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与临床 作者:何清湖,刘建和 主编 出版时间:2017年版内容简介 《中医经典与临床》分上、下两篇,上篇《经典选读》,包括《伤寒论》选读(100条)、《金匮要略》选读(34条)、《温病学》选读(11条)。其中《伤寒论》选读部分按六经病分章讲述,再以证为目、以方为纲,从原文、词解、提要、译释、临床应用多角度阐述;《金匮要略》选读部分按原文出现的疾病为章节分别讲述,再从疾病辨证分型,或从疾病临床方剂分别介绍,原文、词解、提要、译释、临证要点面面俱到;《温病学》选读部分先系统讲解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和防治方法,再对《温热论》中的经典条文详加解释,下篇《临床应用》,包括常见内科疾病(26个)、外科疾病(14个)、妇科疾病(16个)、儿科疾病(8个)。从每个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辨证论治系统归纳,全方位体现在经典指导下的中医临床运用。目录上篇 经典选读第一章 《伤寒论》选读绪论一、《伤寒论》的沿革二、《伤寒论》的主要内容及学术成就三、《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第一节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概述一、太阳病纲要二、太阳病本证三、太阳病变证第二节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概述一、阳明病辨证纲要二、阳明病本证三、阳明病变证第三节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概述一、少阳病提纲二、少阳病本证三、少阳病兼证第四节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概述一、太阴病提纲二、太阴病本证三、太阴病兼证第五节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概述一、少阴病纲要二、少阴病本证三、少阴病兼表证四、少阴病咽痛证五、少阴病疑似证第六节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概述一、厥阴病提纲二、上热下寒证三、厥阴寒证四、厥阴热证五、辨厥证第二章 《金匮要略》选读绪论一、作者及历史沿革二、主要内容三、学术成就四、学习方法第一节 总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一、发病、病因病机及预防二、论治第二节 各论一、湿病二、历节病三、血痹病四、虚劳病五、肺痿六、咳嗽上气七、胸痹八、心痛九、腹满病十、寒疝十一、痰饮病十二、消渴病十三、水气病十四、黄疸病十五、呕吐病十六、妇人病第三章 《温病学》选读绪论第一节 温病的概念、范围及分类一、温病的概念及范围二、温病的分类三、温病与伤寒四、温病与温疫五、温病与温毒第二节 温病的病因一、风热病邪二、暑热病邪三、湿热病邪四、燥热病邪五、温热病邪六、温毒病邪七、疠气第三节 温病的辨证一、卫气营血辨证二、三焦辨证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第四节 温病的病证一、温热类温病二、湿热类温病三、温毒类温病第五节 《温热论》原文类编一、温病大纲二、邪在肺卫三、流连气分四、邪留三焦五、里结阳明六、邪入营血下篇 临床应用第一章 内科疾病绪论第一节 肺系病证一、感冒二、咳嗽三、哮病四、喘证第二节 心系病证一、胸痹二、心悸三、不寐第三节 脾胃病证一、胃痛二、呕吐三、腹痛四、泄泻五、便秘第四节 肝胆病证一、胁痛二、黄疸三、头痛四、眩晕五、中风第五节 肾系病证一、水肿二、淋证第六节 气血津液病证一、郁病二、血证三、消渴四、汗证五、内伤发热第七节 肢体经络病证一、痹证二、腰痛第二章 外科疾病绪论第一节 疮疡一、疖二、痈三、疔第二节 皮肤病一、瘾疹二、蛇串疮三、癣四、湿疮第三节 乳房疾病一、乳痈二、乳癖第四节 肛肠疾病一、痔二、脱肛三、肛痈第五节 外科其他疾病一、石淋二、肠痈第三章 妇科疾病绪论第一节 月经病一、月经先期二、月经后期三、月经先后无定期四、月经过多五、月经过少六、崩漏七、闭经八、痛经第二节 带下病带下过多第三节 妊娠病一、妊娠恶阻二、胎漏、胎动不安第四节 产后病一、产后恶露不绝二、缺乳第五节 妇科杂病一、不孕症二、癓瘕三、妇人腹痛第四章 儿科疾病绪论第一节 肺系疾病一、感冒二、肺炎喘嗽三、哮喘第二节 脾系疾病一、泄泻二、厌食第三节 心系疾病汗证第四节 肾系疾病肾病综合征第五节 肝系疾病多发性抽动症附录 方剂索引 上一篇: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第七辑 金匮篇解 程门雪原著 2012年版 下一篇: 2008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习题化考点 赵玉斌 主编 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