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 载人航天器技术作者: 杨宏 编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丛编项: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内容简介 本书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载人航天器技术体系进行提炼与整理,从理论与工程相结合的视角总结归纳载人航天器工程研制经验。内容包括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载人月球和火星探测航天器6类载人航天器的总体设计技术,以及载人交会对接、载人再入返回等10项载人航天器专项技术。另外,还对可重复使用技术、受控生保技术等载人航天器新技术探索情况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宇航学院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宇航工程、航天器总体设计及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目录第 1章绪论0011.1国外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简介0021.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0041.3我国载人航天器技术体系006第 2章载人飞船总体技术0082.1总体设计概述0092.1.1总体设计原则0092.1.2总体设计任务0112.2承载与密封系统0122.2.1舱体结构0122.2.2密封设计0132.2.3舱间连接与分离设计0132.3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0152.3.1任务及组成0152.3.2工作模式0182.4能源管理系统0232.4.1平台能源系统0232.4.2火工控制能源系统0242.4.3接地设计0252.5信息管理系统0262.5.1数据管理子系统0262.5.2显示子系统0272.5.3图像子系统0282.5.4话音子系统0282.5.5天地通信子系统0282.5.6交会对接通信子系统0282.6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0292.6.1功能及组成0302.6.2供气调压技术0322.6.3通风净化技术0322.6.4温湿度控制技术0332.6.5废物收集处理技术0342.6.6水管理技术0352.6.7压力应急及舱内航天服技术0362.6.8密封舱防火灭火技术0362.6.9测量控制技术0372.6.10航天员居住设施0372.7热控系统0382.7.1载人飞船的热环境0382.7.2载人飞船热控系统组成0402.7.3被动热控子系统0412.7.4流体回路子系统0442.7.5主动热控子系统0452.7.6地面调温子系统0472.8回收着陆系统0492.8.1系统任务0492.8.2系统功能及工作特点0492.8.3减速功能设计0502.8.4着陆缓冲功能设计0502.8.5标位功能设计0512.9人机交互系统0532.9.1人机交互技术0532.9.2载人航天器人机交互系统0542.9.3显示信息界面0552.9.4人机控制界面0552.9.5越限报警通报056参考文献057第3章货运飞船总体技术0583.1概述0593.2国外货运飞船发展历程0603.2.1俄罗斯货运飞船0613.2.2欧洲货运飞船0633.2.3日本货运飞船0643.2.4美国货运系统0653.2.5国外货运飞船发展启示0673.3“天舟”货运飞船设计技术0693.3.1系统设计0693.3.2功能组成0713.3.3飞行方案0713.4承载与密封系统0743.4.1货物舱结构0753.4.2推进舱结构0783.4.3舱段连接0803.4.4密封设计0803.5能源与供配电系统0813.5.1电源系统0813.5.2配电系统0823.6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0853.6.1发动机配置与使用模式0853.6.2姿态确定0863.6.3姿态控制0883.6.4轨道控制0893.7热管理系统0913.7.1被动热控设计0923.7.2主动热控设计0933.8信息传输与管理系统0953.8.1天地测控通信0963.8.2综合电子信息管理0973.8.3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0983.9载人环境控制系统1013.9.1环境监测1013.9.2舱压控制1023.9.3湿度控制1023.9.4温度和风速控制1033.9.5有害气体控制1033.9.6微生物控制1033.9.7辐射控制1033.9.8噪声控制1043.10货物运输与保障1063.10.1货物装载上行1073.10.2在轨货物转移及废弃物装载1123.10.3货物信息管理113参考文献115第4章空间实验室系统设计技术1174.1概述1184.1.1空间实验室概念1184.1.2国际空间实验室的发展1204.1.3我国空间实验室的