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技术 作者:张敬平,肖付刚,赵晓联 编著出版时间: 2010年版内容简介 当前由于工业化的加快,各种有机物的排放加速了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蓝藻水华大面积爆发。蓝藻水华能产生多种毒素,微囊藻毒素是其中毒性较强、最常见的一类。《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技术》首先简要介绍微囊藻毒素的毒性以及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之后重点阐述微囊藻毒素的分析检测技术,并介绍国内外关于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技术最新的进展情况。其中汇编了参编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技术》对于环境科学与疾病控制领域研究水污染和藻类水华危害,以及从事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的相关科研和管理人员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目录第一章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1第一节 蓝藻概述1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2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2二、富营养化的评价标准3三、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4四、富营养化的产生机理5五、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6六、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9七、富营养化研究的意义与展望10第三节 蓝藻水华的污染现状10第四节 蓝藻毒素的种类、结构及毒性机理11一、蓝藻神经毒素12二、蓝藻肝毒素13三、其他毒素15主要参考文献15第二章 微囊藻毒素概述17第一节 微囊藻毒素简介17一、概述17二、微囊藻毒素的结构18三、微囊藻毒素的理化性质19第二节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分布和变迁21一、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机制21二、微囊藻毒素的分布23三、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的迁移24第三节 微囊藻毒素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5一、光照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25二、温度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26三、不同形态氮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26四、不同形态磷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26五、痕量金属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27第四节 微囊藻毒素对水环境的影响27一、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细菌的影响27二、微囊藻毒素对浮游动物的影响27三、微囊藻毒素对底栖动物的影响28第五节 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29一、欧洲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情况29二、美洲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情况30三、亚洲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情况30四、我国淡水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情况31第六节 微囊藻毒素的危害和毒性机理32一、MC.LR对动植物的危害32二、MC.LR对人类健康的危害33三、MC的毒性机理33第七节 微囊藻毒素的稳定性和去除方法34一、微囊藻毒素的一般稳定性和去除研究34二、化学方法对微囊藻毒素的分解和去除34三、生物法对微囊藻毒素的分解和去除37四、物理方法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39第八节 微囊藻毒素标准制订41主要参考文献42第三章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分离技术47第一节 原材料的来源47一、自然水域蓝藻水华47二、实验室培养产毒铜绿微囊藻48第二节 提取方法48一、细胞破碎48二、提取方式的选择49三、提取溶剂的选择50第三节 分离技术51一、色谱分离技术51实例3.1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和提纯研究55实例3.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微囊藻毒素55实例3.3 薄层色谱法检测蓝藻和天然水中微囊藻毒素56二、过滤与膜分离技术58实例3.4 超滤膜去除微囊藻毒素.LR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59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60实例3.5 超临界流体萃取蓝藻中的微囊藻毒素61第四节 样品的保存61第五节 纯度鉴定62主要参考文献63第四章 微囊藻毒素的化学分析检测方法65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65一、样品采集65二、样品的前处理68实例4.1 水样的富集和洗脱71实例4.2 蓝藻及动物样品的富集和净化71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72一、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72二、检测器的选择73三、MC的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74实例4.3 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液相色谱分析75实例4.4 螺及鱼体内MC的液相色谱分析76第三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77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概述77二、MC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定量分析78实例4.5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背角无齿蚌体内微囊藻毒素79实例4.6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快速检测饮用水及藻类制品中的微囊藻毒素81实例4.7 水样中MC的LC.MS/MS法检测81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86一、气相色谱技术概述86二、MC的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86实例4.8 用MMPB法分析沉淀物中的MC87第五节 薄层色谱法88一、薄层色谱法概述88二、MC的薄层色谱法分析89第六节 毛细管电泳法89一、毛细管电泳法概述89二、MC的毛细管电泳法分析89第七节 其他化学分析方法90一、极谱伏安分析90二、红外法91三、核磁共振法92主要参考文献93第五章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检测方法96第一节 小鼠法96第二节 盐水虾法97实例5.1 藻毒素的盐水虾法分析97第三节 发光细菌法99一、原理99二、发展99三、检测实例100实例5.2 水产品中藻毒素的发光细菌法分析100第四节 其他生物方法103一、动物法103二、植物法103主要参考文献104第六章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化学分析检测方法105第一节 蛋白磷酸酶抑制分析法105一、原理与分类105二、特点105三、微囊藻毒素的蛋白磷酸酶抑制分析法106实例6.1 蛋白磷酸酶抑制法——荧光法检测微囊藻毒素的影响因素研究108第二节 2.甲基.3.甲氧基.4.苯基丁酸法109一、原理109二、方法的发展与改进110三、特点110四、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111第三节 蛋白磷酸酯酶竞争性结合法112第四节 组织培养细胞毒性法112第五节 其他生物化学方法113主要参考文献113第七章 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115第一节 全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法115一、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发展115二、原理116三、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117四、PCR反应特点120五、PCR扩增产物分析120六、微囊藻毒素的全细胞PCR分析法120实例7.1 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的PCR检测方法123第二节 实时定量PCR法125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与特点125二、实时定量PCR研究进展125三、微囊藻毒素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法129第三节 生物传感器129主要参考文献130第八章 微囊藻毒素的免疫学检测方法133第一节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133一、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概述133二、微囊藻毒素.LR完全抗原的制备及鉴定134三、微囊藻毒素.LR抗体的制备与鉴定137四、微囊藻毒素.LR高灵敏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141五、微囊藻毒素.LR高灵敏ELISA酶免试剂盒的研制143第二节 胶体金免疫色谱法147一、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概述147二、微囊藻毒素.LR单抗胶体金结合物的制备及鉴定150三、微囊藻毒素.LR“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验证153第三节 微囊藻毒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157一、基本原理157二、标记技术158三、放射免疫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162四、微囊藻毒素的放射免疫检测164第四节 微囊藻毒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168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介绍168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172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注意事项181四、微囊藻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方法182实例8.1 微囊藻毒素直接竞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182实例8.2 微囊藻毒素间接竞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184第五节 免疫亲和色谱法185一、原理185二、特点187三、分类187四、亲和吸附剂188五、亲和色谱的基本操作193六、免疫亲和色谱柱的工作原理195七、微囊藻毒素.LR免疫亲和色谱柱的研制196实例8.3 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免疫亲和色谱.高效液相法检测199实例8.4 藻样中微囊藻毒素的免疫亲和色谱.液质联用法检测204第六节 免疫传感器法209一、原理、特点与分类209二、免疫传感器的固定方法211三、检测步骤213四、免疫传感器在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214实例8.5 藻样中微囊藻毒素的免疫传感器检测214主要参考文献219第九章 展望222附录225附录一主要缩略语表225附录二蓝藻水华照片227 上一篇: 食品毒理学 严卫星,丁晓雯 主编 2009年版 下一篇: 自由基毒理学 柯跃斌 主编 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