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 陶瓷添加剂 配方·性能·应用 第2版出版时间: 2017年版丛编项: 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内容简介 本书在概述陶瓷添加剂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分散剂、助滤剂、助磨剂、塑化剂、助烧剂、着色剂、消泡剂等传统陶瓷添加剂,以及稀土改性添加剂、纳米添加剂、增韧剂、造孔剂和偶联剂等新型陶瓷添加剂的分类、性能、配方、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在各种陶瓷中的应用。第二版在保留第一版基本体系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完善了陶瓷添加剂的品种,增补了近年的新原料、新配方、新应用,同时总结了陶瓷添加剂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后,本书进一步增强了新颖性和实用性,可作为精细化工、陶瓷材料等专业的学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科研和生产人员的参考用书。目录绪论10.1陶瓷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10.1.1陶瓷添加剂的定义10.1.2陶瓷添加剂的分类20.2陶瓷添加剂的功能与作用机理30.2.1分散作用30.2.2悬浮稳定作用60.2.3助磨作用70.2.4增强作用90.2.5黏结作用90.2.6助烧作用90.2.7减水作用110.2.8消泡作用130.2.9着色作用140.2.10偶联作用160.2.11润滑作用170.3陶瓷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90.4陶瓷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和主要产品200.4.1陶瓷添加剂的研究现状200.4.2陶瓷添加剂主要产品210.5陶瓷添加剂的发展前景23第一篇传统陶瓷添加剂第1章分散剂261.1概述261.2分散剂的分类261.2.1按分散介质分类261.2.2按荷电性质分类271.2.3按化学组成分类281.3分散剂的作用291.3.1分散纳米粉体的作用301.3.2在坯体制备中的作用321.3.3在喷雾干燥泥浆中的应用331.3.4在釉料制备中的应用331.4分散剂分散效果的影响因素341.4.1分散剂的种类341.4.2聚合物分子量351.4.3分散剂用量351.4.4料浆pH值371.4.5其他影响因素381.5分散剂分散效果的评价方法391.5.1沉降法391.5.2粒度观测法391.5.3Zeta电位法391.5.4透光率法401.6分散剂选择和使用原则401.6.1不同料浆选择不同的分散剂411.6.2使用水化能力大且能与有害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散剂411.6.3选择合适分子量的高分子分散剂411.6.4适当加入助溶剂411.6.5使用复配型分散剂411.7典型分散剂简介及配方421.7.1传统陶瓷分散剂421.7.2新型陶瓷分散剂——高分子分散剂461.7.3新型陶瓷分散剂的高性能化531.8陶瓷分散剂的研究发展趋势54第2章助滤剂562.1概述562.2助滤剂的分类572.2.1按物质种类分类572.2.2按作用性质分类572.3助滤减水效果的影响因素592.3.1黏土的组分与性质的影响592.3.2杂质离子的影响612.3.3固相颗粒形状与大小的影响612.3.4泥浆pH值的影响612.4陶瓷常用助滤剂612.4.1聚丙烯酰胺622.4.2聚乙烯亚胺622.4.3阳离子丙烯酸树脂622.4.4聚氧化乙烯622.4.5胶体二氧化硅加阳离子聚合物632.4.6减水剂UFN-2632.4.7减水剂AF642.4.8减水剂MY642.4.9木质素磺酸钙642.4.10单宁酸钠642.5助滤剂配方642.6新型助滤剂的合成及性质研究652.6.1腐殖酸钠-丙烯酸铵-丙烯酸钠复合减水剂的合成652.6.2水玻璃-三聚磷酸钠复合型陶瓷减水剂的合成652.6.3新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662.6.4环糊精接枝共聚物型减水剂的合成662.7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发展趋势67第3章助磨剂683.1概述683