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高速铁路隧道修建技术 作者:邓勇著出版时间: 2019年版内容简介 《岩溶区高速铁路隧道修建技术》主要内容是对沪昆高铁贵州段第九标段典型岩溶隧道工程经验的系统归纳、总结和提炼,以期对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岩溶区高速铁路隧道修建技术》共九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发展情况及岩溶隧道的施工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章主要介绍了隧道超前预报方法及在岩溶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强调在高风险的岩溶隧道施工中应采用多措并举的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第3章介绍了岩溶发育的宏观规律、岩溶隧道施工中的突水突泥机理及隧道与溶洞间临界安全距离、隐伏溶洞岩墙中存在裂隙时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影响。第4章介绍了自进式管棚预支护在软弱围岩高铁隧道中的应用、施工效率分析、预支护参数设计及在塌方处理中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岩溶的分类、处理原则、大型岩溶溶洞及暗河的处理技术及工程案例。第6章介绍了大埋深岩溶角砾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变形控制、支护受力特征及评价。第7章高速铁路隧道下穿明河施工控制技术。第8章介绍了将悬臂掘进机铣挖法和钻爆法结合,用以控制爆破振速的铣挖一爆破施工技术及减振规律。第9章介绍了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在高风险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并给出了使用案例。目录第1章 绪论1.1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现状1.2 岩溶隧道施工技术现状1.3 岩溶区高速铁路隧道目前存在的问题1.4 沪昆高铁贵州段隧道工程特征第2章 岩溶区高速铁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2.1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研究现状2.2 岩溶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2.3 岩溶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2.4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现场应用2.5 岩溶隧道施工应采用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第3章 岩溶隧道突水突泥机理及隧道与溶洞间临界安全距离分析3.1 沪昆高铁贵州段岩溶发育特征3.2 岩溶隧道突水特征及规律性3.3 隐伏岩溶对高铁隧道安全距离的影响分析3.4 溶洞与隧道间岩墙中存在裂隙时的施工安全性分析第4章 大断面软岩隧道自进式管棚预支护技术4.1 概述4.2 自进式管棚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效率分析4.3 自进式管棚的设计方案与支护作用分析4.4 自进式管棚对深埋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效果分析4.5 自进式管棚在软岩地层隧道塌方处治中的应用第5章 高速铁路隧道岩溶处理技术5.1 岩溶溶洞分类5.2 岩溶隧道处理原则5.3 典型岩溶处置案例5.4 岗乌隧道岩溶涌水处置技术第6章 岗乌大埋深岩溶角砾岩隧道变形机理与变形控制6.1 岗乌隧道概况6.2 岩溶角砾岩隧道变形机理分析6.3 大埋深岩溶角砾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6.4 隧道支护变形及受力监测分析6.5 隧道支护结构受力评价第7章 丫口寨隧道下穿河流施工技术7.1 工程概况7.2 下穿明河段施工风险7.3 丫口寨隧道明河段河流整治方案7.4 过明河段隧道支护力学特性的流固耦合分析7.5 过明河段现场施工第8章 铣挖-爆破法施工技术8.1 工程概况8.2 铣挖法的工艺与效果8.3 铣挖-爆破施工技术在丫口寨隧道中的应用8.4 铣挖-爆破法施工减振机理及效应分析8.5 隧道爆破振动现场监测第9章 高风险岩溶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技术9.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9.2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方法9.3 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判定过程9.4 考虑误判造成损失的Bayes判别方法9.5 隧道开挖验证9.6 隧道施工风险处置对策参考文献 上一篇: 对砂椿填充料规格的几点意见 杭州铁路局宁波基点试验组 1958年版 下一篇: 广东省地方志丛书 广东省志 铁路志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