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危害及其控制作者: 胡梁斌 出版时间:2018年版内容简介 本著作为一部黄曲霉控制研究领域的学术论著,全面阐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研究概况及控制研究进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AFB1对黄河鲤鱼的急性及慢性毒性;针对目前存在的茶叶检测中的假阳性问题,研究建立了一种以多克隆抗体为基础的一步间接竞争ELISA方法,同时探讨了茶叶中茶多酚等提取物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研究了槲皮素、香菇多糖、纳米化肉桂醛、吲哚等天然活性物质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了拮“kang jun”B-FS06的鉴定及其发酵产物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作者基于十余年来的研究,结合国内外*新的相关研究成果,突出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反映近年来黄曲霉控制研究的新成就,对推动我国黄曲霉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作为一部黄曲霉控制研究领域的学术论著,本书适合于从事粮油、饲料加工的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食品企业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高校教师、本专科学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参考书。目录第1章 黄曲霉毒素概述1.1黄曲霉简介1.2黄曲霉毒素来源1.3黄曲霉毒素分类和性质1.4黄曲霉毒素污染危害现状1.5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1.6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参考文献第2章 黄曲霉毒素合成途径及代谢2.1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2.2黄曲霉合成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2.3囊泡理论与黄曲霉毒素合成运输2.4影响黄曲霉毒素合成的环境因素2.5黄曲霉毒素在水产生物中的代谢参考文献第3章 黄曲霉毒素控制研究进展3.1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控制3.1.1 黄曲霉及毒素污染的前期控制3.1.2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后期控制3.2 饲料中AFB1控制研究进展3.2.1 物理脱毒3.2.2 化学脱毒3.2.3 生物降解法脱毒3.2.4 抗氧化剂3.2.5 免疫增强剂3.2.6 多效性AFB1干预剂3.3葡聚糖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新视角和前景3.3.1葡聚糖简介3.3.2葡聚糖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3.4多糖与其生物活性相关的分子特性3.4.1多糖的聚合度(分子大小)3.4.2多糖高级结构3.4.3支链分支度3.4.4多糖的化学结构修饰3.4.5受体结构决定的特异性多糖分子3.5 展望参考文献第4章 水产中黄曲霉毒素概述4.1水产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4.2影响水产对黄曲霉毒素敏感度的因素4.3黄曲霉毒素对水产的危害4.3.1降低生长性能4.3.2引起组织病理损伤4.3.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4.3.4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4.3.5致畸致癌、诱导细胞凋亡4.3.6黄曲霉毒素积累残留参考文献第5章 AFB1对黄河鲤鱼的急性毒性研究5.1材料与方法5.1.1主要试剂5.1.2主要仪器5.1.3试验动物及条件5.1.4 AFB1对黄河鲤鱼的LD50测定试验5.1.5 AFB1急性毒性试验5.1.6样本采集5.1.7黄河鲤鱼血液生化分析5.1.8黄河鲤鱼肝脏酶活性测定5.1.9 AFB1对黄河鲤鱼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5.1.10数据分析5.2结果与分析5.2.1 AFB1对黄河鲤鱼的LD50及安全浓度5.2.2黄河鲤鱼血液生理生化分析5.2.3肝脏组织SOD活性、GSH含量及脂质过氧化分析5.2.4 AFB1对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5.3小结参考文献第6章 AFB1对黄河鲤鱼的慢性毒性研究6.1材料与方法6.1.1主要试剂6.1.2主要仪器6.1.3试验动物及条件6.1.4黄曲霉毒素制备6.1.5试验饲料制备及分组6.1.6黄河鲤鱼生长性能营养指标6.1.7黄河鲤鱼组织中毒素积累分析6.1.8组织病理学研究6.2结果与分析6.2.1 AFB1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6.2.2 AFB1对黄河鲤鱼鱼体组成成分的影响6.2.3 AFB1在黄河鲤鱼不同组织中的积累6.2.4 AFB1对黄河鲤鱼组织病理学的影响6.2.5 AFB1对黄河鲤鱼的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6.2.6 AFB1对鲤鱼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6.3小结参考文献第7章 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7.1材料7.1.1材料与试剂7.1.2仪器与设备7.1.3 主要溶液的配制7.2试验方法7.2.1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7.2.2 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间接竞争酶?