建设1234.2任务分析1254.3承载与密封系统1274.3.1舱体承载系统与构型1274.3.2布局区域规划1294.3.3舱段连接1294.3.4密封设计1294.4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1314.4.1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概述1314.4.2姿态确定与控制1324.4.3轨道控制1354.5信息传输与控制系统1364.5.1信息管理需求1364.5.2信息系统1374.6能源与供配电系统1424.6.1供电系统1434.6.2配电系统1454.7热环境控制系统1474.7.1热环境控制系统组成1484.7.2通风系统1484.7.3流体回路系统1494.7.4主动电加热1504.7.5被动热控制1514.8载人环境控制系统1524.8.1舱压控制系统1524.8.2净化通风系统1534.8.3大气温湿度控制系统1544.8.4人区风速控制系统1554.8.5噪声控制1554.9驻留支持系统1564.9.1适居性1564.9.2在轨工作1604.9.3在轨生活1624.9.4在轨健康1634.10推进剂在轨补加系统1644.10.1补加系统原理1644.10.2补加系统组成1644.10.3补加工作流程165参考文献167第5章空间站系统设计技术1685.1概述1695.1.1空间站的发展历程1695.1.2空间站的用途1735.1.3我国空间站发展规划1745.2空间站任务特点1755.2.1在轨稳定载人飞行1755.2.2组装与建造1765.2.3维护与维修1775.2.4空间科学与技术应用1775.3构型与布局设计1795.3.1构型与布局任务1795.3.2构型设计1805.3.3布局设计1865.4控制与推进系统1895.4.1控制与推进系统简介1895.4.2“和平号”空间站控制与推进系统1905.4.3国际空间站控制与推进系统1925.4.4控制与推进系统架构1945.5组装建造系统1975.5.1组装建造系统简介1975.5.2“和平号”空间站组装建造1985.5.3国际空间站组装建造2005.5.4舱体转位技术2025.6信息管理系统2065.6.1信息管理系统简介2065.6.2国际空间站信息管理系统2075.6.3信息管理系统架构2105.7能源系统2135.7.1能源系统简介2135.7.2国际空间站能源系统2135.7.3空间站能源系统设计2175.8热管理系统2195.8.1热管理系统简介2195.8.2热量收集技术2195.8.3热量传输技术2205.8.4空间站热管理系统架构2225.9载人环境系统2245.9.1载人环境系统简介2245.9.2舱压控制技术2265.9.3温湿度控制技术2275.9.4有害气体净化技术2285.9.5通风流场控制技术2305.10应用保障系统2325.10.1应用保障系统简介2325.10.2应用保障系统架构2335.11航天员保障系统2385.11.1航天员保障系统简介2385.11.2心理保障技术2395.11.3医监医保保障技术2425.11.4休息娱乐保障技术2435.12运营管理系统2465.12.1空间站运营管理系统简介2465.12.2空间站在轨健康管理技术2475.12.3空间站乘组驻留与轮换技术2495.12.4空间站货运与补给技术250参考文献252第6章载人月球及火星探测技术2546.1载人月球探测2566.1.1任务与功能分析2566.1.2载人登月飞船2646.1.3载人月面着陆器2696.1.4月球轨道空间站2746.1.5月球基地2786.2载人火星探测2906.2.1载人火星基地2956.2.2关键技术分析2986.3载人深空探测国际合作探讨303参考文献305第7章载人交会对接技术3077.1概述3087.1.1交会对接技术分类3087.1.2交会对接系统组成3107.1.3交会对接技术发展历史与现状3117.1.4交会对接技术发展趋势3227.2交会对接发射窗口3237.2.1发射窗口约束条件3237.2.2发射窗口设计3257.3交会对接飞行轨道3277.3.1目标飞行器轨道设计3277.3.2追踪飞行器轨道设计3287.4交会对接相对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3307.4.1交会对接相对导航3307.4.2自主控制段制导与控制3307.4.3撤离段制导与控制3317.4.4避撞安全方案设计3317.4.5手动控制交会对接3327.5对接机构技术3337.5.1对接机构的组成3337.5.2对接机构分类334参考文献336第8章载人再入返回技术3388.1地球大气层再入方式3418.1.1弹道式再入3418.1.2弹道升力式再入(半弹道式)3428.1.3升力式再入3428.2气动外形设计3458.2.1气动外形技术特点3458.2.2国外典型气动外形设计3478.3热防护结构设计3498.3.1防热结构设计过程3518.3.2国外热防护结构设计3528.4制导、导航与控制3568.4.1制导、导航与控制简介3568.4.2制导方法及分类3578.5黑障通信3598.5.1黑障机理研究3598.5.2减轻黑障的技术途径3618.6地面试验验证技术3698.6.1风洞试验技术简介3698.6.2高超声速风洞介绍3698.7技术发展趋势373参考文献374第9章载人着陆回收技术3759.1着陆回收过程3779.1.1气