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基础 第二版出版时间:2011年版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简介 《通信网络基础(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介绍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全书共分7章。第1章主要讨论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和协议体系、《通信网络基础(第2版)》所需的数学基础及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问题;第2章详细讨论了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的端到端传输协议:包括组帧、差错检测、自动请求重发(ARQ)、协议的初始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第3章首先描述了单个排队系统的基本时延性能,接着描述了多个排队队列组成的网络的时延性能,给出的分析模型是常用的网络时延模型;第4章分析了多个用户共享一个信道的问题-多址技术,重点研究随机多址的基本特征(时延、通过量和稳定性)及其改进的方法;第5章研究如何为数据分组选定合适的传输路径问题-路由算法,给出了常用的最短路由算法,并讨论了路由信息的广播;第6章讨论了维持网络正常运行的基本手段-流量和拥塞控制,重点研究了窗口式和漏斗式流量和拥塞控制方法。第7章简要讨论了通信网的拓扑设计。《通信网络基础(第2版)》文字流畅、内容取材恰当,难度适宜,说理清楚,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适合教学。《通信网络基础(第2版)》可供普通高等学校工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专业及理科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目录第1章 通信网络概论及数学基础1.1 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1.1.1 数据传输链路1.1.2 数据传输网络1.1.3 网络的互联1.2 协议体系及分层的概念1.2.1 分层的概念1.2.2 OSI协议的体系结构1.2.3 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1.2.4 混合的分层协议体系1.3 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问题1.4 通信网络中的数学基础1.4.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1.4.2 Poisson过程1.4.3 马尔可夫链1.4.4 图论基础习题 第2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2.1 组帧技术2.1.1 面向字符的组帧技术2.1.2 面向比特的组帧技术2.1.3 采用长度计数的组帧技术2.2 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2.2.1 差错检测2.2.2 ARO协议2.2.3 最佳帧长2.3 标准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及其初始化2.3.1 标准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2.3.2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初始化2.4 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2.4.1 网络层(子网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2.4.2 网际层(互联层)的传输协议 上一篇: 通信网图论及应用 下一篇: 通信直放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