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出版时间:2013年版丛编项: 开放复杂系统与综合集成丛书内容简介 《开放复杂系统与综合集成丛书: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是沿着钱学森先生的学术思想,作者 戴汝为等多年从事认知(思维)科学、人-机结合的智能科学以及社会智能科学研究,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资助下所完成的项目成果的总结。《开放复杂系统与综合集成丛书: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介绍了把钱学森先生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构思发展成为“信息空间”研讨体系的过程,构建了当代科学决策的可操作平台,并探讨了“网络空间”及“信息空间”条件下综合集成研讨体系的发展。《开放复杂系统与综合集成丛书: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总共分为12章,分别叙述了认知、思维与智能以及社会智能等领域的研究概况,系统介绍了综合集成研讨的理论基础及信息科学等技术手段,着重介绍了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实践,以及信息空间研讨体系的构建过程,最后对其发展进行了探讨。本书可供认知(思维)科学、系统科学、智能自动化与应用领域以及从事科学决策研究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辅助教材。目 录第1章 认知、思维和智能 11.1 认知科学的发展 11.1.1 引 言 11.1.2 传统认知理论和现场认知理论 21.1.3 高新技术是研究认知科学的有力工具 41.1.4 新认知理论的建立 61.2 有关思维研究 71.2.1 信息时代的思维科学 71.2.2 思维和知识 81.2.3 人类的认知和记忆 101.2.4 形象思维和意象 121.2.5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151.3 飘扬起独一面旗帜 201.3.1 Simon博学多采和在认知科学上建树 201.3.2 钱学森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和思维科学 231.3.3 认知思维飘扬起独一面旗帜 251.4 人-机结合智能的科学 291.4.1 机器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智慧 291.4.2 人的智能的飞跃需要机器智能 301.4.3 人-机共创的智能的科学和工程 311.4.4 智能的科学和工程的开拓和实践 321.5 集体智慧和社会智能 331.5.1 思维系统观 331.5.2 社会思维 341.5.3 社会思维和集体智慧 361.5.4 综合集成和社会智能 371.6 智慧涌现 39参考文献 44第2章 机器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462.1 机器智能的发展 462.1.1 传统机器智能 462.1.2 现场机器智能 482.1.3 以自然为基础的机器智能 492.2 机器智能和控制系统 512.2.1 计算机博弈机器向人的首次挑战 532.2.2 控制系统的发展 542.3 机器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 562.3.1 基于逻辑的心理模型 572.3.2 定性的模型 592.3.3 可视知识模型 612.3.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612.3.5 模型的综合集成 632.4 智能系统及其应用 642.5 以人为主的计算机识别 662.5.1 机器模式识别 662.5.2 统计模式识别 672.5.3 语义模式识别、句法模式识别 682.5.4 集成型模式识别 69参考文献 70第3章 非结构化问题处理和概念系统结构 713.1 结构不良问题求解 713.1.1 对结构不良问题求解过程的关注 713.1.2 有关结构不良问题的认识的深化 763.2 复杂问题求解和概念系统结构 773.2.1 复杂问题的表示基础 773.2.2 处理复杂问题的认知基础 803.2.3 概念系统结构的认知基础 853.2.4 构造概念系统结构来处理复杂问题 873.3 动态概念空间和概念系统结构网络 893.3.1 动态概念空间 893.3.2 概念系统分析 903.3.3 概念集合元素间关系 903.3.4 概念系统结构网络 913.3.5 获得专家决策方法 923.4 概念系统结构的获得和决策 933.4.1 构造概念系统结构的一些方法 933.4.2 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学习型组织 963.4.3 处理复杂问题的流程框架 98参考文献 99第4章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 1014.1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 1014.1.1 早期研究 1014.1.2 欧洲学派 1034.1.3 美国学者的工作 1064.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1114.2.1 系统学 1114.2.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1124.3 综合集成法 1154.4 综合集成研讨厅 1174.4.1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构思 1174.4.2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实践基础 1174.4.3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意义 1224.4.4 基于Cyberspace的综合集成研讨体系 123参考文献 124第5章 基于Cyberspace的综合集成研讨厅 1265.1 处理复杂问题的可操作平台 1275.1.1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结构 1275.1.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可操作平台 1295.2 从“厅”到“信息空间” 1305.2.1 Internet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相关性 1305.2.2 Internet的结构与“特殊专家” 1315.2.3 作为Internet隐喻的“Cyberspace” 1345.2.4 Hall与Cyberspace 1355.3 工作空间与交互空间 1385.3.1 工作空间 1385.3.2 交互空间 1445.4 知识空间与智慧空间 1515.4.1 知识空间 1515.4.2 智慧空间 1575.5 CWME的实践与发展 1665.5.1 CWME的实现与实践 1665.5.2 CWME的发展 173参考文献 174第6章 面向社会智能的知识交互 1766.1 决策认知过程研究 1766.1.1 决策的定义与过程 1766.1.2 决策与认知 1796.1.3 决策与知识 1816.1.4 知识的来源与类型 1846.2 知识发现的方法与系统 1866.2.1 数据库中知识发现的基本定义 1876.2.2 数据库中知识发现的过程 1886.2.3 KDD过程中的数据挖掘步骤 1896.2.4 