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老课本系列 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重刊 中医外科学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内容简介 《中医外科学(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重刊)/中医老课本系列》编著者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外科学》内容共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主要论述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病因病机分内外二因,并阐述疮疡与气血、脏腑、经络相互间的关系。诊断除介绍四诊外,重点辨别陨阳、肿、痛、痒、脓及顺逆等。治疗分内治、外治两方面,内治法以消、托、补三法为基础,并将临证常用的疏表、清热、内托等十一法作扼要的叙述;外治法则以膏药、敷贴、掺药、刀法、挂线、结扎等,作为重点介绍。各论按疾病的性质分类编排章节,每病分概说、病因病机、辨证和治疗等项目。本书原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二版教材),现重新印行,供中医院校师生、西医学中医者及自学中医者参考。目录第一章 外科疾病的命名和分类释义 一、命名 二、分类释义第二章病因病机 一、外因与内因 二、疮疡与气血、脏腑、经络的关系第三章 诊断 第一节 四诊在外科学上的运用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阴证阳证 第三节 辨肿痛痒脓 一、辨肿 二、辨痛 三、辨痒 四、辨脓 第四节 辨善恶顺逆 一、辨善恶(五善七恶) 二、辨顺逆 第五节辨经络第四章 治疗 第一节 内治法 一、内治的三个大法 二、内治法的具体运用 第二节 外治法 一、药物疗法 二、手术疗法 三、其他疗法第五章 痈 第一节 颈痈、锁喉痈 第二节 脐痈 第三节 囊痈 附:脱囊 附:子痈 第四节 委中毒第六章 有头疽 附:三陷证第七章 疖 第一节 暑疖 第二节 蝼蛄疖 第三节 多发性疖病第八章 疔疮 第一节 颜面部疔疮 第二节 手足部疔疮 第三节 红丝疔 第四节 烂疔 第五节 疫疔 第六节 疔疮走黄第九章 无头疽 第一节 附骨疽 第二节 胁疽、渊疽、肋疽第十章 流痰第十一章 流注第十二章 岩(癌) 第一节 乳岩 第二节 失荣 第三节、肾岩 第四节 舌岩 第五节 茧唇第十三章 石疽第十四章 瘿第十五章 瘤第十六章 瘰疬第十七章 发颐第十八章 耳病 第一节 耳脓 第二节 耳痔第十九章 鼻病 第一节 鼻渊 第二节 鼻痔(鼻息肉)第二十章 乳病 第一节 乳痈 第二节 乳发 第三节 乳疽 第四节 乳中结核 乳疬 乳癖 乳痨(乳痰) 第五节 乳头破碎 第六节 乳漏第二十一章 内痈 第一节 肠痈 第二节 胃痈 第三节 肝痈第二十二章 梅毒第二十三章 肛门病 第一节 痔疮(内痔、外痔、内外痔) 第二节 血栓痔 第三节 息肉痔 第四节 沿肛痔 第五节 锁肛痔 第六节 肛裂 第七节 脱肛 第八节 肛门周围痈疽 第九节 肛漏(痔瘘) 第二十四章 妇人阴疮 第一节 阴肿 第二节 阴蚀第二十五章 褥疮第二十六章 臁疮第二十七章 脱疽第二十八章 外伤病 第一节 甲疽 第二节 水火烫伤 第三节 冻疮 第二十九章 咬伤病 第一节 毒蛇咬伤 第二节 疯犬咬伤 第三节 毒虫伤 第三十章 皮肤病 第一节 白秃疮 第二节 肥疮 第三节 鹅掌风 第四节 脚湿气附:灰指甲 第五节 天疱疮 第六节 脓窠疮 第七节 丹毒 第八节 热疮 第九节 缠腰火丹 第十节 瘊子 第十一节 疥疮 第十二节 风疹块 第十三节 湿疹 第十四节 漆疮 第十五节 红花草疮 第十六节 沥青疮 第十七节 牛皮癣 第十八节 白疙(松皮癣) 第十九节 白屑风 第二十节 酒齄鼻 第二十一节 粉刺 第二十二节 油风(斑秃) 第二十三节 白驳风 第二十四节 鸡眼 第二十五节 瘢痕疙瘩 第二十六节 皲裂疮 第二十七节 蛇皮癣 第二十八节 体气(狐臭) 第二十九节 麻风附方 上一篇: 中医临床前基本技能实训系列教材 中医诊断学基本技能实训 李峰,王天芳 主编 2014年版 下一篇: 中医老课本系列 全国中医学院二教材重刊 中医诊断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主编 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