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混合动力技术作者:孙帮成,李明高,李明 等 著出版时间:2016丛编项: 中国制造2025前沿技术丛书内容简介 《现代有轨电车混合动力技术》针对现代有轨电车新能源混合动力技术,分七章分别讲解了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轨道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锂电池基础知识、超级电容基础知识以及超级电容/蓄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相关的技术知识。本书从轨道交通行业及动力电池、超级电容行业基础知识和应用状况出发,结合节能减排等国家政策规划,由浅入深地讲解新能源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研究现状,为相关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本书也可以作为新能源技术的入门教程或参考书。目录前言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11.1城市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11.1.1环境污染11.1.2全球变暖21.1.3石油资源31.1.4引发的思索/t51.2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策略/t61.2.1新能源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t61.2.2新能源技术加快发展的国际背景/t81.2.3中国发展新能源车辆的国内背景/t151.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新能源技术规划及发展趋势/t181.3.1轨道交通行业十二五规划/t181.3.2轨道交通行业新能源技术发展规划解读/t191.3.3几种有轨电车供电方式对比分析/t201.3.4几种有轨电车经济性对比分析/t22第2章燃料电池基础知识/t282.1燃料电池的分类方式/t282.1.1燃料电池的种类/t282.1.2几种典型的燃料电池/t332.1.3燃料电池的优缺点/t362.1.4燃料电池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t372.2燃料电池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t382.2.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t382.2.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组成/t402.2.3氢气系统概述/t422.3燃料电池系统的失效分析/t452.3.1燃料电池系统失效方式/t452.3.2燃料电池系统控制器/t462.4国内外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现状/t462.4.1国外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现状/t472.4.2国内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现状/t502.4.3国内外氢能及配套基础设施发展现状/t51第3章超级电容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t563.1超级电容结构与工作原理/t563.1.1超级电容的种类/t563.1.2超级电容的结构原理/t573.1.3超级电容的基本特征与技术指标/t603.1.4超级电容的数学模型/t613.1.5超级电容的应用特性/t623.2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车辆上的应用/t643.2.1超级电容器在纯电动公交车/有轨电车上的应用/t643.2.2超级电容器在油电混合动力车辆上的应用/t643.2.3超级电容器使用的注意事项/t653.3超级电容的发展/t663.3.1超级电容技术的发展趋势/t663.3.2国外的超级电容产品/t673.3.3国内的超级电容产品/t68第4章动力电池基础知识/t734.1电池的基本构成及性能指标/t734.1.1电池的类型/t734.1.2电池的基本构成/t744.1.3电池及电池组的相关概念/t744.1.4电池的性能指标/t754.1.5常用蓄电池/t794.1.6电动车辆对动力电池的要求/t824.2锂电池结构与工作原理/t864.2.1锂离子电池的种类与特点/t864.2.2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t884.2.3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t904.2.4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方法/t914.2.5锂离子电池的模型/t964.2.6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与冷却方法/t974.2.7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t1014.2.8锂离子电池使用安全性的影响因素/t1024.2.9磷酸铁锂电池的外特性/t1034.2.10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t1054.3动力电池管理系统/t1064.3.1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t1074.3.2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t1104.3.3动力电池状态监测的相关问题/t1124.4动力电池的特性测试/t1144.4.1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内容/t1144.4.2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相关标准及主要测试项目/t1184.4.3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相关仪器设备/t1204.4.4动力电池特性仿真分析工具/t1214.4.5动力电池特性测试平台实例/t1234.5动力电池SOC的评估/t1334.5.1动力电池SOC评估的作用/t1334.5.2动力电池SOC的评估方法/t1344.5.3动力电池SOC评估的难点/t1364.5.4提高动力电池一致性的措施/t1384.6动力电池的均衡控制/t1384.6.1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意义/t1394.6.2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难点/t1394.6.3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方法/t1394.7电池组的匹配设计/t1434.7.1电动车辆能耗经济性评价参数/t1434.7.2电池组的功能要求/t1454.8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与回收/t1464.8.1动力电池梯次利用/t1464.8.2动力电池回收/t1464.9国内外动力锂电池产品发展现状及主要生产厂家/t1474.9.1国外主要动力锂电池产品生产厂家/t1474.9.2国内主要动力锂电池产品生产厂家/t148第5章超级电容/动力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t1515.1发展混合动力轨道交通车辆的背景及意义/t1515.1.1背景及意义/t1515.1.2国内外混合动力轨道车辆/t1515.1.3混合动力轨道车辆技术分析/t1555.1.4混合动力轨道车辆应用前景分析/t1585.2混合动力系统的组成及技术参数/t1585.2.1DC/DC变流器主要技术参数/t1605.2.2混合动力电源箱主要技术参数/t1605.2.3牵引逆变器/t1615.2.4制动电阻/t1615.2.5牵引电机/t1625.2.6控制系统/t1625.3混合动力系统性能参数估算/t1625.3.1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参数/t1625.3.2车辆纵向动力学分析模型/t1645.3.3系统参数匹配计算方法/t1675.3.4储能设备能力计算/t1695.3.5动力电池及超级电容数量的确定/t1725.3.6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的制动能量回收/t1745.4双向DC/DC变流器工作原理/t1755.4.1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双向DC/DC变流器的工作要求/t1755.4.2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双向DC/DC变流器拓扑结构的选择/t1755.4.3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双向DC/DC变流器模型/t1775.5复合电源系统工作原理及仿真研究/t1805.5.1超级电容与动力电池模型/t1815.5.2复合电源系统控制方式/t1835.5.3复合电源功率分配控制策略/t1855.5.4功率流分配策略算法/t1875.5.5复合电源供电能力仿真分析/t1885.6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运行仿真研究/t1955.6.1混合动力仿真软件/t1955.6.2国内某线路的混合动力方案设计/t1975.6.3结论/t2145.7储能式有轨电车应用展望/t214第6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动力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开发/t2156.1氢燃料电池轨道车辆效益分析/t2156.2混合动力系统组成及技术参数/t2176.3混合动力系统详细设计方案/t2196.3.1车辆设备布局优化设计/t2196.3.2混合动力电源箱DC/DC主要技术参数/t2206.3.3超级电容主要技术参数/t2216.3.4动力电池组技术参数/t2226.3.5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参数/t2226.4混合动力系统匹配设计与牵引特性分析/t2246.4.1牵引特性分析/t2246.4.2能量控制策略/t2276.5混合动力系统集成设计技术/t2306.5.1气路接口/t2306.5.2冷却接口/t2326.5.3电气/机械接口/t2336.5.4冷起动系统/t2376.5.5防冻保护/t2386.5.6氢气泄漏检测/t2396.6能量综合利用及节能减排技术/t2396.6.1燃料电池有轨电车运行能耗影响因素权重分析/t2396.6.2系统功耗优化分配与节能分析/t2546.6.3动力电池箱综合冷却方案设计/引空调风冷却技术/t2576.6.4燃料电池系统冷却装置减振降噪技术/t2656.6.5余热利用技术/t2706.7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高压氢气加注方案/t2726.7.1加注系统方案/t2726.7.2加注方案说明/t2736.7.3加注说明/t2766.7.4紧急事故处理预案/t2786.8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应用展望/t2806.8.1氢燃料有轨电车佳解决方案需求分析/t2806.8.2顶层设计指标分析/t2806.8.3下一代燃料电池系统技术需求分析/t2826.8.4模块化设计/t283参考文献285 上一篇: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李俊辉,郭英明 主编] 2015年版 下一篇: 机车车辆及牵引计算 孟宪刚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