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丛书 地铁系统物理脆弱性的评价及控制 作者:邓勇亮,李启明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丛编项: 重大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丛书内容简介 地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随着投入运营的地铁线路越来越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地铁运营安全问题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和从业者的广泛关注。地铁系统运营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设备设施易受干扰而产生的性能退化、运行故障及其传播是导致运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地铁系统物理脆弱性的评价及控制/重大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丛书》从脆弱性的研究视角出发,把关注点集中到地铁系统物理脆弱性评价及控制上,分析了地铁系统物理脆弱性的形成机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识别和评价了地铁系统的物理脆弱源,并提出了物理脆弱性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地铁系统物理脆弱性的研究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提高地铁运行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目录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研究现状和启示1.2.1 安全风险的理论研究与评价方法1.2.2 脆弱性的理论模型及评价方法1.2.3 UMNS的研究现状1.2.4 不同领域的脆弱性研究现状1.2.5 现有研究的评论及不足1.3 研究目标和内容1.3.1 研究目标1.3.2 研究内容1.3.3 研究内容框架结构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1 研究方法1.4.2 技术路线1.5 本章小结2 城市地铁网络系统物理脆弱性分析2.1 城市地铁网络系统介绍2.1.1 城市地铁网络系统2.1.2 城市地铁网络系统的物理构成2.1.3 地铁运营特点2.1.4 网络化运营特征2.2 UMNS物理脆弱性的内涵及特性2.2.1 脆弱性内涵及相关概念研究2.2.2 物理脆弱性的定义和内涵2.2.3 物理脆弱性的特性2.3 UMNS物理脆弱性的影响因素2.3.1 物理脆弱性的内部影响因素2.3.2 物理脆弱性的外部影响因素2.4 UMNS物理脆弱性的形成机理2.5 UMNS物理脆弱性的研究层次2.6 本章小结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UMNS物理脆弱域评价3.1 复杂网络理论概述3.1.1 复杂系统的含义和特征3.1.2 复杂网络——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3.1.3 复杂网络常用的拓扑特征量3.1.4 复杂网络脆弱性测度方法3.2 UMNS物理网络模型构建方法3.2.1 Pajek软件简介3.2.2 网络模型构建方法3.3 物理脆弱域评价的实证分析3.3.1 建立网络模型3.3.2 拓扑性质分析3.3.3 仿真策略分析3.3.4 评价结果及讨论3.4 本章小结4 基于灰色关联TOPSTS方法的UMNS物理脆弱点评价4.1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4.1.1 灰色系统理论4.1.2 TOPSIS方法4.1.3 模糊集理论4.1.4 权重赋值方法4.2 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方法的物理脆弱点评价模型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4.2.2 脆弱点的脆弱性评价模型4.2.3 权重赋值4.3 UMNS物理脆弱点评价的实证分析4.3.1 指标体系构建4.3.2 数据收集及处理4.3.3 权重赋值4.3.4 评价结果及讨论4.4 本章小结5 基于状态维护的UMNS物理脆弱性控制研究5.1 物理脆弱性控制分析5.1.1 物理脆弱性控制的含义5.1.2 物理脆弱性的控制机制5.2 基于免疫理论和熵增原理的物理脆弱性控制策略5.2.1 免疫理论5.2.2 熵增原理5.2.3 UMNS物理脆弱性控制策略5.3 UMNS物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5.3.1 设备设施状态演化5.3.2 劣化度分析方法5.3.3 状态评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5.4 面向物理脆弱性控制的维护方式决策5.4.1 维护方式的发展历程5.4.2 维护方式的逻辑决策模型5.5 本章小结6 基于故障预控的UMNS物理脆弱性控制研究6.1 面向物理脆弱性控制的故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模型6.2 脆弱点的故障模式分析6.2.1 FMECA方法6.2.2 FMECA的分析流程6.2.3 实证分析6.3 基于影响图理论的故障影响因素分析6.3.1 影响图理论介绍6.3.2 实证分析6.4 面向物理脆弱性控制的故障影响因素调控措施6.4.1 不断完善维护体系6.4.2 提高工作人员的作业能力6.4.3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6.4.4 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6.5 本章小结7 结论与展望7.1 主要的研究工作及其结论7.2 研究的创新点7.3 研究不足及展望参考文献 上一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第二版 [邵伟中,宋博,刘纯洁 主编] 下一篇: 高速铁路运营设计优化 朱国志 著 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