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ESD物理与器件 高清可编辑文字版作者:(美)沃尔德曼 著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内容简介 机械工业出版社《ESD物理与器件》系统地介绍了静电放电(ESD)物理理论及器件设计,并给出了大量实例,将ESD理论工程化。本《ESD物理与器件》主要内容有:ESD中的静电及热电物理学理论及模型,ESD用半导体器件物理及结构,ESD中衬底、阱、隔离结构,电介质、互连及SOI等相关技术及应用。 《ESD物理与器件》为作者的ESD系列专著的第一本,对于专业模拟集成电路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以及系统ESD工程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以作为电路设计、工艺、质量、可靠性和误差分析工程师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尤其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目录作者简介译者序前言致谢第1章静电和热电物理学11.1引言11.2时间常数法41.2.1ESD时间常数41.2.2时间常数的层次结构81.2.3热学时间常数81.2.4热扩散81.2.5绝热、热扩散的时间尺度和稳定状态91.2.6电准静态场和磁准静态场101.3不稳定性111.3.1电气不稳定性111.3.2热电不稳定性121.3.3空间不稳定性与电流收缩141.4击穿171.4.1帕邢击穿理论171.4.2汤森理论171.4.3托普勒定律181.5雪崩击穿181.5.1空气击穿191.5.2空气击穿和峰值电流211.5.3空气击穿和上升时间221.5.4中等离子体和微等离子体231.5.5中等离子体现象23习题24参考文献24第2章热电方法和ESD模型262.1热电方法262.1.1格林函数和镜像方法262.1.2热传导方程的积分变换292.1.3流势传递关系矩阵方法学322.1.4可变热导率热方程342.1.5Duhamel公式372.2电热模型382.2.1 Tasca模型382.2.2 Wunsch-Bell模型402.2.3 Smith-Littau 模型432.2.4 Arkhipov-Astvatsaturyan-Godovosyn-Rudenko模型452.2.5 Vlasov-Sinkevitch模型452.2.6 Dwyer-Franklin-Campbell模型452.2.7 Greve模型502.2.8 负微分电阻模型502.2.9 Ash模型512.2.10统计模型53习题55参考文献56第3章半导体器件和ESD573.1器件物理573.1.1非等温仿真583.2二极管593.2.1二极管方程593.2.2复合和产生机制643.3双极型大电流器件的物理713.3.1双极型晶体管特性方程713.3.2基区扩展效应(Kirk Effect)723.3.3 Johnson 限制733.4晶闸管753.4.1再生反馈773.5电阻813.6MOSFET大电流器件物理843.6.1寄生双极型晶体管方程843.6.2雪崩击穿和恢复873.6.3不稳定和电流约束模型883.6.4介质击穿893.6.5栅致漏电(GIDL)91习题92参考文献92第4章衬底和ESD974.1衬底分析方法974.2视作半无限域的衬底974.3采用传输矩阵方法表征层状介质的衬底994.4衬底传输线模型1014.5衬底损耗的传输线模型1034.6衬底吸收、反射和传输1054.7衬底电气和温度离散化1064.8衬底效应:电气传输阻抗1094.9衬底效应:热传输阻抗1114.10衬底温度阻抗模型1134.10.1可变横截面模型1134.10.2可变椭圆横截面模型1154.10.3背面衬底集总分析模型1174.11重掺杂衬底1174.12轻掺杂衬底118习题120参考文献120第5章阱、衬底集电极和ESD1225.1扩散阱1225.2倒阱及纵向调制的阱1265.2.1倒阱1265.2.2倒阱衬底调制1295.2.3倒阱及ESD缩放1315.3三阱及隔离的MOSFET1345.4整流电阻1365.5衬底集电极138习题142参考文献143第6章隔离结构和ESD1456.1隔离结构1456.1.1局部氧化(LOCOS)隔离1456.1.2局部氧化(LOCOS)界ESD结构1476.2浅沟隔离1506.2.1浅沟隔离下拉1516.2.2浅沟隔离界ESD结构1526.3深沟隔离1586.3.1深沟保护环结构1596.3.2深沟及闩锁1606.3.3深沟及ESD结构160习题161参考文献162第7章漏工程、自对准硅化物与ESD1647.1结1647.1.1突变结1657.1.2低掺杂漏1667.1.3扩展注入1677.2自对准硅化物及ESD1687.2.1自对准硅化物电阻模型1697.2.2硅化钛1707.2.3钛、钼金属硅化物1767.2.4硅化钴177习题178参考文献179第8章电介质与ESD1818.1Fong和Hu模型1828.2Lin模型1848.3击穿电荷1858.4临界介质厚度1888.5ESD脉冲事件与击穿电荷介电模型1898.6瞬时脉冲事件与击穿电荷介电模型1908.7超薄介质192习题193参考文献193第9章互连和ESD1969.1铝互连1979.2铜互连2039.2.1铜通孔2089.3低k材料和互连2109.4抛光终止和互连2159.5填充物和互连2189.6铜薄膜应力和电迁移2199.7互连故障和空洞2219.8绝缘结构机械应力222习题224参考文献224第10章绝缘体上硅(SOI)与ESD22710.1SOI的电热模型22810.1.1SOI电热传输线模型23010.1.2SOI电热传输线模型级数解23110.2SOI