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火神派探讨 第二版作者: 张存悌 著 出版时间:2010年版内容简介 《中医火神派探讨(第2版)》是《中医火神派探讨》之第二版,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郑钦安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归纳了火神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具体内容包括火神派源流概述、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火神派研究的现代意义、附子用法综述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目录第一章 火神派源流概述第一节 火神派释义一、火神派的学术思想二、火神派的宗师和传人三、火神派的著作第二节 火神派的历史渊源一、理论渊源二、时代背景三、地域因素四、历代医家的影响第三节 关于火神派的评价和发掘第二章 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第一节 阴阳为纲,判分万病一、阴阳为纲,判分万病二、阴阳两纲,各有实据三、阴阳辨诀的现实意义第二节 注重阳气,肾阳为本一、阳统乎阴,阳主阴从二、肾阳为本,人身赖之三、前人有关重阳观点四、虽重阳气,亦论阴虚第三节 首重扶阳,擅用姜附一、首重扶阳,元气为本二、擅用姜附,独树一帜三、阳药运行,须知反应四、常用扶阳方药举隅五、经方法度与经典火神派六、坚持辨证,绝非滥用第四节 详辨阴证,多有创见一、详辨阴证,揭示“真机”二、真气上浮,须识阴火三、虚阳外越,多有创见四、阳虚欲脱,当识危候第五节 失血诸症,多属阳虚一、阳虚居多,十居八九二、阳虚失血,阴象为据三、月经诸症,须识阳虚四、针砭时弊,驳斥旧说五、医案例举第六节 勘破阴霾,独辨阴火一、辨认阴火,必现阴象二、不囿市习,创立新说三、内伤发热,独具只眼四、医案例举第七节 阴盛阳衰的病势观第八节 火神派是第八个医学流派一、火神派学术思想总结二、火神派与伤寒派的对比三、火神派与温补派的对比四、火神派是第八个医学流派五、有关火神派争议的看法附:郑钦安医论选读一、真阳论二、元阴元阳论三、论阳虚四、论阴虚五、论附子六、论四逆汤(一)七、论四逆汤(二)八、失血破疑说九、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辨解十、辨认阴盛阳衰及阳脱病情十一、郑钦安论医箴言第三章 火神派研究的现代意义第一节 现代疾病的基本态势第二节 导致阴盛阳衰态势的原因一、伤于寒者仍多二、中医西化的影响三、滥用苦寒四、不求经旨,不辨阴阳五、过度劳倦,烦劳伤阳六、房劳伤肾七、睡眠不足,阳气受损八、滥用抗生素、激素九、慢性病多发,阳虚者居多第三节 发扬火神派的其他理由一、中医治疗急症的需要二、治病层面问题的思考第四章 火神派医家介绍第一节 吴佩衡一、精辨寒热,十六字诀二、推重阳气,擅用附子三、从阴证论治出血和麻疹四、崇尚经方,擅用峻药五、常用方药经验第二节 范中林一、病有万端,但扶真元二、善用姜附,经验娴熟三、重视舌诊,辨识阴证四、“口内少实火”论五、阴证失血,不避辛热六、常用方药经验第三节 祝味菊一、治人为本,扶阳为重二、擅用附子,配伍独特三、擅治伤寒,独树一帜附:关于祝味菊是否火神派的争议第四节 唐步祺一、服膺郑氏,阐释其说二、常用方药经验第五节 卢崇汉一、扶阳理念二、常用方药经验第六节 李可一、推重阳气,立命之本二、善辨阴证,多有卓见三、重用附子,擅治危症四、减毒措施,万无一失五、常用方药经验第七节 补晓岚一、扶阳固正,擅用姜附二、补一大药,独具特色附:其他擅用附子医家第五章 附子用法综述第一节 古代医家论述一、仲景为擅用附子第一人二、附子配伍的发展三、历代医家论附子第二节 应用指征第三节 剂量与煎法一、剂量二、煎法第四节 关于毒性问题一、古人早有认识二、怎样避免附子中毒三、附子“五禁”和药后“三问”四、附子中毒解救方法五、半夏、附子同用的问题第五节 近现代医家应用经验第六章 编著者体会和验案第一节 体会一、理论适用,临床有效二、附子运用的三A原则三、先要打好伤寒基础四、不要偏执僵化第二节 治验病例一、头面五官病症二、心肺诸症三、脘腹杂病四、肠道疾患五、血证六、其他杂症参考文献后记再版附记 上一篇: 图解中医养生书系 图解针灸养生法 李杰,王信惠 编著 2015年版 下一篇: 王琦医书十八种 中医腹诊研究与临床 王琦 编 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