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新导 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 作者:王伯章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内容简介 中医的基本理论思维与临床经典首先要用现代语言作新的阐释,从天人相应的高度与临床思维相结合的深度纵观全局,让现代学习者更易明白与认同,以提高临床理论思维的悟性。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也要逐渐反映现代实践进展并总结出新思路,且以中医与西医诊疗的吻合点作为范例,寻找新的启发与思路,也是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水平的另一方面。概言之,充分理解与认同中医临床思维原理,认识、掌握中医临床思维的基础知识及其多元性,并善于汲取现代医学进展,是提高临床思维与医疗水平的钥匙。《临床新导: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对在校学生、年轻中医、西学中的医师,均有较大启发,帮助他们较快地系统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有利于迅速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目录第一卷 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第一章 中医基础思维解读一、从中医学的源流看它的思维结构(一)来源于象数思维模式的医学理论(二)道法自然的防治思想与方法(三)实践第一的验证医学(四)唯象医学理论指导下验证的医学科学特质二、从解读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谈思维导向(一)阴阳学说(二)五行学说(三)易学对中医学的影响(四)天人相应观指导下确立的藏象学说(五)三阴三阳辨病是标本中气学说与临床相结合的产物(六)中医学研究与发展方向三、中医基础思维原理的问题与笔者的假说第二章 经典临床思维解读一、《伤寒杂病论》的基本临床思维(一)首辨病,求病因,知势位,识病传(二)诊脉参证,审判病机势位(三)辨证抓主症(四)选方主证(五)对症用药(六)结语二、现代用经方基本临床思维探析(一)基本临床思维问题(二)活用经方的基本临床思维(三)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用经方的基本思路三、经方的活用与变化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地位(一)运用经方的临床体会(二)经方的组方配伍变化(三)经方运用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地位四、伤寒杂病论方的对症加减、变方证治与辨病选方(一)伤寒杂病论方的对症加减(二)变证加减方例简析(三)辨病选方例五、叶天士辨治的临床思维方式解读(一)外感温热篇(二)三时伏气外感篇六、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辨治解读(一)次述(二)陈氏临床思维小结七、薛生白《湿热病篇》辨治临床思维解读(一)湿热在肌肤(1、2、3、4、21条)(二)湿热入营血危重证辨治(7、20、33、34、35条)(三)湿热证在上焦清窍(14、17、31、40条)(四)湿热证在中焦气分(8、9、12、13、15、17条)(五)下焦湿热证治(11、23、26条)(六)湿热证善后证治(19、27、28、39条)(七)观察应变证治(29、30条)(八)薛氏《湿热病篇》小结八、余师愚《疫病论》选读九、《温病条辨》选读(一)几点说明(二)原文选解十、温病辨治思维讨论(一)外感热病与卫气营血辨证(二)动因辨病(三)肺系温病对比第三章 古代分科临床思维特色一、外科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选读二、妇科(一)清·陈修园著《女科要旨》选读(二)清·傅山《傅青主女科》选读(三)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整编《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选读三、儿科(一)汉·《颅顖经》选读(二)明·万全(密斋)著《万氏秘传片玉心书》选读四、眼科明·邓苑撰、清·胡芝樵校《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选读五、土方(一)长春中医学院编写《串雅内编选注》选读(二)福建省中药研究所编写组编写《串雅外编选注》选读六、外治清·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选读七、古代分科临床思维特色总结(一)外科(二)妇科(三)儿科(四)眼科(五)土方(六)外治第四章 对症用药摘引一、药对的组成方式与作用(一)药对的组成方式(二)药对的作用二、对症下药摘介(一)散邪透解症药(二)寒热调适症药(三)透热解毒症药(四)泄下症药(五)理湿症药(六)咳喘及治痰症药(七)散结止痛症药(八)血证症药(九)补益与固涩症药(十)清心安神症药(十一)平肝息风症药(十二)治虫症药(十三)治疟症药第五章 现代医家思维经验综述与文摘一、一般临床思维经验(一)思维方式是钥匙,临床疗效是基础(二)一般临证思维与技巧、经验二、专病专科思维经验综述与文摘……第二卷 临床实录与思维第三卷 论证与探讨 上一篇: 临床眼科针灸治疗学 张鸥 编著 2013年版 下一篇: 浮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周文学 主编 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