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出版时间: 2017年版内容简介 从微电网运行控制角度,对微电网与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发电电源调控、微电网与主网联网/孤网运行、电能质量及可靠性、微网运行稳定性、偏远地区微网应用等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功角偏差的利于分布式电源平衡的控制策略,改善微电网频率特性;提出了一种频率控制器以提高微网与主网联网/孤网切换的动态特性;提出了考虑不平衡和非线性负荷的电能质量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背靠背变换器的微网与主网解列技术;提出了微网的线性状态空间模型以对微网运行开展小扰动分析;提出了适应于偏远配电网络负荷调控的分析方法。目录译者序原书前言原书致谢第1章 绪论1.1 微电网和分布式发电1.2 分布式发电中的功率分配1.3 电能质量与可靠性1.4 系统稳定性1.5 农村电网的功率分配1.6 本书的目标和贡献1.6.1 本书目标1.6.2 本书贡献1.7 本书结构第2章 变流器接口源的功率分配2.1 用于频率下垂负荷分配的并联型变流器控制2.1.1 频率控制2.1.2 模块化控制结构2.1.3 变流器电压相角计算2.1.4 基准值的产生2.2 相角下垂控制2.3 相角下垂和频率下垂控制器2.4 仿真研究2.4.1 频率下垂控制器2.4.2 相角下垂控制器2.4.3 频率下垂和相角下垂的对比2.4.4 多分布式电源系统中的相角下垂2.5 小结第3章 微电网负荷频率控制3.1 并网和孤岛模式的无缝切换3.1.1 控制策略3.1.2 仿真研究3.2 带有惯性和非惯性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3.2.1 系统结构3.2.2 微电源模型3.2.3 仿真研究3.3 小结第4章 微电网电能质量提高的可行性4.1 系统结构4.2 参考发电量和补偿控制4.2.1 并网模式下补偿器的参考发电量4.2.2 补偿器控制4.2.3 孤岛模式下的补偿器参考发电量4.2.4 分布式电源为常用负载协调供电4.3 仿真研究4.3.1 大电网承担本地负载4.3.2 分布式电源承担常用负载4.3.3 分配常用感应电动机负载4.3.4 孤岛期间DG-1供给全部常用负载4.4 讨论研究4.5 小结第5章 在并网微电网中通过背靠背变流器实现潮流控制5.1 系统的结构和运行5.2 变流器的结构和控制5.3 背靠背变流器基准值5.3.1 VSC-1的基准值5.3.2 模式1下VSC-2的基准值5.3.3 模式2下VSC-2的基准值5.4 分布式电源的基准值5.4.1 模式15.4.2 模式25.5 孤岛和重新并网时继电器和断路器的协调5.6 仿真分析5.6.1 算例1:大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负荷分配5.6.2 算例2:大电网中功率供给的改变5.6.3 算例3:从微电网到大电网的功率供给5.6.4 算例4:带电动机负载的负荷分配5.6.5 算例5:大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变化5.6.6 算例6:孤岛和重新并网5.6.7 算例7:大电网的可变功率供应5.6.8 算例8:分布式电源的直流电压波动和损耗5.7 含多个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5.8 小结第6章 基于多变流器的自治微电网的稳定性分析6.1 变流器的结构和控制6.2 下垂控制和分布式电源基准值6.2.1 下垂控制6.2.2 分布式电源基准值6.3 自治微电网的状态空间模型6.3.1 变流器模型6.3.2 下垂控制器6.3.3 变流器一下垂控制器组合模型6.3.4 转化为共同参考坐标系6.3.5 网络和负载建模6.3.6 全微电网模型6.4 系统结构和自治微电网示例模型6.5 微电网特征值分析6.6 仿真研究6.6.1 算例1:图6.2 的全系统(3个分布式电源和3个负荷)6.6.2 算例2:系统简化的影响6.7 补偿下垂控制对稳定性的改善6.7.1 测试系统6.7.2 补偿下垂控制器的仿真研究6.8 小结第7章 农村分布式发电中变流器接口微电源的下垂控制7.1 含相角下垂和下垂控制策略的功率分配7.1.1 无通信的控制器17.1.2 含最少量通信技术的控制器27.1.3 多分布式电源系统7.1.4 基于网络的通信技术7.2 变流器的结构和控制7.2.1 变流器的控制7.2.2 分布式电源基准值7.3 仿真研究7.3.1 算例1:将Load-3和Load-4接入微电网7.3.2 算例2:DG-1和DG-3供应负载1和27.3.3 算例3:感应电动机负载7.3.4 算例4:含先进通信系统的负荷分配7.3.5 算例5:带传统下垂控制器的负荷分配7.3.6 算例6:频率依赖的负载7.4 小结第8章 结论8.1 总体结论8.2 未来工作的展望附录AA.1 变流器结构A.2 变流器控制A.3 输出反馈电压控制器A.4 状态反馈控制器附录B图例清单表格清单原理符号列表参考文献 上一篇: 电网内部过电压原理和抑制:陈维贤文集 下一篇: 电网设备金属监督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