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化学 第2版 出版时间: 2016年版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新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精细化工行业发展修订而成的。围绕环保的主题,在染料章节及农用化学品章节增加了新内容,调整了章节顺序,其他章节仅作少量修改。同时,作者还将精细化工领域内的*新研究成果、成熟的技术、工艺融入本书。本书内容涉及染料、有机颜料、荧光增白剂、功能性色素、农药的发展历史、合成(生产)、应用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安全等方面。目录第1章 绪论1.1 精细化学品与精细化工1.1.1 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1.1.2 精细化工1.2 精细化学品分类1.3 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特点1.3.1 产品具有特定功能1.3.2 批量小、品种多1.3.3 生产技术要求高1.3.4 产品附加值高、投资回报可观1.4 绿色化学的概念第2章 染料2.1 概述2.1.1 染料的分类及命名2.1.2 染料的商品化加工2.1.3 染色牢度2.1.4 《染料索引》简介2.1.5 禁用染料2.2 光和颜色2.2.1 颜色及测量2.2.2 光与能量2.2.3 光的吸收与发射2.2.4 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2.3 染料的发展史2.4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2.4.1 重氮化反应2.4.2 偶合反应2.5 合成蒽醌类染(颜)料的基本反应2.5.1 由1-氨基蒽醌衍生的染(颜)料2.5.2 由羟基蒽醌衍生的染(颜)料2.5.3 杂环蒽醌类染(颜)料2.5.4 稠环蒽醌2.6 直接染料2.6.1 直接染料的类别2.6.2 直接染料的染色2.7 冰染染料2.7.1 色基2.7.2 色盐2.7.3 色酚AS2.7.4 乙酰乙酰基芳胺(β-酮基酰胺)类化合物2.8 还原染料2.8.1 还原染料的分类、结构和性质2.8.2 还原染料的还原概念2.8.3 还原染料的商品化加工2.8.4 碱熔工艺的革新2.9 硫化染料2.9.1 硫化染料的分类2.9.2 硫化染料的染色机理2.10 酸性染料2.10.1 酸性染料的化学结构类别2.10.2 酸性染料结构与应用性能的关系2.11 活性染料2.11.1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性能2.11.2 染料母体2.11.3 活性染料的合成2.11.4 活性染料与纤维的染色机理2.12 分散染料2.12.1 分散染料的分类2.12.2 重要品种的合成2.12.3 分散染料结构与染色性能2.12.4 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的商品化加工及环境保护2.12.5 REACH法规对分散染料发展趋势的影响2.13 阳离子染料2.13.1 阳离子染料的分类2.13.2 阳离子染料的溶解性2.13.3 对pH的敏感性2.13.4 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性2.13.5 阳离子染料的合成2.13.6 新型阳离子染料2.14 食用染料2.14.1 合成食用染料的主要品种2.14.2 合成第3章 有机颜料3.1 概述3.1.1 有机颜料的定义3.1.2 有机颜料与染料的异同3.1.3 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的差异3.1.4 有机颜料的历史和发展3.1.5 国内外有机颜料生产概况3.2 有机颜料的分类3.2.1 偶氮类颜料3.2.2 多环类颜料3.3 化学结构与应用性能的关系3.3.1 双偶氮颜料与同类型单偶氮颜料的色光比较3.3.2 有机颜料的化学结构与耐晒牢度和耐气候牢度的关系3.3.3 有机颜料的化学结构与耐溶剂性能和耐迁移性能的关系3.4 晶体结构与同质多晶性3.4.1 晶体结构与颜料颜色的关系3.4.2 有机颜料的同质多晶性3.5 单偶氮黄色和橙色颜料3.6 双偶氮颜料3.7 β-萘酚系颜料3.8 色酚AS系列颜料3.9 色淀颜料3.9.1 黄色色淀颜料3.9.2 β-萘酚色淀颜料3.9.3 2,3-酸类色淀颜料3.9.4 色酚AS类色淀颜料3.9.5 含磺酸基的萘酚系色淀颜料3.10 苯并咪唑酮颜料3.10.1 5-氨基苯并咪唑酮的合成方法3.10.2 黄/橙色苯并咪唑酮颜料3.10.3 红色苯并咪唑酮颜料3.10.4 颜料合成及后处理3.10.5 晶体结构分析3.11 偶氮缩合颜料3.12 金属络合颜料3.12.1 偶氮型金属络合颜料3.12.2 氮甲川型金属络合颜料3.13 酞菁颜料3.13.1 铜酞菁的生产方法3.13.2 铜酞菁的颜料化3.13.3 卤代铜酞菁及其颜料3.14 喹吖啶酮颜料3.14.1 喹吖啶酮颜料的合成3.14.2 喹吖啶酮颜料的同质多晶性3.14.3 喹吖啶酮颜料的应用性能3.15 苝系和茜酮系颜料3.15.1 苝系颜料3.15.2 茜酮系颜料3.16 硫靛类颜料3.16.1 中间体和颜料的合成3.16.2 颜料化3.17 二晤嗪类颜料3.18 异吲哚啉酮和异吲哚啉有机颜料3.18.1 异吲哚啉酮颜料的合成3.18.2 异吲哚啉颜料的合成3.19 吡咯并吡咯二酮系颜料3.19.1 DPP的合成3.19.2 DPP颜料的吸收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行为3.19.3 DPP颜料的固体性质3.19.4 DPP颜料的发展趋势3.20 喹酞酮类颜料3.21 有机颜料的毒性3.21.1 生态影响3.21.2 毒性3.21.3 酞菁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和毒性第4章 