动减速3779.1.2着陆/着水缓冲3789.1.3标位装置3799.2“神舟”载人飞船着陆回收系统设计3819.2.1“神舟”载人飞船着陆回收工作特点和设计原则3819.2.2飞船着陆回收系统的组成3829.2.3飞船着陆回收系统的工作程序3839.2.4备份降落伞装置3839.2.5飞船着陆时反推发动机的工作方式3839.3国外典型着陆回收技术概况分析3859.3.1国外典型着陆回收技术概况3859.3.2典型着陆回收设计方案比较分析3909.4大型群伞技术3989.4.1伞衣面积3999.4.2多级开伞措施3999.4.3降落伞的打开方式4009.4.4多伞同步充气技术4019.4.5群伞减速系统仿真技术4039.5可控翼伞技术4049.5.1大型翼伞的收口、包装技术4049.5.2翼伞结构设计及载荷分析的仿真技术4059.5.3伺服控制技术4059.5.4归航飞行动力学仿真技术4059.5.5归航路径控制技术4059.5.6逆风着陆技术4059.5.7雀降技术4069.6大载重缓冲气囊技术4079.6.1气囊充气展开过程研究4079.6.2缓冲过程数值仿真技术4079.6.3着陆缓冲过程控制技术4089.7着陆支撑机构技术4099.7.1着陆支撑机构轻质化技术4099.7.2着陆支撑机构减震技术4099.7.3着陆支撑机构展开技术4109.7.4着陆支撑机构热防护技术4109.8水上溅落回收技术4119.9着陆回收大型试验技术4129.9.1空投试验技术4129.9.2大型地面试验技术4139.10技术发展趋势414参考文献416第 10章应急救生技术41710.1应急救生技术概述41810.2发射段大气层内救生轨道设计42210.2.1“阿波罗”飞船的救生轨道设计42210.2.2“神舟”载人飞船待发段及发射段的应急救生42510.2.3零高度逃逸指标分析42610.3发射段大气层外救生轨道设计42910.4运行段应急救生方案43110.4.1运行段应急返回着陆区43110.4.2着陆场的气象保障43110.4.3提前或推迟返回方案43210.4.4弹道式再入返回方案43210.4.5自主应急返回方案43310.4.6手控半自动返回方案43410.5自逃逸方案介绍43510.5.1逃逸系统构型43610.5.2中止和飞行的工作程序43610.5.3逃逸系统方案43710.5.4返回舱自逃逸方案比较分析43910.6应急救生方案验证44110.6.1零高度逃逸救生飞行试验44110.6.2逃逸救生仿真试验441参考文献443第 11章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44411.1在轨补加技术的概念和内涵44511.2补加技术发展概况44611.2.1俄罗斯44611.2.2美国44911.2.3加拿大45311.2.4日本45411.2.5中国45511.3在轨补加技术的分类45711.3.1直接加注方式45711.3.2推进模块更换方式45911.4在轨补加技术的基本原理46111.5在轨补加系统的组成和基本方案46311.5.1补加系统配置46311.5.2补加系统方案46411.5.3补加流程46611.5.4补加飞控实施46811.6补加地面验证47011.6.1地面试验分类47011.6.2系统级试验工作要点471参考文献473第 12章组合体管理与控制技术47412.1概述47512.2组合体管理与控制技术原理47612.2.1组合体姿态轨道控制技术47612.2.2组合体载人环境控制技术47712.2.3组合体能源管理技术47712.2.4组合体信息管理技术47812.3组合体管理与控制技术验证47912.3.1地面验证技术47912.3.2在轨验证482参考文献485第 13章载人航天器维修性技术48613.1概述48713.1.1维修性概念48713.1.2维修性设计的必要性48713.1.3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的特点48813.1.4维修性设计与系统设计的关系48813.1.5维修性与可靠性的关系49013.1.6维修性与安全性的关系49013.2工程研制各阶段维修性工作49113.3维修性要求49313.3.1维修性定性要求49313.3.2维修性定量要求49413.3.3确定维修性要求的过程49513.4维修性模型49613.5维修性分配49813.6维修性预计49913.7维修性分析50013.8维修性设计50513.8.1维修性设计原则50513.8.2识别维修需求50513.8.3制定维修策略50713.8.4ORU确定方法50813.8.5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50813.8.6供电和信息隔离设计51013.8.7可维修接口设计51013.8.8设备更换和维修后的标定51113.8.9不工作状态(在轨储存备件和备份)的维修性设计51113.8.10维修工具设计51213.8.11维修工作模式设计51513.9维修性验证51713.9.1虚拟仿真验证51713.9.2地面模拟试验验证51913.9.3在轨飞行验证52013.10维修性信息52113.11国际空间站维修性52213.12维修案例524参考文献527第 