.2助磨剂的分类693.2.1按成分组成分类693.2.2按物理状态分类693.2.3按助磨剂的性能分类703.3助磨剂助磨效果的影响因素703.3.1助磨剂种类的影响713.3.2助磨剂用量的影响723.3.3被粉磨物料的性质的影响733.3.4粉磨设备的工艺条件的影响743.4使用助磨剂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753.4.1明确加入助磨剂的目的753.4.2选择合适的掺加量753.4.3准确计量,稳定加入753.4.4采用必要的配套工艺措施,合理调节工艺参数763.4.5选择优质高效的助磨剂,严把质量关763.5常用助磨剂品种763.5.1低级醇763.5.2烷基醇胺类763.5.3脂肪酸及其酯类773.5.4长链脂肪酸乙醇酰胺773.5.5羊毛脂773.5.6高分子助磨剂773.5.7腐殖酸钠773.5.8其他783.6新型助磨剂的研究发展趋势78第4章塑化剂804.1概述804.2塑化剂的分类804.2.1机塑化剂804.2.2有机塑化剂814.3塑化剂在陶瓷成型工艺中的应用854.3.1塑化剂在干压成型中的应用854.3.2塑化剂在注射成型中的应用864.3.3塑化剂在挤制成型中的应用884.3.4塑化剂在热压铸成型中的应用904.3.5塑化剂在轧膜成型中的应用904.3.6塑化剂在流延成型中的应用91第5章助烧剂955.1概述955.2助烧剂的分类965.2.1锂盐965.2.2氧化物975.2.3低熔点玻璃975.3烧结助剂的加入方式985.4助烧剂在传统陶瓷中的应用985.4.1在建筑陶瓷领域的应用985.4.2在日用陶瓷领域的应用1005.5助烧剂在新型陶瓷中的应用1015.5.1助烧剂在多层陶瓷电容器基材料中的应用1015.5.2助烧剂在微波介质陶瓷中的应用1025.5.3助烧剂在热电陶瓷中的应用1055.5.4助烧剂在高温陶瓷中的应用1145.6助烧剂的研究发展趋势123第6章着色剂1246.1概述1246.2颜色的测试与控制方法1256.2.11931 CIE-XYZ表色系1256.2.2CIE 1976(L*a*b*)Lab表色系1256.2.3陶瓷颜色测定方法1266.3常用陶瓷着色剂的分类1276.3.1按着色方法分类1276.3.2按着色机理分类1276.3.3按照所呈颜色分类1276.4陶瓷色料的性质1306.4.1陶瓷色料的共性1306.4.2陶瓷色料的特性1316.5陶瓷着色剂配方1316.6着色剂在新型陶瓷中的应用1326.6.1着色剂在氧化铝电子陶瓷中的应用1326.6.2着色剂在羟基磷灰石牙科陶瓷中的应用1336.6.3着色剂在氧化锆牙科陶瓷中的应用1346.7陶瓷着色剂的发展趋势139第7章消泡剂1417.1概述1417.2消泡剂的分类1417.2.1按来源分类1417.2.2按作用分类1427.2.3按物质种类分类1427.3消泡剂消泡效果的评价方法1437.3.1消泡速度1437.3.2抑泡性能1447.3.3贮藏稳定性1447.3.4动态稳定性1447.4常用消泡剂1447.5使用消泡剂的注意事项1467.6消泡剂的应用1477.7消泡剂的研究发展趋势147第8章其他坯釉料添加剂1498.1概述1498.2脱模剂1508.2.1油、石蜡系列脱模剂1508.2.2乳化硅油脱模剂1518.2.3碳化硅陶瓷脱模剂1518.3防腐杀菌剂1528.3.1银系纳米釉料杀菌剂1528.3.2氧化镁釉料杀菌剂1538.3.3新型光催化杀菌剂——稀土改性四针氧化锌1538.3.4其他釉料抗菌剂1548.3.5防腐杀菌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558.4悬浮稳定剂1568.5负离子陶瓷添加剂1578.6耐污釉料改性添加剂1588.7釉料黏结剂1598.8解凝剂1598.9润湿剂1608.10釉浆保护剂1608.11有机染料160第二篇新型陶瓷添加剂第9章稀土改性添加剂1629.1概述1629.2稀土改性添加剂在生物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639.2.1氧化铈在羟基磷灰石陶瓷中的应用1639.2.2氧化镧在羟基磷灰石陶瓷中的应用1659.3稀土改性添加剂在电子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669.3.1超导陶瓷1679.3.2热电陶瓷1679.3.3压电陶瓷1689.3.4导电陶瓷1709.3.5介电陶瓷1719.4稀土改性添加剂在敏感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729.4.1压敏陶瓷1729.4.2气敏陶瓷1739.4.3热敏陶瓷1749.4.4湿敏陶瓷1759.5稀土改性