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 新世纪第二版 供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 作者:刘明军,王金贵主编 唐成林,许丽,吴山,李征宇,梅荣军,雷龙鸣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版丛编项: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内容简介 《小儿推拿学(新世纪第二版 供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特点: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中医经典地位针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特点,突出中医理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执业中医(药)师资格考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对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2.精选编写队伍,汇集专家智慧主编遴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经过院校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编审专家组认可后确定,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编委优先吸纳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一线教师,集中了全国范围内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家,确保了编写队伍的水平,体现了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的整体优势。3.突出精品意识,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结合教学实践环节的反馈意见,精心组织编写队伍进行编写大纲和样稿的讨论,要求每门教材立足专业需求,在保持内容稳定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基础上,根据其在整个中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生知识结构和课程开设时间,突出本学科的教学重点,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的关系。4.尝试形式创新,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为提升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配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服务于中医药教学改革,本套教材在传承历版教材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主体框架的基础上,将数字化作为重点建设目标,在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的总体构架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阔的互动空间。目录第一章 小儿推拿学发展简史一、秦汉时期——小儿推拿的萌芽时期二、晋唐宋元时期——小儿推拿的奠基时期三、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的形成时期四、近代现代——小儿推拿的发展时期第二章 小儿推拿学基本知识第一节 小儿推拿辨证论治特点一、病因特点二、四诊特点三、辨证特点四、治疗特点第二节 小儿推拿治疗概要一、小儿推拿特点二、小儿推拿操作顺序三、小儿推拿适应证与禁忌证四、小儿推拿注意事项五、小儿推拿常用介质第三章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第一节 单式手法一、推法二、揉法三、按法四、摩法五、掐法六、捏法七、运法八、捣法九、拿法十、擦法十一、搓法十二、捻法十三、刮法十四、摇法十五、拍法十六、按揉法十七、揉捏法第二节 复式手法一、黄蜂人洞二、揉耳摇头三、开璇玑四、按弦搓摩五、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六、二龙戏珠七、苍龙摆尾八、凤凰展翅九、赤凤摇头十、猿猴摘果十一、水底捞月十二、打马过天河十三、飞经走气十四、天门人虎口十五、运土入水十六、运水人士十七、总收法第四章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第一节 头面颈项部穴位一、百会二、前顶门三、高骨(耳后高骨)四、天门(攒竹)五、坎宫六、天庭(神庭)七、天心八、眉心(印堂)九、山根十、准头(鼻准)十一、太阳十二、迎香十三、人中十四、牙关(颊车)十五、天柱十六、桥弓第二节 上肢部穴位一、脾经二、胃经三、少商四、肝经五、心经六、肺经七、肾经八、五经九、四横纹十、小横纹十一、大肠十二、小肠十三、肾顶十四、肾纹十五、掌小横纹十六、板门十七、内劳宫十八、内八卦十九、小天心二十、大横纹二十一、总筋二十二、列缺二十三、三关二十四、天河水二十五、六腑二十六、洪池(曲泽)二十七、曲池二十八、十王(十宣)二十九、老龙三十、端正三十一、五指节三十二、后溪三十三、二扇门三十四、二人上马(二马、上马)三十五、威灵三十六、精宁三十七、外劳宫三十八、虎口(合谷)三十九、外八卦四十、一窝风(乙窝风)四十一、螺蛳骨四十二、肘肘四十三、外关四十四、膊阳池(外间使、支沟)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一、天突二、膻中三、乳根四、乳旁五、胁肋六、中脘七、腹八、脐九、天枢十、丹田十一、肚角第四节 背腰骶部穴位一、肩井(膊井)二、大椎(百劳)三、风门(热府)四、肺俞……第五章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附录 上一篇: 男科病针灸特色疗法 喻喜春 编著 2014年版 下一篇: 旴医谢强五官针灸传珍 谢强 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