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理论量化与应用研究 作者:马威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内容简介 《中药理论量化与应用研究》在系统总结近20年来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中药(方剂)的四性、五味及归经理论进行量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上、下两篇着重介绍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Fisher判别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证明利用元素含量对中药四性、五味及归经理论进行量化研究的可行性;介绍了用人发元素含量对肾气进行判别分析以进行健康评价;通过右归丸治疗肾阳虚证模型动物过程中元素血液含量动态变化,揭示了在治疗过程中动物体内元素含量从平衡→失衡→平衡的过程;通过钙磷比值优化组方提高了中药组方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从人发中锌铅元素含量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组成健脾解毒的富锌中药治疗铅中毒取得了成功;揭示了疾病归经与辨证组方选药归经的规律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典型虚证(贫血之血虚证)患者、典型实证(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液元素含量与补药(包括中药与方剂)、泻药(包括中药与方剂)元素含量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元素是方证对应的媒介。《中药理论量化与应用研究》内容严谨,阐述透彻,可供中医基础、中药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参考阅读。目录上篇第1章 105种植物类中药42种元素检测与分析一、105味中药42种元素的检测二、中药元素含量的正态性检验三、植物类中药中42种元素分布规律――威布尔分布四、中药元素含量区间尺的建立第2章 中药四性的元素量化研究一、四性理论的渊源及历史沿革二、中药四性的研究现状三、中药四性研究存在问题四、中药四性的研究方法与展望五、中药寒凉、温热药性F值计算六、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Fisher分析第3章 中药五味的元素量化研究一、五味与五行、脏腑关系二、五味的作用三、五味的运用四、五味的现代研究五、五味研究的局限性与对策六、五味与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第4章 中药归经的元素量化研究一、中药归经的概念二、中药归经的源流三、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四、中药归经的研究思路五、中药归经的元素量化分析第5章 方剂四性的元素量化分析一、方剂的选择二、110首方剂煎煮液中33种元素的检测分析三、建立方剂的元素含量“区间尺”四、110首方剂33种元素的含量区间谱图及分析五、方剂寒凉、温热药性的F值定量分析六、方剂元素的聚类分析七、方剂元素量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八、五种逐瘀汤的药性与F值关系下篇第6章 人发元素含量对肾气的健康评价第一节 武汉地区正常人头发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理论基础二、1010例男性和1372例女性头发中9种元素的检测三、男性、女性各年龄段头发中9种元素含量值的统计分析四、头发元素变化规律与人体生理学意义第二节 人发元素含量对肾气的量化研究一、肾气的研究现状二、人发元素检测三、肾气的判别分析四、肾气的健康评价第7章 右归丸治疗肾阳虚证的血液元素动态变化一、右归丸对正常家兔血液元素含量的“时间――效应”二、右归丸治疗家兔肾阳虚证的血液元素含量变化规律第8章 根据钙磷比值优化组方治疗GRF的实验研究第一节 在辨证指导下根据中药钙磷比值选药组方的实验研究一、药物选择及组方二、坚肾合剂药物组成三、坚肾合剂处方组成评价第二节 坚肾合剂治疗CRF大鼠的实验研究一、材料和方法二、结果三、动物模型的评价四、坚肾合剂治疗CRF、的机制探讨第三节 坚肾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一、一般资料二、治疗分组及统计方法三、结果四、证的客观化研究的思考第9章 富锌中药驱铅丸治疗慢性铅中毒大鼠过程中元素变化规律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一、驱铅丸的组成二、驱铅丸的药效及药理研究三、驱铅丸治疗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观察四、驱铅丸急性毒性试验五、结论第10章 富锌中药对铅致海马区突触损伤的保护作用一、驱铅丸对铅致海马区突触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药效学研究二、方解三、驱铅丸的药理作用机制四、结论第11章 运用归经理论提高临床疗效一、中医内科疾病所用药物的归经规律二、中医伤科学之骨折所用药物归经的规律三、中医肾系疾病药物归经规律探讨四、“疾病归经规律”的研究任重道远第12章 药证相关的元素研究第一节 慢性肾炎虚证元素与补阳药、补气药元素含量比较一、临床资料与检测方法二、慢性肾炎虚证患者与补益药元素检测结果与分析三、慢性肾炎虚证辨证论治与元素第二节 补益中药(方剂)与泄泻中药(方剂)元素含量比较一、补益药和泄泻药元素含量比较二、补益方剂和泄泻方剂元素含量比较第三节 典型实证与典型虚证患者血清元素含量比较一、病例选择二、血液样本采集及元素检测三、结果与统计分析四、元素是方证对应的媒介附件A 105味植物类中药42种微量元素检测值附件B 110首方剂33种微量元素检测值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药天然产物大全 第八卷 中篇 天然产物 惠永正 著 2011年版 下一篇: 中药学考点速查速记 张艳 主编 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