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 出版时间:2013年版内容简介 《航空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中航工业首席专家技术丛书·“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总结了近10年来在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化、功能化、低成本制造技术以及环境资源友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如何在保证复合材料比刚度和比强度的同时提高其抗冲击损伤能力及增韧,特别是提高冲击后压缩强度问题,并把这个命题放置在兼顾材料技术与整体化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大背景之下,介绍了热塑性一热固性高分子体系的相变与流变,复相体系的温度一时间转换,复相体系的结构与性能,界面过程与“离位”复合增韧,“离位”增韧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损伤机理,RTM液态成型树脂体系,“离位”液态成型复合材料增韧高性能化,定型剂材料体系、连续化表面附载技术以及表面附载织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征等,兼顾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吸能功能一结构一体化复合材料以及导电、导热复合材料,生物质复合材料或“绿色”复合材料技术等,并适当地回顾了发展和展望了未来。《航空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中航工业首席专家技术丛书·“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基础素材来源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支持的科研项目,因此,偏重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适合于从事复合材料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应用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也适用于大专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们阅读参考。目录前言第1章 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1.1 复合材料的材料学梗概1.2 航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回顾1.3 航空复合材料应用递增的关键技术分析1.4 飞机复合材料高性能化的核心是高韧性1.5 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实验、表征技术与损伤图像1.6 关于本书主线及其研究目标与思路第2章 热固性树脂的温度一时间转换关系与流变行为2.1 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一时间转换(邢)关系2.2 环氧树脂的化学流变行为与TTT-绻叵?2.3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邢关系2.4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TTT-缤?2.5 聚苯并嚼嗪树脂的TTT关系和TTT-绻叵?2.6 聚酰亚胺树脂的TTT关系2.7 小结第3章 热塑性/热固性树脂复相体系的相变特性3.1 热反应诱导相分离的基本理论3.2 分相形貌研究用光学仪器系统与热塑性增韧材料3.3 热塑性/热固性树脂体系的分相结构特征3.4 热塑性/热固性树脂体系的化学流变学3.5 热塑性/热固性树脂体系分相的时间-温度依赖性3.6 化学结构对反应诱导相分离时间-温度依赖性的影响3.7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的TTT关系3.8 小结第4章 复相体系与弥散强化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4.1 环氧树脂复相体系的典型相结构4.2 聚苯并噁嗪树脂的相结构与基本性能4.3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相体系的典型相结构与基本性能4.4 聚酰亚胺树脂复相体系的典型相结构与性能4.5 无机纳米粒子/聚酰亚胺树脂的结构-性能关系4.6 有机黏土改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4.7 弥散强化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第5章 填充型导电、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功能建模5.1 填充导电型复合材料的渗流特性5.2 填充导电型复合材料的乘积效应5.3 复相基体、非连续1-3及1-0-3型复合材料的渗流行为与电阻一温度特性5.4 填充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模型第6章 “离位”复合增韧概念与层状化界面相结构6.1 “离位”概念的发展背景6.2 热塑性/热固性树脂的层状化界面扩散行为6.3 热塑性/热固性树脂复相体系的相分离建模6.4 热塑性/热固性树脂复相体系的界面相分离模拟6.5 实际热塑性/热固性树脂的层状化界面相结构6.6 热塑性/热固性树脂层状化复合界面结构的优化6.7 小结第7章 “离位”复合材料结构-性能关系与基本应用效果7.1 环氧树脂基“离位”增韧复合材料7.2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离位”增韧复合材料7.3 聚苯并噁嗪树脂基“离位”增韧复合材料7.4 聚酰亚胺树脂基“离位”增韧复合材料7.5 “离位”附载增韧预浸料技术及其复合材料基本性能7.6 “离位”附载增韧预浸料的工艺与应用效果初步评价7.7 “离位”附载增韧预浸料复合材料技术小结第8章 “离位”复合材料的损伤行为与计算机建模分析8.1 静态点压入实验模拟分析损伤过程8.2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静态点压人压阻特性8.3 热塑性/热固性树脂复相材料的结构韧性建模分析第9章 RTM液态成型树脂与“离位”RTM注射技术9.1 环氧树脂RTM专用体系9.2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RTM专用体系9.3 聚酰亚胺树脂RTM专用体系9.4 “离位”RTM液态注射技术9.5 小结第10章 液态成型复合材料的“离位”增韧技术10.1 RTM液态成型复合材料的“离位”增韧原理10.2 “离位”RTM增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10.3 “离位”RTM.增韧聚苯并噁嗪树脂基复合材料10.4 “离位”RTM增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10.5 “离位”RTM增韧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10.6 “离位”RFI增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第11章 定型剂材料体系与增强织物的定型预制11.1 定型技术、预制技术与定型剂材料技术11.2 定型剂材料概述11.3 环氧树脂基定型剂的设计、制备与应用11.4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定型剂的设计、制备与应用11.5 定型技术的新发展11.6 定型预制技术小结第12章 表面附载增强织物的结构与性能12.1 表面附载增强织物的压缩特性概述12.2 表面附载增强织物的渗透特性12.3 表面附载增强织物的定型特性第13章 多功能连续化表面附载技术及其预制织物13.1 ESTM-Fabrics连续化表面附载织物的制备技术13.2 ESTM-Fabrics织物的表面附载结构和渗透特性13.3 ESTM-Fabrics多功能织物的定型预制效果评价13.4 小结第14章 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型技术14.1 粉末预浸技术14.2 热熔预浸技术14.3 编织柔性PEEK预浸料的二次成型、曲面成型及连接技术研究14.4 共混树脂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14.5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植人式电阻焊接技术14.6 开环聚合与可控交联热塑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技术探索第15章 复合材料吸能元件与结构-功能一体化问题15.1 复合材料吸能研究方法及吸能元件概述15.2 定位定向屈服失效的引发及其有限元模拟实验15.3 不同复合材料准静态压缩条件下的屈服引发行为及其比较15.4 准静态压缩屈服后稳态、渐进的压溃吸能过程15.5 动态冲击压溃吸能的过程特征15.6 复合材料正弦波梁模拟结构的压溃吸能特性15.7 复合材料吸能元件的模拟设计与虚拟实验15.8 小结与展望第16章 植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16.1 典型植物纤维的基本结构、性能与改性方法综述16.2 植物纤维的增容表面改性与浸润特性分析16.3 植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阻燃处理改性16.4 单向苎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16.5 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研究16.6 小结与展望 上一篇: 运输类飞机合格审定飞行试验指南 下一篇: 冲压发动机原理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