荧光增白剂4.1 概述4.1.1 荧光增白剂的定义4.1.2 增白与漂白4.2 荧光增白剂的分类4.2.1 按化学结构分类4.2.2 按应用分类4.3 荧光增白剂的命名与商品名4.4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及性能4.4.1 化合物结构与荧光色调4.4.2 白光、白色和白度4.5 常用的工业荧光增白剂品种4.5.1 纤维素纤维增白用品种4.5.2 聚酰胺纤维增白用品种4.5.3 聚丙烯腈纤维增白用品种4.5.4 聚酯纤维增白用品种4.5.5 其他纤维增白用品种4.5.6 洗涤剂使用的品种4.5.7 造纸工业使用的品种4.5.8 塑料和合成纤维原液增白用品种4.6 荧光增白剂的合成4.6.1 碳多环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4.6.2 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4.6.3 二苯乙烯一三氮唑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4.6.4 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4.6.5 呋喃(或苯并呋喃)和苯并咪唑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4.6.6 1,3-二苯基吡唑啉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4.6.7 香豆素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4.6.8 萘酰亚胺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4.6.9 杂类4.7 关于使用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4.7.1 有关荧光增白剂对消费者危害的由来4.7.2 洗涤剂中的荧光增白剂4.7.3 纸品中的荧光增白剂第5章 功能性染料5.1 光致变色色素5.1.1 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5.1.2 光致变色色素的合成5.1.3 光致变色色素的应用5.2 热致变色色素5.2.1 无机热致变色材料5.2.2 有机热致变色材料5.2.3 热致变色色素的合成5.2.4 热致变色材料的应用5.3 电致变色色素5.3.1 电致变色色素的种类及变色机理5.3.2 有机电致变色色素5.3.3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器件制备5.3.4 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5.4 电致发光材料5.4.1 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和发光机理5.4.2 电致发光器件中材料的种类5.4.3 典型发光材料的合成5.4.4 电致发光器件展望5.5 光盘用色素5.5.1 光盘的类型及记录的原理5.5.2 可录式光盘5.5.3 各种光盘的制作工艺比较5.5.4 CD-R记录介质用有机染料的类别5.5.5 典型光盘记录用染料的合成5.6 太阳能存储用色素5.6.1 典型太阳能存储用色素5.6.2 一些太阳能存储用色素的合成5.7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色素5.7.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原理5.7.2 光敏剂5.7.3 典型光敏剂的合成事例5.8 生物医学用色素5.8.1 荧光探针5.8.2 DNA测序用荧光染料5.8.3 光动力学治疗用色素5.9 化学发光材料5.9.1 化学发光的原理5.9.2 典型化学发光材料的合成5.9.3 化学发光材料的应用第6章 农用化学品6.1 农药概论6.1.1 农药的重要作用6.1.2 农药的发展简史6.1.3 国内外农药现状6.1.4 农药的分类6.1.5 农药术语6.1.6 农药与环境及食品安全的关系6.2 杀虫剂6.2.1 有机氯6.2.2 有机磷6.2.3 氨基甲酸酯6.2.4 拟除虫菊酯6.2.5 传统杀虫剂的作用机制6.2.6 昆虫生长调节剂6.2.7 新烟碱杀虫剂6.2.8 鱼尼丁受体抑制剂6.2.9 季酮酸酯类杀虫剂6.2.10 其他新作用机制杀虫剂6.3 杀菌剂6.3.1 杀菌剂的发展历史6.3.2 杀菌剂的分类6.3.3 非内吸性杀菌剂6.3.4 内吸性杀菌剂6.3.5 植物抗病激活剂6.4 除草剂6.4.1 除草剂的发展简史6.4.2 除草剂的分类6.4.3 国内外除草剂现状6.4.4 灭生性除草剂6.4.5 选择性除草剂6.4.6 除草剂的手性问题6.4.7 除草剂安全剂6.4.8 除草剂的抗性6.4.9 除草剂靶标6.4.10 转基因的概念6.4.11 植物生长调节剂6.5 农药剂型6.5.1 农药剂型的发展历史6.5.2 分类6.5.3 剂型加工的发展趋势6.5.4 剂型的选择原则6.5.5 农药助剂6.5.6 剂型、助剂和溶剂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6.6 新农药创制6.6.1 新农药先导发现的途径6.6.2 国内外农药创制的现状6.6.3 新农药分子设计中的一些概念6.6.4 新农药登记所需要的内容6.6.5 农药临时登记、正式登记和田间试验审批流程6.6.6 国际上农药重大品种创制研发实例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 化学反应工程 第3版 [郭锴,唐小恒,周绪美 编] 下一篇: 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 陶瓷添加剂 配方·性能·应用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