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考核培训规范教程 中医外科分册 作者:上海市医师协会组编 出版时间:2016年版内容简介 《中医外科分册》分十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中医外科诊治概要,包括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外科疾病的辨证、外科疾病的治疗、外科常用技术与操作、中医外科临证思维、外科疾病的饮食宜忌。第二至十章,按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分类,分述“疮疡”“乳房疾病”“瘿病”“瘤、岩”“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其他外科疾病”九章,各章按病设节。每节从概述开始,重点介绍该病种的定义、临床特点、病因病机概要、治疗要点、预后,部分并精选中医经典原文1~2条加以引用;之后主要介绍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案,结合不同疾病的新进展、新成果,分别从诊断要点、治疗要点、调护要点方面加以论述。《中医外科分册》可作为中医外科专业医师定期考核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以及各级各类本科生、研究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参考教材。目录第一章 中医外科诊治概要第一节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一、致病因素二、发病机制第二节 外科疾病的辨证一、四诊在外科中的应用二、辨阴证、阳证三、辨肿四、辨肿块结节五、辨痛六、辨痒七、辨麻木八、辨脓九、辨溃疡十、辨损骨十一、辨透膜十二、辨皮疹十三、辨出血十四、辨部位十五、辨经络十六、辨善恶顺逆第三节 外科疾病的治疗一、内治法二、外治法第四节 外科常用技术与操作一、创面换药二、创面清创术三、脓肿切开引流术四、拔甲术五、浅表肿块切除术六、窦道及瘘管造影检查方法七、甲状腺检查方法八、乳腺检查方法九、肛门直肠指诊检查方法第五节 中医外科临证思维一、临证辨病为先,辨证为主,辨体与辨症合参二、辨证注重局部辨证,重视整体辨证三、治疗最重外治,强调内外结合四、顾护脾胃第六节 外科疾病的饮食宜忌一、发物二、忌口第二章 疮疡第一节 疖第二节 疖病第三节 颜面部疔疮第四节 手足部疔疮第五节 蛇眼疔第六节 蛇头疔第七节 蛇肚疔第八节 托盘疔第九节 红丝疔第十节 烂疔第十一节 体表痈第十二节 痰毒第十三节 脐痈第十四节 发第十五节 锁喉痈第十六节 臀痈第十七节 手发背第十八节 足发背第十九节 有头疽第二十节 流注第二十一节 发颐第二十二节 痄腮第二十三节 丹毒第二十四节 类丹毒第二十五节 附骨疽第二十六节 环跳疽第二十七节 走黄、内陷第二十八节 瘰疬第二十九节 流痰第三十节 褥疮第三十一节 窦道第三章 乳房疾病第一节 乳痈第二节 粉刺性乳痈第三节 乳痨第四节 乳癖第五节 乳疬第六节 乳核第七节 乳衄第八节 乳岩第四章 瘿病第一节 气瘿第二节 肉瘿第三节 瘿痈第四节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第五节 石瘿第五章 瘤、岩第一节 气瘤第二节 血瘤第三节 肉瘤第四节 脂瘤第五节 石疽第六节 失荣第六章 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第一节 热疮第二节 蛇串疮第三节 疣第四节 黄水疮第五节 癣第六节 虫咬皮炎第七节 疥疮第八节 湿疮第九节 接触性皮炎第十节 药毒第十一节 瘾疹第十二节 猫眼疮第十三节 瓜藤缠第十四节 风瘙痒第十五节 牛皮癣第十六节 白疙第十七节 风热疮第十八节 白驳风第十九节 黧黑斑第二十节 粉刺第二十一节 面游风第二十二节 酒齄鼻第二十三节 油风第二十四节 红蝴蝶疮第二十五节 肌痹第二十六节 硬皮病第二十七节 淋病第二十八节 梅毒第二十九节 尖锐湿疣第三十节 艾滋病第七章 肛门直肠疾病第一节 内痔第二节 外痔第三节 混合痔第四节 肛隐窝炎第五节 肛痈第六节 肛漏第七节 肛裂第八节 脱肛第九节 息肉痔第十节 锁肛痔第十一节 便秘第八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第一节 子痈第二节 囊痈第三节 水疝第四节 尿石症第五节 精索静脉曲张第六节 男性不育症第七节 阳第八节 早泄第九节 精浊第十节 精癃第十一节 前列腺癌第九章 周围血管疾病第一节 筋瘤第二节 青蛇毒第三节 臁疮第四节 股肿第五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第六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第七节 糖尿病性足病第八节 淋巴水肿第十章 其他外科疾病第一节 冻疮第二节 烧伤第三节 毒蛇咬伤第四节 虫螫咬伤第五节 破伤风第六节 痛风第七节 甲疽第八节 晷核第九节 肠痈 上一篇: 卫生信息系统 第二版 金新政 2014年版 下一篇: 图解国医绝学丛书 足疗按摩治百病 郭长青,郭妍,赵瑞利 著 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