添加剂在结构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759.6稀土改性添加剂在光学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769.6.1透明陶瓷1769.6.2发光陶瓷1779.7稀土改性添加剂在陶瓷涂层/薄膜领域中的应用1779.7.1阴极射线发光陶瓷薄膜1779.7.2高力学性能陶瓷涂层1789.7.3生物活性陶瓷涂层178第10章纳米添加剂18010.1概述18010.2纳米添加剂的特性18010.2.1纳米材料特殊的热学特性18010.2.2纳米粒子特殊的光学特性18110.2.3纳米材料优异的力学特性18210.2.4纳米微粒奇异的磁学特性18210.2.5纳米材料特殊的电学性能18210.3常见纳米添加剂18210.3.1纳米稀土氧化物18210.3.2纳米金属氧化物18310.3.3纳米碳化硅18510.3.4纳米氮化钛18710.4纳米添加剂在氧化锆陶瓷中的应用18710.4.1纳米添加剂对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18810.4.2纳米添加剂对陶瓷致密度的影响18910.4.3纳米添加剂对陶瓷烧结温度的影响19010.4.4纳米添加剂对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19110.5纳米添加剂的应用现状及研究发展前景194第11章增韧剂19511.1概述19511.2纤维增韧19511.2.1碳纤维增韧19611.2.2碳纳米管增韧19611.2.3SiC晶须增韧19711.3颗粒弥散增韧19711.4自增韧19811.5纳米复合增韧19911.6氧化锆增韧剂的应用20011.6.1氧化锆增韧剂的增韧原理20011.6.2氧化锆增韧Al2O3复合陶瓷(ZTA)20111.6.3氧化锆增韧磷酸钙复合生物陶瓷203第12章造孔剂21012.1概述21012.2多孔陶瓷性能的表征21212.2.1气孔率21212.2.2平均孔径、最大孔径和孔道长度21212.2.3渗透能力21212.3造孔剂的分类21312.3.1按物质种类分类21312.3.2按造孔机理分类21312.3.3按来源分类21412.4造孔剂造孔效果的影响因素21512.4.1多孔陶瓷的配方设计21512.4.2造孔剂的用量21512.4.3造孔剂的形状和大小21512.4.4造孔剂与原料的混合方式21612.4.5烧结制度21612.5典型造孔剂应用21612.5.1碳类造孔剂21612.5.2生物造孔剂21812.5.3有机物造孔剂21912.5.4复合造孔剂22112.5.5短效造孔剂22212.6其他造孔剂的应用22312.6.1多孔氧化铝陶瓷22312.6.2多孔羟基灰石生物陶瓷22412.7气凝胶新型多孔材料22512.7.1凝胶注模成型工艺过程22512.7.2气凝胶含量对多孔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22612.7.3气凝胶含量对多孔材料开气孔率及表观密度的影响22812.7.4热处理温度对多孔材料开气孔率及表观密度的影响228第13章偶联剂23013.1概述23013.2偶联剂的主要类型和化学结构23113.2.1硅烷偶联剂23113.2.2钛酸酯偶联剂23313.2.3其他类型偶联剂23413.3偶联剂的使用方法23413.3.1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23513.3.2钛酸酯偶联剂的使用方法23613.4偶联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常用的测试手段23613.4.1偶联效果的评价方法23613.4.2分析和测试手段23713.5偶联剂偶联效果的影响因素23713.5.1偶联剂种类的影响23713.5.2反应介质的影响23813.5.3偶联剂添加量的影响23813.5.4反应时间的影响24013.5.5表面改性氧化锆的表征24113.5.6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24213.6偶联剂的合成24313.6.1硅烷偶联剂的合成24313.6.2钛酸酯偶联剂的合成24513.7偶联剂的应用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245参考文献247 上一篇: 精细化学品化学 第2版 [沈永嘉,王成云,徐晓勇 编] 下一篇: 精细化学品化学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