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精品课程教材 药理学 作者:凌保东 主编 出版时间:2009年版丛编项: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精品课程教材内容简介 《药理学》为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共40章,编写中在继承我国药理学教学传统的同时,还具有以下特点:①在保证“三基”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简明扼要,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吸收本学科知识,减轻学生负担,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②对一些章节进行合并,简化层次。③减少重复内容,缩减篇幅;④具体涉及的章节做如下处理:在总论添加新药研究开发;将传出神经系统用药归纳为四章: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对传出神经系统概论不单独列章,其内容融入相关章节;有机磷中毒及解救药放在新增章节“中毒与解毒药”;钙通道阻滞药、肾素一醛固酮系统药理、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不单独成章;删减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中枢兴奋药、性激素与避孕药、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本教材主要供高等医药院校学生教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医生和其他医学专业人员学习、参考。目录序前言第1章 绪言第一节 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一、药物二、药理学及其研究内容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四、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 药物学与药理学发展简史一、药物学阶段二、药理学阶段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一、兴奋与抑制作用二、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三、特异性和选择性四、药物作用的双重性第二节 药物的量一效关系一、药物量一效曲线二、量一效关系的药效学参数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一、理化反应二、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三、影响酶的活性四、影响生理物质的合成、释放与转运五、影响离子通道六、影响核酸代谢七、影响免疫机制八、作用于受体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一、受体概念与受体特性二、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三、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四、受体类型五、信号传导六、受体调节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被动转运二、载体转运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二、分布三、生物转化四、排泄第三节 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一、时一量关系二、药物消除动力学第四节 药动学常用参数及其意义一、消除半衰期‘二、生物利用度三、表观分布容积四、清除率第五节 药物剂量的设计一、多次给药和稳态血药浓度二、维持量三、负荷量第六节 房室模型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一、药物剂量二、药物剂型和制剂三、给药途径四、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二、性别三、遗传因素的影响四、病理因素的影响五、心理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环境因素一、吸烟二、饮酒三、其他外源性物质四、时间节律因素第四节 合理用药的原则第5章 新药研究基本知识第一节 药品及新药的概念、来源与分类一、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二、中药及天然药物注册分类三、生物制品注册分类第二节 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 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一、临床前药理学研究二、临床药理学研究第四节 上市药物再评价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6章 拟胆碱药第一节 胆碱能传出神经概述一、胆碱能神经的组成二、胆碱能神经递质三、胆碱受体四、胆碱能神经递质效应的分子学机制五、作用于胆碱能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第二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一、胆碱酯类二、生物碱类第三节 抗胆碱酯酶药一、胆碱酯酶二、抗胆碱酯酶药第7章 抗胆碱药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第二节 Nw胆碱受体阻断药第三节 NM胆碱受体阻断药一、除极化型肌松药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第8章 拟肾上腺素药第一节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概述一、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组成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三、肾上腺素受体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效应的分子学机制五、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第二节 构效关系和分类一、构效关系二、分类第三节 a、B受体激动药第四节 a受体激动药一、a,、讹受体激动药二、a,受体激动药三、az受体激动药第五节 J3受体激动药一、p,、p2受体激动药二、&受体激动药第9章 抗肾上腺素药第一节 a受体阻断药第二节 J3受体阻断药第10章 麻醉药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一、吸人性麻醉药二、静脉麻醉药三、麻醉辅助药与复合麻醉第1l章 镇静催眠药第一节 苯二氮革类第二节 巴比妥类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第12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一、拟多巴胺类药二、抗胆碱药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一、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简介二、胆碱酯酶抑制药三、M胆碱受体激动药四、N加A受体非竞争性拈抗药第13章 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第一节 抗癫痫药一、概述二、抗癫痫药的作用方式及作用机制三、常用抗癫痫药四、使用抗癫痫药注意事项第二节 抗惊厥药第14章 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一、DA受体阻断药二、5-HT/DA受体阻断药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症药一、抗躁狂症药二、抗抑郁症药第三节 抗焦虑药第15章 镇痛药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一、来源与构效关系二、镇痛作用机制三、常用阿片生物碱类药物第二节 