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探索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出版时间:2010年版内容简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探索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共六章,第一章探讨工业结构和两化融合的范畴、特征、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章详细阐述了产业结构、重化工业、产业国际分工以及制造业方面的演变进程和发展趋势;第三章总结了我国工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主要进展和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第四章诠释了本报告对“两化融合背景下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解,论述了两者的内在联系,详细剖析了两化融合的发展趋势、主要进展和矛盾问题;第五章从“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指标入手,提出了两化融合背景下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与任务;第六章从宏观引导和组织协调、制度环境、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政策、服务环境、对外开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七个方面,提出了两化融合背景下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目录第一章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两化融合”的内涵解析一、工业结构及其优化升级的概念(一)工业结构(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二、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解(一)工业化的理解(二)信息化的理解(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认识(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层次(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特征三、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一)技术进步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二)城市化进程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三)人均GDP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四)国际化进程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五)比较优势的变化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六)制度变迁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七)经济危机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章 信息化条件下全球工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和趋势一、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升级(一)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二)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与特点二、重化工业进入深加工、集约化、大型化和绿色化的发展阶段(一)深加工(二)集约化(三)大型化(四)绿色化三、信息技术应用和模块化生产推动企业组织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组织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二)模块化生产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体系四、产业分工进入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一)全球化的内涵不断深化(二)全球范围内产业分工体系不断完善(三)跨国公司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四)外包成为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模式五、制造业加快从“加工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一)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二)重点制造业服务化步伐加快(三)典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化转型的模式六、信息产业成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二)信息产业已成为各国塑造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第三章 我国工业结构演变的进程、现状与问题一、我国工业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进程(一)重化工业优先发展阶段(1949—1978年)(二)消费品工业优先发展阶段(1978—1980年末)(三)加强基础工业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阶段(21世纪以来)二、我国工业结构演变的主要进展(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不断加强(二)重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三)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四)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五)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六)空间结构布局逐渐优化,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七)工业贸易结构显著改善三、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主要矛盾(一)不断强化的重化工业结构与我国资源禀赋的矛盾日益突出(二)工业大国地位的不断加强与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工业发展的政策性依赖强与产业政策环境不完善的矛盾日益突出(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与要素供给错位的矛盾日益突出(五)制造服务化趋势不断凸现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第四章 两化融合是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一、两化融合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一)研发设计网络化成为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二)产品智能化是推动工业产品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迁的重要途径(三)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是构建柔性生产体系的重要基础(四)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重要保障(五)行业电子商务成为增强企业市场响应速度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六)综合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二、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趋势(一)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传统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二)信息化手段显著提升了研发设计的效率和能力(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正在构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四)信息技术应用正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五)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动力三、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进展(一)工业产品智能化广泛应用,普遍提升了产品使用价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二)研发设计数字化日趋成熟,显著提升了工业创新的能力(三)工业生产装备的智能化在重点行业得到深入应用,正在构建工业的柔性和网络化生产体系(四)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加速重构市场结构体系和创新流通模型(五)企业管理信息化深入应用,正成为企业实现精细管理和提升绩效的重要手段(六)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融合方兴未艾,推动了各种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七)工业信息化在节能与环保中日趋普遍,在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建设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规律认识不足(二)信息化对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强(三)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支撑服务能力不足(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五)复合型人才缺乏成为推进两化融合的瓶颈第五章 两化融合背景下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与任务一、关于“十二五”重要指标的判断(一)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二)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二、基本思路三、关于新时期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任务(一)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三)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提高和优化产业组织水平(五)促进产业集聚和有序转移(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六章 两化融合背景下推动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建议一、加强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的宏观引导和组织协调(一)建立体系完整、责权一致、运转顺畅的行业管理体系(二)加强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的统筹安排和战略部署(三)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研究二、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环境(一)深化体制改革(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三)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四)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三、完善有利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政策(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二)完善并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关政策(三)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政策四、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一)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二)完善和落实促进工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三)实行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五、优化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创新服务环境(一)抓紧落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二)加快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三)增强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的服务支持作用(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二)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加快培养和吸引战略性人才队伍(二)加强职业培训,积极培养各层次人才(三)推进人才市场建设参考文献 上一篇: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江苏经济 下一篇: 工业企业低碳转型的财政金融调控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