ESD二极管及元件23210.2.1突变结工艺23210.2.2外延注入工艺23510.2.3Halo注入技术23710.3SOI的互连线23710.3.1铝互连线23710.3.2SOI和铜互连23810.3.3等比例缩放24010.4非主流器件24110.4.1双衬底掺杂的SOI二极管24110.4.2栅金属未覆盖SOI二极管结构24110.5SOI动态阈值MOSFET与ESD24110.5.1SOI动态阈值的ESD结构24210.6 未来的SOI 及ESD245习题246参考文献246第11章硅锗与ESD24911.1Si-Ge24911.1.1SiGe结构24911.1.2SiGe器件物理25211.2SiGe ESD 测试25511.2.1SiGe与Si的比较25711.2.2SiGe电热模拟:集电极-发射极26011.2.3SiGe发射器-发射极-基极26011.3Si-Ge-C26511.3.1Si-Ge-C器件物理26511.4Si-Ge-C ESD测试26711.4.1SiGeC集电极-发射极测试26711.4.2SiGeC器件退化269习题272参考文献272第12章微结构与ESD27712.1FinFET(鳍式晶体管)27712.2应变硅器件与ESD28012.3纳米管与ESD28312.4未来新器件286习题286参考文献286ⅩⅦ双馈感应电机在风力发电中的建模与控制前言目录目录译者序前言第1章风力发电系统概述1.1引言11.2恒速风力机(FSWT)的基本概念1.2.1风力机的基本介绍1.2.2风力机的功率控制1.2.3风力机空气动力学1.2.4商用风力机实例1.3变速风力机(VSWTs)1.3.1变速风力机的建模1.3.2变速风力机的控制系统1.3.3变速风力机的电气系统1.4基于DFIMVSWT的风力发电系统1.4.1DFIM VSWT的电气配置1.4.2风电场的电气配置1.4.3WEGS控制结构1.5并网导则要求1.5.1频率与电压运行范围1.5.2无功功率与电压控制能力1.5.3有功功率控制1.5.4电力系统稳定器功能1.5.5低电压穿越(LVRT)1.6电压跌落与LVRT1.6.1电力系统1.6.2电压跌落1.6.3西班牙的验证程序1.7DFIMVSWT制造商1.7.1工业解决方案:风力机制造商1.7.2一台2.4MW风力机的建模1.7.3发电机稳态运行点与功率变换器容量1.8对后续各章的介绍参考文献第2章背靠背电力电子变换器2.1引言2.2基于两电平拓扑的背靠背变换器2.2.1网侧系统2.2.2转子侧变换器及dv/dt滤波器2.2.3直流母线2.2.4可控开关驱动脉冲的产生方法2.3多电平VSC拓扑结构2.3.1三电平中点钳位式VSC拓扑结构(3L-NPC)2.4网侧系统的控制2.4.1网侧系统的稳态模型2.4.2网侧系统的动态模型2.4.3网侧系统的矢量控制2.5总结参考文献第3章DFIM稳态模型3.1引言3.2稳态等效电路3.2.1DFIM基本概念3.2.2稳态等效电路3.2.3相量图3.3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速度和功率流向3.3.1有功功率的基本关系3.3.2转矩表达式3.3.3无功功率表达式3.3.4有功功率、转矩和速度之间的近似关系3.3.5四象限运行3.4标幺化3.4.1基准值3.4.2变量和参数标幺化3.4.3标幺制下的DFIM稳态方程3.4.4例3.1:一台2MWDFIM参数3.4.5例3.2:不同功率等级的DFIM参数3.4.6例3.3:2MWDFIM相量图以及标幺化分析3.5稳态工作曲线:性能评估3.5.1转子电压比:频率、幅值和相位3.5.2转子电压比:电压幅值、频率比值(V-F)恒定3.5.3转子电压改变:控制定子侧无功和转矩3.6DFIM应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设计要求3.7总结参考文献第4章DFIM动态模型4.1引言4.2DFIM动态建模4.2.1αβ坐标系下模型4.2.2dq坐标系下模型4.2.3αβ模型的状态空间表示4.2.4dq模型的状态空间表示4.2.5稳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间的关系4.3总结参考文献第5章DFIM测试5.1引言5.2DFIM模型参数的离线估算5.2.1对DFIM模型参数的考虑5.2.2采用VSC估算定转子电阻5.2.3基于VSC的漏感估算5.2.4空载条件下采用VSC估测励磁电感和铁损5.3总结参考文献第6章电压跌落时DFIM的特性分析6.1引言6.2转子感应电动势6.3正常工况运行特性6.4三相电压跌落6.4.1转子开路电压完全跌落的情况6.4.2转子开路部分电压跌落的情况6.5不对称电压跌落6.5.1对称分量法基本原理6.5.2对称分量法