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著作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作者:郭瑞军 著出版时间: 2013年版内容简介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以经典的间隙接受理论为基础,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提出了拒绝间隙和接受间隙的调查方法,推导了新的临界间隙计算模型,利用指数型拒绝比例函数,求出拒绝间隙和接受间隙的概率分布函数,得到函数中各个参数的关系,从而得出了支路通行能力的改进公式。阐述了环交的交通流特性、有限优先权条件下的环交车流时距变化及其通行能力的推导,并针对不同的主路分布下的环交通行能力作了理论推导。《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通过部分城市多个环形交叉口的交通调查,并结合环形交叉口的交通流仿真,对各种通行能力及临界间隙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目录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环形交叉口的发展历史1.1.2 现代环形交叉口的基本特征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1.2.2 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1.2.3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进展1.2.4 方法综述及对比分析2 环形交叉口交通流特性研究2.1 调查对象及方法概述2.1.1 调查对象2.1.2 调查及数据处理方法2.2 环行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2.2.1 各种分布模型简介2.2.2 M3分布的拟合及检验2.3 车流运行行为特性2.3.1 概述2.3.2 合流车与环道车的速度分布2.3.3 合流行为的速度及车头时距分布2.3.4 车道变更的分布规律2.3.5 结论3 环形交叉口的间隙接受理论3.1 概述3.1.1 间隙接受的基本过程3.1.2 间隙接受的影响因素3.2 临界间隙及其计算模型3.2.1 研究综述3.2.2 临界间隙的计算模型3.2.3 临界间隙及相关参数3.2.4 间隙接受的基本假设3.3 临界间隙的推导3.3.1 假设条件3.3.2 变量的定义3.3.3 第一种情况3.3.4 第二种情况3.4 接受间隙和拒绝间隙的分布3.4.1 基本理论3.4.2 临界间隙的计算公式3.5 特定分布条件下的间隙接受理论3.5.1 分布函数的各参数分析3.5.2 各概率函数特性3.5.3 取临界间隙时各概率函数值的确定3.6 间隙接受理论模型的验证3.6.1 数据调查3.6.2 数码广场临界间隙的计算3.6.3 单车道环形交叉口临界间隙的计算3.6.4 指数型时拒绝比例函数的验证4 有限优先权理论及其例证4.1 有限优先权理论概述4.2 数据调查及统计4.3 有限优先权理论的例证5 环形交叉口的入口通行能力研究5.1 概述5.1.1 理论基础5.1.2 环形交叉口入口通行能力的公式5.2 通行能力模型的推导5.2.1 模型推导的思路5.2.2 进车数为连续函数时5.2.3 进车数为分段函数时5.2.4.环行车流为有限优先权时5.2.5 几种通行能力的对比分析5.3 数据调查及分析5.3.1 各交通参数的调查及计算5.3.2 通行能力计算及对比分析5.4 交通仿真及计算5.4.1 仿真过程及M3分布的检验5.4.2 临界间隙的计算及对比分析5.4.3 各通行能力的仿真计算5.4.4 分段函数通行能力的仿真及对比分析6 典型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6.1 双车道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6.1.1 计算模型概述6.1.2 模型的改进6.1.3 各公式的对比分析6.1.4 通行能力方法的应用6.1.5 小结6.2 多车道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6.2.1 计算模型6.2.2 实例分析6.2.3 小结6.3 环形交叉口的总通行能力6.3.1 引言6.3.2 迭代思想及方法6.3.3 相关参数的确定6.3.4 计算实例6.3.5 小结6.4 环形交叉口的储备通行能力6.4.1 方法概述6.4.2 环形交叉口入口通行能力的线性回归模型6.4.3 环形交叉口流量的矩阵形式6.4.4 环形交叉口储备通行能力的推导6.4.5 计算实例6.4.6 小结6.5 基于Erlang分布的通行能力推导6.6 基于均匀分布的通行能力推导6.6.1 基本公式6.6.2 模型分析及改进6.6.3 参数确定方法7 环形交叉口的延误7.1 延误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7.2 延误数据调查方法7.2.1 牌照法7.2.2 驶入驶出法7.2.3 点样本法7.3 环形交叉口的进口延误模型7.4 交通调查及延误计算7.4.1 数据调查及统计7.4.2 相关参数计算7.4.3 理论延误计算7.5 理论延误与实测延误的对比分析7.5.1 各进口延误的对比分析7.5.2 总延误对比分析及服务水平7.5.3 小结8 结论及展望参考文献附录A富民广场环行车流车头时距调查B富民广场环行车流车头时距调查(有入口车辆时)C锻压厂环形交叉口环流车头时距调查(有入口车辆时)D姚家广场双车道环行车流车头时距调查表E数码广场交织段车流调查表F数码广场三环形车道的车头时距调查表G代号含义后记 上一篇: 经济主体行为视角下综合运输系统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 [樊一江 编] 2013年版 下一篇: 连续数据环境下的交通规划与管理 [杨东援 著] 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