KDD应用的技术与主要问题 1916.2.5 KDD在社会智能系统中的应用 1936.3 专家知识的外化 1966.3.1 非形式逻辑简介 1966.3.2 论证图解——非形式逻辑的重要工具 1986.3.3 图尔敏模式在综合集成研讨中的应用 2006.3.4 Reason!Able模式在综合集成研讨中的应用 2036.3.5 应用实例 2066.4 基于Internet的知识扩充 2106.4.1 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下的主动信息获取框架(李耀东等,2004) 2106.4.2 话题提取(李耀东等,2002) 2136.4.3 信息检索与协作 2166.4.4 主动信息获取系统的运行实例 2196.5 知识融合与组织学习 2236.5.1 社会智能系统中的知识传播和创新 2236.5.2 组织学习与知识环境 227参考文献 229第7章 面向研讨环境的非结构化Web信息处理 2317.1 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下非结构化Web信息处理 2317.2 非结构化信息质量检测 233信息质量评价流程 2347.3 面向研讨环境的信息推荐及浏览 2367.3.1 基于知识的研讨主题词扩展 2377.3.2 网页推荐及层次浏览方法 2397.4 研讨主题自动摘要及关联热点主题发现 2437.5 基于特定研讨主题的网络社区挖掘 2467.5.1 社区挖掘流程 2477.5.2 基于谱聚类的社区挖掘 2477.5.3 重叠社区结构挖掘 2477.5.4 社区结构演化分析 2487.5.5 社区主题分析 249参考文献 250第8章 综合态势分析与群体决策 2528.1 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下态势分析 2528.2 态势分析 2538.2.1 情绪分析 2538.2.2 基于主题关注度的研讨主题时空态势分析 2578.2.3 信息传播规律分析 2598.3 综合集成研讨厅中的群体决策方法 2608.3.1 研讨层次的集成 2618.3.2 判断层次上的集成 2618.3.3 决策层次的集成 2648.3.4 群体一致性算法(王丹力等,2005) 2658.3.5 群体思维收敛过程 2668.3.6 专家群体思维收敛应用示例(吕志坚,2004) 267参考文献 272第9章 人-机结合的社会智能 2739.1 群体认知与群体思维 2739.1.1 依赖性思维、僵化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2749.1.2 对依赖性思维、僵化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总体分析思路 2809.1.3 依赖性思维的表现及其对策 2819.1.4 僵化思维的表现及对策 2859.1.5 发散思维的表现及其对策 2899.1.6 启示与讨论 2919.2 研讨组织方法 2949.2.1 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和德尔菲法 2959.2.2 深度汇谈与辩论 2969.2.3 研讨过程的划分与描述 2989.2.4 几点说明 3069.3 群体意见及评价的可视化 3079.3.1 基于ISOMAP的方案评估结果的可视化(刘春梅等,2005) 3079.3.2 基于即时发言评价的专家权威度计算及其可视化(李敏花等,2008) 3109.4 面向综合集成研讨体系的人工社会 3169.4.1 综合集成研讨厅人工社会 3179.4.2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人工社会基元 3199.4.3 人-机结合以人为中心的多智慧体系统 3219.4.4 有效交互组织设计与系统实现框架 324参考文献 331第10章 基于Cyberspace的综合集成研讨体系支撑环境及其设计 33210.1 功能需求 33210.1.1 关键问题 33210.1.2 系统特点 33410.1.3 主要功能 33510.2 构建原则 33710.2.1 可操作平台 33710.2.2 强调人-机结合的研讨 33910.2.3 强调基于Cyberspace 34110.3 系统结构与典型方案 34310.3.1 总体结构 34310.3.2 逻辑结构 34510.3.3 物理结构 34710.3.4 数据/信息支持系统方案 34810.3.5 模型/工具支持系统方案 34910.4 面向Agent的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 35110.4.1 面向Agent的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引入 35110.4.2 两种典型的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 35610.4.3 面向综合集成研讨厅支撑环境的AOSE方法:MEASSIA(李耀东,2003) 36010.5 分析与设计实践 36710.5.1 几点说明 36710.5.2 综合集成研讨厅支撑环境的分析过程 36810.5.3 综合集成研讨厅支撑的设计过程 375参考文献 375第11章 综合集成研讨体系的实践 37611.1 宏观经济决策综合集成研讨系统 37611.1.1 系统研制背景 37611.1.2 任务概述 37811.1.3 系统结构与功能 38511.1.4 应用案例 39111.1.5 应用评价 39711.2 战略决策综合集成研讨系统 39811.2.1 系统研制背景 39811.2.2 系统的体系结构与软件框架 39911.2.3 系统的主要功能 40111.2.4 系统的实施与操作过程 41411.2.5 应用情况与使用评价 41511.3 巨灾防御与应急决策综合集成处理框架 41711.3.1 系统设计背景 41711.3.2 系统预期功能 41811.3.3 技术路线与总体框架 41811.3.4 关键技术 42111.3.5 理论与应用前景 423参考文献 424第12章 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学术影响及发展展望 42512.1 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原始创新意义 42512.1.1 综合集成方法论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 42512.1.2 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创新意义(戴汝为,2009) 42812.2 国内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43112.2.1 国内重要的研究项目 43112.2.2 国内的典型应用 43512.3 国际研究与影响 43812.3.1 国际学术交流 43812.3.2 国际学术合作 44012.4 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发展展望 44312.4.1 SFI近期的研究 44312.4.2 以人为中心的计算(Human-Centered Computing) 44712.4.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45012.4.4 群决策支持系统 45312.4.5 对比与展望 45612.4.6 关于Cyberspace 461参考文献 463附录 司马贺(Simon)教授致钱学森教授的信 465后记 469 上一篇: 时滞系统分析与综合:基于finsler引理的新框架 下一篇: 聚类集成理论与其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