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与新中国70年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经济学 作者:何爱平著出版时间: 2019年版丛编项: 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与新中国70年内容简介 党的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全面性的深刻变革,不仅涉及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更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作者长期聚焦于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经济学》一书包括理论篇、实践篇、专题篇三部分,是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总结。《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与新中国70年》梳理了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研究进展,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及路径选择,阐释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业污染、城市雾霾、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效率等具体实践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灾害应对专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目录第一篇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篇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经济学解读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讨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一、国外研究现状二、国内研究现状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悖论及其破解一、生态文明建设中利益悖论的新分析框架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悖论三、破解生态文明建设中利益悖论的路径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路径选择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生态思想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反思: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拓展与延续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列生态思想的启示第五章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看待生态文明一、生态文明的本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二、生态文明的基础:自然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三、生态文明的核心: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创新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现实背景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第二篇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篇第七章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困境、利益冲突及应对机制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二、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冲突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现行制度背景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行为选择四、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应对机制第八章 城市雾霾天气治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缺失是雾霾天气频发的根本原因二、雾霾天气治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第九章 中国农业污染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二、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理论分析三、数据指标选择与模型设定四、实证分析过程五、结论与启示第十章 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一、问题的提出二、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三、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四、实证结果和相关检验五、结论与政策建议第十一章 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效率一、问题的提出二、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对于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分析三、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四、实证结果分析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第十二章 环境规制、技术偏向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一、问题的提出二、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选择偏向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三、中国工业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四、实证模型设计五、实证分析六、结论及政策建议第三篇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灾害应对专题篇第十三章 灾害应对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中国自然灾害应对机制的历史演进二、灾害应对中的利益变化与行为选择三、中国灾害应对机制作用路径的经济学分析第十四章 国外灾害经济影响及其应对机制研究进展一、灾害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实现路径与争论二、自然灾害与个体行为的互动:微观机制识别三、灾害的应对机制: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四、结论第十五章 我国灾害经济研究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二、统计结果与分析三、结论及启示第十六章 政府主导的国家灾害救助机制:以汶川地震为例一、问题的提出二、实证分析三、实证结果及其解释四、稳健性检验五、结论第十七章 灾害应对中市场化机制的作用分析:基于农业灾害的视角一、问题的提出二、市场化机制应对灾害冲击的实证研究三、结语与启示第十八章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提升农业生产抗灾能力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二、模型、变量与数据三、实证检验与分析四、结论与政策建议第十九章 预防自然灾害的激励机制研究一、预防自然灾害的现实约束:利益冲突二、预防自然灾害激励机制的着力点:经济补偿机制三、防治自然灾害激励机制的发展:各主体防治灾害的长效机制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上一篇: 期货投资交易从新手到高手 全新升级版 华天财经 2019年版 下一篇: 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 汪丁丁著 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