免疫吸附法建立7.2.3 市售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调查7.3 结果与分析7.3.1液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7.3.2 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分析7.3.3 市售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调查结果7.4 讨论7.4.1 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7.4.2 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7.5小结参考文献第8章 茶叶水提物中抑毒活性组分筛选8.1材料8.1.1 材料与试剂8.1.2 仪器与设备8.2试验方法8.2.1 培养基与孢子液制备8.2.2 茶多酚抑毒抑菌活性检测8.2.3 AFB1提取及含量测定8.3结果与分析8.3.1 总茶多酚对黄曲霉产毒的抑制8.3.2 常见茶多酚单体对黄曲霉产毒的抑制8.3.3 非酯型儿茶素类茶多酚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抑制8.3.4 酯型儿茶素类茶多酚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抑制8.3.5 茶多酚和茶多酚单体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作用8.4讨论8.5小结参考文献第9章 槲皮素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机制9.1 材料9.1.1材料与试剂9.1.2 仪器与设备9.2试验方法9.2.1胞内活性氧(ROS)水平9.2.2脂质过氧化分析9.2.3 SOD、CAT 和POD 活性测定9.2.4 同工酶电泳9.2.5 RT-PCR9.3结果与分析9.3.1槲皮素处理缓解黄曲霉菌丝内氧化胁迫9.3.2槲皮素激发了黄曲霉体内抗氧化系统9.3.3槲皮素抑制产毒相关基因的表达9.4讨论9.5小结参考文献第10章 几种多糖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的抑制作用10.1 材料与方法10.1.1 供试菌株10.1.2 培养基10.1.3 试剂10.1.4 仪器10.2 实验设计10.2.1 培养条件10.2.2 孢子悬浮液制备10.2.3 纤维素提取10.2.4 绿豆多糖提取10.2.5 黄曲霉菌丝产量测定10.2.6 AFB1提取及含量测定10.2.7 数据分析10.3 多糖对黄曲霉生长及产毒的影响10.4 结语参考文献第11章 改性香菇多糖抑制黄曲霉活性研究11.1 实验材料11.1.1供试菌株11.1.2 培养基11.1.3 试剂11.1.4 仪器11.2 实验方法11.2.1 香菇多糖磷酸化修饰11.2.2 香菇多糖硫酸化修饰11.2.3 香菇多糖羧甲基化修饰11.2.4 改性香菇多糖的结构鉴定11.2.5 改性香菇多糖抑制黄曲霉活性11.2.6 数据分析11.3结果与分析11.3.1 改性香菇多糖结构鉴定11.3.2 改性香菇多糖抑制黄曲霉活性11.4 小结参考文献第12章 改性香菇多糖抑制黄曲霉机制研究12.1 材料与仪器12.1.1 实验试剂12.1.2 主要仪器12.2黄曲霉菌产毒调控基因RT-PCR分析12.2.1样品采集12.2.2 RNA提取专用器皿及试剂的RNase处理12.2.3 黄曲霉菌丝RNA提取12.2.4 RNA完整性检测12.2.5 RNA中的DNA的除去12.2.6 RNA的反转录12.2.7 RT-PCR所用引物、反应体系及程序12.3 结果与分析12.4 小结参考文献第13章 纳米化肉桂醛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研究13.1 材料与仪器13.1.1 主要试剂13.1.2主要仪器13.2 纳米化肉桂醛的制备13.2.1油相的选择13.2.2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13.2.3表面活性剂的选择13.2.4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的选择13.3 纳米化肉桂醛的表征13.3.1 纳米化肉桂醛的粒径分布13.3.2 纳米化肉桂醛的透射电镜13.3.3 纳米化肉桂醛的稳定性考察13.4 纳米化肉桂醛抑菌活性13.4.1黄曲霉菌孢子悬浮液制备13.4.2 肉桂醛和纳米化肉桂醛处理对黄曲霉孢子的生长抑制13.4.3 肉桂醛和纳米化肉桂醛处理对花生酱抗感染能力测定13.4.4 黄曲霉胞内ROS水平测定13.5 纳米化肉桂醛处理黄曲霉孢子胞内CA2+含量的变化13.5.1 细胞内钙离子的测定13.5.2 细胞外钙离子的测定13.6结果与分析13.6.1 纳米化肉桂醛的制备13.6.2 纳米化肉桂醛的粒径分布13.6.3 纳米化肉桂醛的透射电镜13.6.4 纳米化肉桂醛的稳定性考察13.6.5 肉桂醛和纳米化肉桂醛抑制黄曲霉菌活性13.6.6 肉桂醛和纳米化肉桂醛对黄曲霉胞内ROS影响13.6.7纳米化肉桂醛处理黄曲霉病菌孢子胞内钙离子的变化13.6.8 肉桂醛和纳米化肉桂醛对花生酱抗感染能力的影响13.7小结参考文献第14章 吲哚对黄曲霉生长及产毒的抑制作用14.1材料与方法14.1.1材料与试剂14.1.2 仪器与设备14.1.3 实验方法14.1.4 数据分析14.2 结果与分析14.2.1 吲哚对黄曲霉孢子生长的抑制作用14.2.2 吲哚对黄曲菌丝的生长及产毒的抑制作用14.2.3 吲哚对黄曲霉相关产毒基因转录的影响14.3 讨论14.4结论参考文献第15章 拮抗菌B-FS06的鉴定及其发酵产物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15.1 材料与方法15.1.1 培养基及供试菌株15.1.2 B-FS06的鉴定15.1.3 B-FS06对黄曲霉的拮抗作用15.1.4 B-FS06蛋白粗提液的制备15.1.5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15.1.6 硫酸铵分级沉淀及抑菌实验15.1.7 蛋白粗提液温度敏感性实验15.2 结果与分析15.2.1 拮抗菌B-FS06的鉴定15.2.2 B-FS06对黄曲霉拮抗活性15.2.3 最低抑菌浓度15.2.4 硫酸铵分级沉淀后的抑菌结果比较15.2.5 蛋白粗提液热稳定性实验结果15.3 讨论参考文献附录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 族和 G 族的测定(GB500922—2016)附录二 食品安?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7) 上一篇: 亚洲人肉毒毒素注射 徐丘一 编 2018年版 下一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丛书 环境毒理学 第二版 李建政 主编 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