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其应用 高清可编辑文字版作者:杨庆新,张献,李阳,徐桂芝,陈海燕等出版时间:2014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阐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特性建模分析。对课题组基于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技术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高铁列车中应用等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介绍。 全书共分8章,首先是绪论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第3章给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建模分析;第4章阐述传输效率与电源频率及传输距离的关系;第5章介绍电磁机械同步共振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技术;第6章是多源多用户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第7章介绍未来太阳能卫星电站点对点无线供电技术;第8章给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人体植入器件、家用电器、电动汽车和高铁列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未见到关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其应用的学术专著。写作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满足电气、电子工程类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相关科研人员需求。本书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目 录前言第1章绪论参考文献第2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2.1电磁感应耦合式2.2磁谐振耦合式2.3微波辐射式2.4其他形式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2.4.1电场耦合式2.4.2超声波式2.4.3激光式参考文献第3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建模分析3.1互感模型3.1.1单一负载模型3.1.2多负载模型3.1.3多发射端多负载模型3.2耦合模模型3.2.1耦合模理论基础3.2.2振荡模式的耦合模方程3.2.3无损振荡系统耦合模方程3.2.4有损振荡系统耦合模方程3.2.5振荡系统能量交换化的前提3.3散射矩阵模型参考文献第4章传输效率与电源频率及传输距离的关系4.1频率特性分析4.1.1模式耦合因数与电路耦合系数之间的关系4.1.2谐振频率固定情况下负载接收的功率4.1.3系统传输功率的频率分裂特性分析4.2距离特性分析4.2.1轴向距离特性4.2.2径向距离特性4.3方向特性分析4.4功率与效率特性分析参考文献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其应用目录第5章电磁机械同步共振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技术5.1超磁致伸缩执行器的研究现状5.2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系统多补偿集总参数分析5.2.1不同补偿结构的漏感模型表示5.2.2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比较5.2.3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系统电路补偿结构选取5.3电磁机械同步共振集总参数模型5.4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系统设计5.4.1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系统的组成结构5.4.2高频振动位移的测量方法5.4.3电磁机械同步共振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实验结果及分析5.5电磁机械多物理场仿真分析5.5.1不同预压力下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仿真与比较5.5.2轴向位移仿真与实验比较参考文献第6章多源多用户无线电能传输技术6.1带中继绕组的电能传输6.2单源多用户无线电能传输6.3多源单用户无线电能传输6.4无线电能传输网参考文献第7章未来太阳能卫星电站点对点无线供电技术7.1太阳能卫星电站发展现状7.2太阳能卫星电站点对点能量传输技术7.3微波无线输电的应用现状7.4微波无线输电的关键技术和存在问题7.5未来太阳能卫星电站点对点无线供电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第8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研究8.1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人体植入器件中的应用8.1.1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现状8.1.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8.1.3经皮传能系统设计仿真分析8.1.4小尺寸谐振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8.2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8.2.1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现状8.2.2用于家电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整体设计8.2.3采用感应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无尾橱柜8.3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8.3.1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现状8.3.2电动汽车定点式无线充电系统分析8.3.3电动汽车在线式无线充电系统分析8.4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高铁列车供电系统中的应用8.4.1高铁列车无线供电的实施意义8.4.2无线电能传输在高铁列车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8.4.3高铁列车无线供电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参考文献 上一篇: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技能型人才培训用书 电气设备安装工 (初级) 第2版 高清可编辑文字版 下一篇: 电厂燃料设备检修技术 高清可编辑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