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 出版时间:2010年版丛编项: 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内容简介 《计算机控制系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数字PID控制器、直接数字控制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设计方法、模型预测控制、模糊控制与神经元网络控制、过程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与抗干扰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工业控制计算机和网络化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作者在早期出版的《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上,结合了作者近年来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吸收了国内外先进控制理论、技术和方法编写而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大量工程实用技术和应用实例,可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目录第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与特点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1.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1.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1.2.1 计算机操作指导控制系统1.2.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1.2.3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1.2.4 集散控制系统1.2.5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1.2.6 计算机集成制造控制系统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1.3.1 开放化1.3.2 小型化1.3.3 智能化第2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变换2.1.1 信号的种类2.1.2 A/D转换器与采样定理2.1.3 D/A转换器与保持器2.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简化结构图2.2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2.2.1 差分方程2.2.2 Z变换2.2.3 Z变换的基本定理2.2.4 Z反变换2.2.5 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2.3 脉冲传递函数2.3.1 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2.3.2 脉冲传递函数的求法2.3.3 离散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2.4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2.4.1 稳定性2.4.2 稳态误差第3章 数字Pm控制器3.1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3.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等效结构图3.1.2 数字控制器的间接设计方法3.2 PID控制算法3.2.1 模拟PID控制器3.2.2 数字:PID控制器3.3 PID算法的几种改进形式3.3.1 带有死区的PID控制算法3.3.2 抗积分饱和的PID算法3.3.3 不完全微分的PID控制算法3.3.4 对象具有纯滞后的PHD控制3.4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3.4.1 经验法3.4.2 试凑法3.4.3 扩充临界比例带法3.4.4 扩充阶跃响应法3.4.5 参数寻优方法3.4.6 自整定PID算法3.5 自抗扰控制器3.5.1 PID控制器的缺点3.5.2 自抗扰控制器的结构3.5.3 仿真实例第4章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方法4.1 直接设计法的原理与步骤4.2 最少拍系统设计4.2.1 最少拍系统D(z)的设计4.2.2 最少拍系统的调整时间4.2.3 数字控制器的可实现条件4.2.4 最少拍系统的稳定性4.3 最少拍无纹波系统设计4.4 大林算法4.4.1 大林算法的基本形式4.4.2 振铃的强弱及振铃的消除方法4.5 数字控制器D(z)的实现4.5.1 直接程序设计法4.5.2 串行程序设计法4.5.3 并行程序设计法第5章 基于状态空间方程的设计方法5.1 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5.1.1 由差分方程建立离散状态空间方程5.1.2 由脉冲传递函数建立离散状态空间方程5.1.3 线性连续系统的离散化5.1.4 离散状态方程求解5.1.5 线性离散系统的传递矩阵和特征方程5.2 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与稳定性5.2.1 能控性及其判据5.2.2 能观性及其判据5.2.3 稳定性5.3 状态反馈控制5.3.1 状态反馈5.3.2 极点配置5.4 状态观测器5.4.1 开环估计器5.4.2 闭环状态观测器5.4.3 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5.5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5.5.1 性能指标5.5.2 离散系统的无限时间二次型最优控制5.5.3 离散系统的有限时间二次型最优控制第6章 模型预测控制6.1 MPC的基本原理6.1.1 MPC的内部结构6.1.2 一个简单的例子6.2 典型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6.2.1 动态矩阵控制6.2.2 模型算法控制6.2.3 广义预测控制第7章 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7.1 模糊数学基础7.1.1 模糊集合与模糊关系7.1.2 模糊推理7.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7.2.1 模糊化7.2.2 知识库7.2.3 模糊推理与解模糊化7.2.4 模糊控制的应用实例7.3 模糊控制与PID的结合7.3.1 模糊-PID复合控制7.3.2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7.4 神经网络基础7.4.1 神经元数学模型7.4.2 神经网络的结构7.4.3 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7.4.4 典型前向神经网络(BP网络)7.5 单神经元PID控制第8章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8.1 模拟量输入通道8.1.1 传感器8.1.2 信号处理8.1.3 多路转换开关8.1.4 放大器8.1.5 采样保持器8.1.6 模数(A/D)转换器8.2 模拟量输出通道8.2.1 数模转换器8.2.2 电压/电流变换器8.3 数字量输入通道8.3.1 开关量输入通道8.3.2 脉冲量输入通道8.3.3 中断输人通道8.4 数字量输出通道8.4.1 功率开关驱动8.4.2 开关执行器8.5 通道中的隔离电路8.5.1 数字隔离电路8.5.2 模拟隔离放大器第9章 人机接口技术9.1 概述9.2 信息输入装置9.2.1 电位器输入装置9.2.2 拨码盘输入装置9.2.3 键盘输入装置9.2.4 鼠标输入装置9.2.5 扫描仪输入装置9.3 信息输出装置9.3.1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接口电路9.3.2 液晶显示器及接口电路9.3.3 图形显示器9.3.4 微型打印机9.4 触摸屏9.4.1 触摸屏的工作原理9.4.2 触摸屏的三个基本技术特性9.4.3 触摸屏的主要类型9.5 键盘显示器典型接口电路-9.5.1 串行口硬件译码键盘显示器接口9.5.2 8279键盘显示器接口9.5.3 8279键盘显示器应用及编程方法第10章 抗干扰技术10.1 计算机控制系统干扰的来源及分类10.1.1 干扰的来源10.1.2 干扰的分类10.2 几种主要干扰的抑制方法10.2.1 电源噪声的抑制10.2.2 过程通道的干扰抑制10.2.3 接地技术10.2.4 布线的抗干扰技术10.2.5 CPU抗干扰技术第11章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11.1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1.1.1 系统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1.1.2 系统工程设计的特点11.1.3 确定系统总体控制方案11.1.4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确定控制算法11.1.5 微型机与接口电路的选择11.1.6 系统总体设计11.2 全数字位置随动系统设计11.2.1 系统基本单元设计11.2.2 数字触发器设计11.2.3 数字控制器设计11.2.4 系统的主程序框图及程序清单11.3 全数字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11.3.1 系统组成原理11.3.2 系统各单元设计11.3.3 系统动态参数计算11.3.4 系统软件设计11.4 微机控制的恒压调速供水系统设计11.4.1 系统主要单元设计11.4.2 系统软件设计11.5 数字式呼吸机控制器设计11.5.1 控制器组成原理11.5.2 控制器单元硬件设计11.5.3 控制器软件设计第12章 工控机系统与网络化控制系统12.1 工控机系统12.1.1 工控机系统的组成12.1.2 工控机的结构12.1.3 工控机的I/O接口信号模板12.1.4 工控机的应用实例12.2 集散控制系统12.2.1 DCS的基本结构12.2.2 DCS的硬件构成12.2.3 DCS的软件构成12.2.4 DCS的网络构成12.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12.3.1 现场总线概述12.3.2 FCS的技术特点12.3.3 几种有影响的现场总线附录哪计算程序参考文献 上一篇: 随机非线性系统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 下一篇: 数据驱动的工业过程故障诊断技术:基于主元分析与偏最小二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