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患关系调查研究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专题研究报告(二)作者: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编 出版时间:2010年版内容简介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始于1993年,每五年开展一次。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为了配合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医患关系问题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在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和医护人员问卷调查的同时,引入了文献综述、专题小组讨论、个人深入访谈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医患关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可能改善医患关系的政策建议。本次专题调查研究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统一组织协调,主要负责研究内容的总体设计、调查实施过程的监督、研究报告质量控制等。北京大学等国内外四所大学的专家负责具体研究工作的开展,其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邱泽奇教授承担总报告的撰写和医患关系现状的社会学研究;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尹文强教授承担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医务人员专题调查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乐虹教授承担医患关系相关法律法规的评述;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拓红教授和哈佛大学刘远立教授分别从制度和机制角度对医患关系进行了文献综述。目录总报告:迈向和谐的医患关系一、问题的提出二、方法与资料三、医患关系的现状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分报告一: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一部分 调查研究基本情况一、研究背景二、研究内容三、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四、资料分析方法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二、医疗服务综合满意度三、门诊与住院服务不满意内容分析四、卫生系统反应性第三部分 主要发现与建议一、居民满意度水平整体良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严峻二、卫生系统反应性水平总体良好,存在明显地区、人群分布差异三、满意度与反应性各项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分报告二:医务人员专题调查分析报告导语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一、调查目的二、调查对象与内容三、质量控制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一、调查人群基本情况二、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三、医务人员工作状况四、医务人员工作态度五、医务人员工作情况的多因素分析和重点人群界定第三部分 主要发现与建议一、对医务人员工作状态的总结二、政策建议附件 问卷基本情况及信度评价分报告三:医患关系现状的社会学研究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第二部分 国内外医患关系研究综述一、西方医患关系研究二、我国医患关系研究三、整合的医患关系分析框架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一、调查现场的选择二、调查对象三、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四、关于定量调查抽样代表性的说明第四部分 调查结果一、医患关系的患方视角二、医患关系的医方视角第五部分 主要发现一、我国医患关系现状的总体判断二、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模型三、改善医患关系的可能政策选择分报告四:医患关系相关法律法规评述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与范围界定一、关于医与患的范围界定二、评述对象的范围与来源三、评述与分析框架第二部分 过错防范与质量完善机制的构建一、相关概念描述二、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三、医患的权利义务第三部分 纠纷处理机制一、纠纷处理路径与程序二、过错评判与责任认定三、责任承担第四部分 社会支撑与宏观环境建设一、贯彻公正公平原则,完善法制建设二、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三、建立有效地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四、维护医疗秩序,坚持合法维权五、完善纠纷处理机制六、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附件一 与医患关系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总表一、法律二、法规三、规章四、规范性文件附件二 医患关系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条款摘录一、法律条款二、法规及规章条款三、里斯本宣言(1981年第34届医师总会通过)四、美国《病人权利法案》五、医学伦理理法则综述一:西方发达国家医患关系问题及制度措施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方法二、医患关系的问题与对策的分析框架三、西方发达国家医患关系发展及现状四、西方发达国家处理医患关系紧张的制度措施五、西方医患关系制度对我国的政策启示综述二:改善医患关系的系统工程一、改善医患关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二、分析医患关系的理论框架三、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附表 全国代表性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表 上一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周国清,杨凌辉 编著 2012年版 下一篇: 医学寄生虫学应试指南 第二版 高兴政 主编 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