法30010.2.6高效液相色谱法30010.2.7气相色谱法30010.2.8离子迁移谱技术30110.2.9重金属检测方法301参考文献302第11章各类化妆品的理化检测30311.1防晒剂30311.1.1概述30311.1.2防晒剂的种类30411.1.3我国防晒剂使用概况30511.1.4测定方法概述30511.1.5测定方法范例31411.2表面活性剂31811.2.1概述31811.2.2测定方法概述32011.2.3测定方法范例32011.3激素的检测32311.3.1概述32311.3.2测定方法概述32611.3.3测定方法范例32811.4防腐剂检测33111.4.1概述33111.4.2测定方法概述33811.4.3测定方法范例34011.5化妆品着色剂的检测35211.5.1概述35211.5.2测定方法概述35311.5.3测定方法范例35611.6化妆品其他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的检测36111.6.1概述36111.6.2测定方法概述36211.6.3测定方法范例37011.7化妆品中特定功效成分的测定38011.7.1概述38011.7.2测定方法范例38211.8重金属检测39311.8.1概述39311.8.2测定方法概述39411.8.3测定方法范例402参考文献408 上一篇: 陶瓷造型设计概论 [孔铮桢 著] 2011年版 下一篇: 香乘 上 珍藏版 (明)周嘉胄 著 日月洲注 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