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book 首页 > 行业图书 > 医药书籍 > 正文 打印 下载 

中药药性认知与辛热类药临床应用 张冰 主编 2013年版  下载

360book.com  2022-01-07 00:00:00  下载

中药药性认知与辛热类药临床应用
作者:张冰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中药的辨、采、制、用,连接中医“辨证”与中药“论治”两大环节。中药药性实质研究一直是国家“973”计划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亦为本书之核心。《中药药性认知与辛热类药临床应用》(作者张冰)遵循中医药理论的发生学特点,展开多学科交叉研究,力求系统阐明药性理论的核心要素与本质属性。
《中药药性认知与辛热类药临床应用》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和附篇四部分。上篇为理论篇,重点阐释中药药性理论及其认知特点;中篇为实践篇,论述中药药性构成“三要素”(化学成分、机体状态和生物效应)理念及其在辛热药药性研究中的实践;下篇为方法篇,综合分析中药药性研究的多种方法;附篇介绍1103味辛热类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书既有最新研究成果,又有辛热类中药临床应用指导,可作为中医药科研人员、临床工作者、执业药师的参考用书,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工具书使用。
目录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中药药性理论概述
第一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含义
第二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药药性理论的朴素起源
二、中药药性理论的奠基与形成
三、中药药性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第三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地位和意义
一、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独有的特征性理论
二、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依据
三、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中药结合的桥梁
四、中药药性理论对于中药现代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第四节 中药药性理论与临床合理用药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四气的研究进展
一、四气与化学物质基础
二、四气与生物效应
第二节 五味的研究进展
一、五味与口尝滋味
二、五味与功效
三、五味与化学物质基础
四、五味与生物效应
第三节 归经的研究进展
一、归经与化学物质基础
二、归经与生物效应
三、其他研究
第四节 升降浮沉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 有毒无毒的研究进展
一、毒性理论相关基础研究
二、毒性成分及其毒性反应研究
第六节 综合药性的研究进展
一、以功效为切入点的研究
二、以化学成分与生物效应相结合为切入点的研究
三、以信息学为切入点的研究
第七节 各药性之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一、各药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二、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第八节 药性研究的新趋势
一、复杂系统科学与药性研究
二、化学药物的药性研究
三、国家“973”药性研究专题概述
第九节 思考与展望
一、借鉴和思考
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未来的研究趋势
第三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认知学表述
第一节 认知、认知医学与中药药性认知
第二节 中药药性认知特点
一、具有潜在的三重特质
二、展现特殊的复杂特征
三、蕴含统一的认识框架
第三节 从认知科学角度研究中药药性理论
一、认知科学在生物医学学科的应用
二、中药药性理论的认知
第四章 中药药性认知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构建中药药性认知模式的依据和意义
第二节 基于“三要素”理念构建中药药性认知模式
一、中药药性构成和认知的“三要素”理念
二、“三要素”药性认知模式的构建
第三节 中药药性认知模式的实践设想
中篇 实践篇
第五章 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研究
第一节 背景与思路
一、化学成分——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
二、辨证药动学——以“证”鉴“性”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
一、挥发油化学成分与寒热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二、机体状态对中药体内代谢的影响
第三节 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与启发
二、问题与思考
第六章 机体状态与中药药性研究
第一节 背景与思路
一、机体状态与中药药性
二、机体状态动物模型与中药药性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I
——寒热机体状态模型的系统研究
一、概述
二、材料与方法
三、虚寒状态动物模型的筛选、诱导及特征分析
四、虚热状态动物模型的筛选、诱导及特征分析
五、模型状态的多角度界定及评价
六、模型状态的生物学实质
第三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卜机体状态对中药代谢过程反应影响的研究
一、概述
二、材料与方法
三、机体状态对药物代谢酶cYP3A、P—gp的影响
四、机体状态对中药代谢过程的影响
第四节 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与启发
二、问题与思考
第七章 生物效应与中药药性研究
第一节 背景与思路
一、生物效应与中药药性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
一、概述
二、材料与方法
三、典型寒、热中药的性效特征表达研究
四、寒热中药的性效表达机制研究
五、辛热药在不同状态机体的药物代谢研究
第三节 结论及思考
一、结论与启发
二、问题与思考
第八章 中药药性构成“三要素”的数学研究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基础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数学方法应用于药性理论研究的优势与现状
一、数学方法应用的优势
二、数学方法应用的现状
第三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
一、概述
二、数据采集和数据库的建立
三、药性与化学成分的关联关系研究
四、药性与机体状态的关联关系研究
五、药性与生物效应的关联关系研究
六、整合“三要素”的药性表征数学模型研究
第四节 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与启发
二、问题与思考
下篇 方法篇
第九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学
第一节 文献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一、文献学考据
二、文献学整理
三、文献综述
第二节 临床研究的应用
一、临床医学方法
二、临床药学方法
第三节 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一、整体动物研究方法
二、血清生物学方法与技术
三、细胞生物学方法与技术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与技术
第四节 化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一、定性与标记
二、传统理化定量分析
三、现代化学成分表征研究技术
第五节 物理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一、光学方法
二、热力学方法
第六节 数学、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一、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方法
二、数理分析和数学建模方法
附篇
辛热类中药临床合理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医药基础化学实验 第三版 衷友泉,万屏南 2017年版
下一篇: 中医课程速记丛书《中药学》歌诀便记口袋书 李兴广,姜秀新,田鹏飞 主编 2008年版

地址:http://www.360book.com/books/232/95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