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设计学(再版)出版时间:2014年版内容简介《卫星设计学(再版)》结合卫星及其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设计阐述工程设计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卫星的本质特征(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存在于外层空间和高度自动化活动,服务于在地上的人类),讨论卫星设计的主要规则和方法、对设计方案的评估、卫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问题。这些方面都是卫星设计,特别是卫星总体设计的共性问题。在这些共性问题中,客观上存在着一些必须认识和遵守的规律。本书重点之一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指出这些规律和明确地阐述这些规律。目录第1章 绪论1.1 卫星设计学1.1.1 工程设计学1.1.2 卫星设计学1.2 科学、技术和卫星设计1.2.1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1.2.2 技术的定义1.3 卫星工程系统和卫星1.3.1 卫星工程系统的组成1.3.2 卫星的主要组成第2章 卫星特性和卫星设计特点的讨论2.1 卫星特性的探讨2.1.1 卫星的系统性质2.1.2 卫星对特殊环境的适应性2.1.3 卫星的高度自动化性质2.1.4 卫星的危险品性质和安全设计2.1.5 卫星设计的程序性质2.1.6 卫星设计的创造性2.2 卫星设计的特点2.2.1 由卫星个性引发的特殊的设计问题2.2.2 由运载器有效载荷引发的设计特点2.2.3 适应外层空间环境引发出的设计特点2.2.4 由特殊的一次使用性引发的设计特点2.2.5 由小批量生产引发的设计特点第3章 卫星设计程序3.1 卫星设计程序的基本类型和通用模式3.1.1 卫星设计程序的基本类型3.1.2 卫星设计程序的通用模式3.2 卫星的外部设计以及任务和指标的确定3.2.1 卫星的外部环境3.2.2 卫星的外部设计3.3 卫星可行方案论证和设计3.3.1 卫星可行方案论证3.3.2 卫星可行方案设计3.4 卫星总体方案设计3.4.1 卫星总体设计与分系统设计的关系3.4.2 卫星总体方案设计的主要工作3.5 卫星分系统的方案设计3.5.1 卫星分系统设计的性质3.5.2 卫星分系统方案设计的主要工作3.6 卫星的详细设计3.6.1 卫星详细设计的两个阶段3.6.2 卫星分系统的详细设计3.6.3 卫星总体的详细设计3.7 卫星通用设计程序的进一步讨论3.7.1 卫星通用设计程序的简化3.7.2 卫星的设计评审第4章 卫星的设计要求4.1 卫星设计要求的构成4.1.1 卫星设计要求的要点4.1.2 卫星的技术和功能要求4.2 卫星设计要求的分析和综合4.2.1 层次分析综合模式4.2.2 目标-约束分析综合模式4.3 卫星设计要求的分解和确定4.3.1 卫星设计要求的分解4.3.2 卫星设计要求的权衡第5章 卫星总体方案设计5.1 卫星总体方案设计的意义5.1.1 卫星总体方案设计的基本点和任务5.1.2 卫星总体方案设计的重要性5.2 卫星总体方案的综合选优5.2.1 系统层次的综合选优5.2.2 卫星总体技术途径的综合选优5.2.3 卫星内部组成结构的综合选优5.3 组成卫星的分系统5.3.1 分解卫星组成的三种途径5.3.2 卫星按功能层次的分解5.3.3 卫星按承担功能的分解5.3.4 按实现功能的过程进行分解5.4 卫星的设计模型5.4.1 卫星设计模型的特性5.4.2 卫星总体方案的内部组成结构模型5.4.3 卫星总体方案的数学模型5.5 卫星总体设计指标的分配5.5.1 卫星功能分析5.5.2 卫星总体设计指标分配方法第6章 卫星轨道设计6.1 卫星轨道设计要求6.1.1 外部环境对卫星轨道设计的支持与制约6.1.2 卫星轨道设计的主要要求6.2 卫星轨道的基本概念6.2.1 地心赤道坐标体系6.2.2 地心直角坐标系6.2.3 卫星轨道的零级近似解6.2.4 卫星轨道摄动6.2.5 卫星轨道分类和特6.3 卫星对地面的覆盖6.3.1 卫星的地面覆盖区6.3.2 卫星的地面覆盖带6.3.3 同轨等距卫星星座的地面覆盖带6.4 卫星轨道和一般星座设计的基本方法6.4.1 