阿片类合成镇痛药一、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药二、合成的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附癌痛的镇痛治疗一、癌症疼痛三阶梯疗法二、癌痛的药物治疗第16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第一节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一、水杨酸类二、苯胺类三、乙酸类四、芳基丙酸类五、烯醇酸类六、吡唑酮类第二节 选择性COX-2抑制药第三节 解热镇痛药复方制剂附抗痛风药一、抑制尿酸合成药二、促进尿酸排泄药三、抑制痛风炎症药第17章 抗心律失常药第一节 概述一、心肌细胞膜电位和电生理学特性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三、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机制四、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一、I类——钠通道阻滞药二、Ⅱ类——β肾上腺紊受体阻断药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五、其他类六、常用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特性比较第18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第一节 概述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念及分类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三、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第二节 利尿药第三节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抑制药一、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三、醛固酮拮抗药第四节 13受体阻断药第五节 血管扩张药第六节 强心苷类第七节 非苷类正性肌力药一、儿茶酚胺类二、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第八节 钙通道阻滞药第19章 抗心绞痛药第一节 概述一、心绞痛分类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二、心绞痛药物治疗策略及抗心绞痛药物分类第二节 硝酸酯类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第四节 13肾上腺受体阻断药第五节 其他抗心绞痛药物第20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第一节 调血脂药一、降低TC和LDL的药物二、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第二节 抗氧化剂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一、n-3型多烯脂肪酸、二十五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n-6型多烯脂肪酸第四节 保护动脉内皮药第21章 抗高血压药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一、利尿药二、β受体阻断药三、钙通道阻滞药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五、ATi受体阻断药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一、中枢性降压药二、血管平滑肌扩张药三、神经节阻断药四、ai受体阻断药五、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第22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第一节 利尿药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二、常用的利尿药第二节 脱水药第23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一节 抗凝血药一、凝血酶间接抑制药二、凝血酶直接抑制药三、香豆素类四、钙离子络合药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一、影响血小板代谢酶活性药二、抑制ADP活化血小板的药物三、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第四节 促凝血药一、促进凝血因子合成的药物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三、其他促凝血药第五节 抗贫血药第六节 造血生长因子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药第24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第一节 平喘药一、抗炎及抗过敏平喘药二、支气管扩张药第二节 镇咳药一、中枢性镇咳药二、外周性镇咳药第三节 祛痰药一、痰液稀释药二、黏痰溶解药第四节 组胺及作用于组胺受体的药物一、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药二、抗组胺药第25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一、口服抗酸药二、抑制胃酸分泌药三、胃黏膜保护药四、抗幽门螺杆菌药第二节 助消化药第三节 止吐药与促胃肠动力药第四节 泻药一、容积性泻药二、刺激性泻药三、润滑性泻药第五节 止泻药一、抑制肠蠕动药二、胃肠黏膜保护药三、吸附剂四、收敛剂第六节 利胆药一、胆汁分泌促进药二、胆汁排出促进药第26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一、垂体后叶制剂二、前列腺素三、麦角生物碱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第27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第二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一、促皮质素二、皮质激素抑制药第三节 盐皮质激素第28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一、硫脲类二、碘和碘化物三、放射性碘四、B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29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第一节 胰岛素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一、磺酰脲类二、双胍类三、胰岛素增敏剂……第30章 抗菌药物概论第31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32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多肽类抗生素第33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第34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抗生素第35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第36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第37章 抗结核病药与抗麻风病药第38章 抗寄生虫病药第39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第40章 解毒药中文药名索引英文药名索引 上一篇: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指导 陈卫东,李亚卓 主编 2015年版 下一篇: 药食相克速查纲目 刘明乐,李克荣,廖建鄂 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