14章空间机械臂应用技术52814.1空间机械臂应用简介52914.1.1空间机械臂发展历史52914.1.2机械臂应用现状53014.2空间机械臂应用设计基础53814.2.1机械臂运动学53814.2.2机械臂动力学53914.2.3感知与控制技术54014.2.4空间环境适应技术54314.2.5天地协同控制与示教技术54414.3空间机械臂应用设计与验证54614.3.1空间机械臂应用任务54614.3.2空间机械臂应用设计约束54814.3.3机械臂应用设计要素55114.3.4空间机械臂应用系统构成55214.3.5机械臂操作控制模式设计55614.3.6空间机械臂应用验证55814.4空间机械臂典型应用案例55914.5空间机械臂应用技术发展展望562参考文献563第 15章载人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56515.1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范畴56615.2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简述56915.2.1供气调压技术56915.2.2通风流场控制技术57015.2.3大气温湿度控制技术57015.2.4大气净化技术57015.2.5水管理技术57115.2.6大小便收集技术57115.2.7火灾监测与灭火技术57115.2.8微生物控制技术57115.2.9辐射防护技术57215.2.10噪声防护技术57215.2.11废弃物管理技术57215.2.12出舱活动环境控制技术57215.3中短期驻留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57315.3.1中短期驻留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组成57315.3.2供气调压57415.3.3通风流场57515.3.4空气成分57615.3.5温湿度57815.3.6水管理57915.3.7烟火监测及灭火58015.3.8废弃物58015.3.9微生物58215.3.10出舱活动环境支持与生命保障技术58315.4长期驻留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58715.4.1长期驻留载人航天器的特点58715.4.2长期驻留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技术58815.5载人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地面验证技术59915.5.1单项环境功能验证试验59915.5.2载人环境系统试验60015.6未来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展望603参考文献604第 16章出舱活动技术60516.1出舱活动技术概述60616.1.1出舱活动任务60716.1.2出舱功能设计概述61316.2气闸舱系统设计61416.2.1气闸舱系统设计要素61416.2.2气闸舱空间、布局设计61516.2.3泄复压系统设计61516.3舱外服支持接口设计要素61816.4舱外活动支持方式与设施设计62016.4.1设计要素62016.4.2舱外活动支持方式与设施设计62116.5舱外活动舱载支持系统62416.5.1设计要素62416.5.2视频监视系统设计62516.5.3通信系统设计62516.5.4照明系统设计62516.6出舱活动程序设计62616.6.1出舱前准备阶段62616.6.2出舱过闸阶段62816.6.3舱外活动阶段62816.6.4返回过闸阶段62816.6.5返回状态恢复阶段62816.7出舱活动安全性设计62916.8出舱活动技术的掌握63016.8.1仿真分析63016.8.2水槽训练63116.8.3在轨训练632参考文献633第 17章载人航天新技术探索63417.1可重复使用技术63517.1.1可重复使用技术发展概况63517.1.2可重复使用关键技术63617.2在轨货物下行技术63917.2.1半刚性机械展开下行技术64017.2.2充气展开式下行技术64217.3新型推进技术64517.3.1低温推进技术64517.3.2核能推进64617.4受控生保技术64817.4.1国内外研究进展64817.4.2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65317.5载人航天新材料技术65417.5.1轻质材料65417.5.2柔性材料65517.5.3耐极端环境材料65517.5.4特殊材料65617.6载人航天器数字化研制技术65717.6.1载人航天器系统仿真技术65717.6.2载人航天器三维数字化设计66017.6.3载人航天器自动化测试662参考文献665英文缩略语666索引669 上一篇: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 航天器项目管理 张洪太,余后满 编著 2018年版 下一篇: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航天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系列 卫星通信技术与系统 徐雷,尤启迪,石云,李昌华,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