对全球覆盖的准回归、太阳同步、低高度圆轨道的确定6.4.2 空间基础设施轨道设计第7章 卫星构形设计7.1 卫星构形设计的任务和特点7.1.1 卫星构形设计的任务7.1.2 卫星模装7.1.3 卫星构形设计与卫星结构设计的区别7.2 卫星构形设计的基本要求7.2.1 实现卫星及其组成的功能要求7.2.2 适应外部环境和卫星工程系统限制条件和接口关系的要求7.2.3 实现模块式和集成式布局的要求7.2.4 减少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干扰的要求7.2.5 其他要求7.3 卫星构形的类型7.3.1 不用整流罩和用整流罩的卫星构形7.3.2 不同姿态控制方式的卫星构形7.3.3 具有变轨功能卫星的构形7.3.4 不同主承力构件的卫星构形7.3.5 为满足特殊要求的特殊构形第8章 卫星可靠性设计8.1 卫星的可靠性8.1.1 卫星可靠性的定义8.1.2 卫星可靠性设计8.1.3 对卫星可靠性有重要影响的设计准则8.1.4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8.2 卫星可靠性模型8.2.1 与可靠性有关的定义8.2.2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8.2.3 串联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8.2.4 并联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8.2.5 可靠性串-并联组合系统8.2.6 “n 中取k”表决系统8.3 卫星可靠性预测8.3.1 卫星可靠性指标论证和可靠性预测8.3.2 元器件计数可靠性预测法8.3.3 数学模型法8.3.4 上下限法8.4 卫星可靠性分配8.4.1 可靠性分配的原则8.4.2 串联系统可靠性分配8.4.3 有并联冗余的系统的可靠性分配8.4.4 可靠性分配的代数方法8.4.5 动态规划法8.5 卫星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8.5.1 概述8.5.2 FMEA和FMECA的基本程序和所需资料8.5.3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8.5.4 危害性分析8.6 卫星故障树分析8.6.1 故障树的建立方法8.6.2 建立故障树8.6.3 故障树的规范化和简化8.6.4 故障树定性分析8.6.5 故障树定量分析第9章 卫星集同设计与设计工具的框架9.1 卫星集同设计及其支撑软件9.1.1 概述9.1.2 集同设计对研制工作的影响9.1.3 卫星集同设计进展概况9.1.4 数据源及支撑软件9.1.5 大数据技术9.2 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的集成分析9.2.1 空间环境模型9.2.2 产品适应空间环境的设计9.3 卫星数字化模装9.3.1 卫星数字化模装流程9.3.2 接口数据单编写及签署9.3.3 三维数字化建模9.4 卫星集同设计实例9.4.1 卫星集同设计中心9.4.2 卫星集同设计实例9.5 卫星热控分系统集同设计9.5.1 概述9.5.2 卫星热分析9.5.3 卫星热控技术9.5.4 高分一号整星热控设计实例第10章 卫星成本估算10.1 卫星成本的构成10.1.1 卫星成本估算的重要性10.1.2 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10.2 卫星成本估算方法10.2.1 成本估算参照体的选择10.2.2 成本估算公式10.2.3 成本修正因子10.3 卫星成本数据的回归分析10.3.1 回归分析10.3.2 成本的一元线性回归10.3.2 成本的一元曲线回归第11章 卫星设计方案评价11.1 卫星设计方案评价的标准和步骤11.1.1 卫星设计方案评价的实质和标准11.1.2 卫星设计方案评价的体系与步骤11.1.3 专家组评价11.2 卫星设计方案的定量评价方法11.2.1 普通评分法11.2.2 层次分析法11.2.3 模糊综合评判法11.3 卫星设计方案评价示例参考文献 上一篇: 全球变化科学卫星 下一篇: 航天器机构及其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