应用于DFIM6.5.3单相电压跌落6.5.4相间电压跌落6.6转子电流的影响6.6.1三相电压完全跌落时转子电流的影响6.6.2一般情况下的转子电压6.7电压跌落期间双馈感应电机的等效模型6.7.1线性等效模型6.7.2非线性等效模型6.7.3电网模型6.8小结参考文献第7章并网DFIM风电机组的矢量控制策略7.1引言7.2矢量控制7.2.1电流指令值的计算7.2.2电流指令值的限制7.2.3电流控制环7.2.4坐标定向7.2.5完整控制系统7.3矢量控制的小信号稳定性7.3.1坐标定向的影响7.3.2控制器调节的影响7.4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矢量控制的行为7.4.1坐标定向7.4.2转子侧变换器的饱和7.4.3定子电流和电磁转矩的振荡7.5电压跌落下矢量控制的行为7.5.1轻微电压跌落7.5.2严重电压跌落7.6电网扰动下的控制方案7.6.1去磁电流7.6.2双重控制策略7.7总结参考文献第8章DFIM直接控制技术8.1引言8.2DFIM直接转矩控制(DTC)8.2.1基本原理8.2.2控制框图8.2.3例8.1:2MWDFIM直接转矩控制8.2.4转子电压矢量对DFIM影响的研究8.2.5例8.2:采用DTC下2MWDFIM的频谱分析8.2.6转子磁链幅值参考值的产生8.3DFIM直接功率控制(DPC)8.3.1基本原理8.3.2控制框图8.3.3例8.3:2MWDFIM直接功率控制8.3.4转子电压矢量对DFIM影响的研究8.4DFIM定开关频率的预测直接转矩控制(P-DTC)8.4.1基本原理8.4.2控制框图8.4.3例8.4:开关频率800Hz时,15kW和2MWDFIM的P-DTC8.4.4例8.5:4kHz开关频率下15kWDFIM的P-DTC策略8.5DFIM定开关频率的预测直接功率控制(P-DPC)8.5.1基本原理8.5.2控制框图8.5.3例8.6:定开关频率1kHz下15kWDFIM的P-DPC8.6基于多电平变换器的DFIM定开关频率P-DPC和P-DTC548.6.1前言8.6.2基于3L-NPCVSC的DFIMP-DPC8.6.3基于3L-NPCVSC的DFIMP-DTC8.7电网电压扰动下基于直接控制技术的控制解决方案8.7.1前言8.7.2不平衡电网电压下的DPC策略8.7.3不平衡电网电压下的DTC策略8.7.4电压跌落下的DTC8.8总结参考文献第9章低电压穿越(LVRT)的硬件解决方案9.1引言9.2与LVRT相关的并网导则9.3Crowbar9.3.1主动型Crowbar的设计9.3.2三相电压跌落的响应特性9.3.3不对称跌落的响应特性9.3.4Crowbar和控制算法的协调9.4制动斩波器9.4.1独立安装的制动斩波器性能9.4.2Crowbar和制动斩波器的配合9.5其他保护技术9.5.1负载代替9.5.2风电场解决方案9.6总结参考文献第10章其他控制问题:估算结构和并网DFIM的起动10.1简介10.2估算器和观测器结构10.2.1一般考虑10.2.2用于转子侧DPC的定子有功和无功功率估算10.2.3转子侧矢量控制中基于定子电压的定子磁链估算器10.2.4转子侧矢量控制中基于定子电压的定子磁链同步10.2.5转子侧DPC、DTC和矢量控制所需的定转子磁链估算器10.2.6定转子磁链全阶观测器10.3DFIM风电机组的起动10.3.1编码器整定10.3.2与电网同步10.3.3DFIM风电机组序列化起动过程10.4总结参考文献第11章基于DFIM的独立发电系统11.1引言11.1.1独立运行DFIM系统的要求11.1.2直流侧带储能装置的DFIM特性11.1.3滤波电容的选择11.2独立运行下DFIM系统的数学描述11.2.1独立运行下DFIM模型11.2.2基于电流源馈电的独立运行DFIM模型11.2.3独立运行DFIM的极坐标模型11.2.4基于电流源馈电的独立运行DFIM的极坐标模型11.3定子电压控制11.3.1基于PLL的幅值和频率控制11.3.2不平衡负载条件下独立运行系统电压不对称校正11.3.3非线性负载条件下电压谐波抑制11.4并网前独立运行系统采用PLL控制同步11.5总结参考文献第12章风力发电新趋势12.1引言12.2风力发电未来的挑战:什么是必须创新的12.2.1风电场位置的选取12.2.2能量、效率与可靠性的增加12.2.3电网一体化12.2.4环境问题12.3技术趋势:如何实现12.3.1风电机组的机械结构12.3.2功率传输技术12.4总结参考文献风电机制造商列表附录A.1空间矢量表达A.1.1空间矢量表示法A.1.2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A.1.3功率表达A.2考虑铁损的DFIM动态建模A.2.1αβ坐标系中的模型A.2.2dq坐标系中的模型A.2.3用状态空间表示的αβ模型参考文献 上一篇: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电力变电站工程 原书第3版 高清可编辑文字版 下一篇: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智能电网——融合可再生、分布式及高效能源 高清可编辑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