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 作者:郑友兰,张崇禧 主编 出版时间:2008年版内容简介 《中药化学》(Chemist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由吉林农业大学和长春中医药大学等九所大学共同编写,是供高等教育中药类专业使用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主要内容为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中医临床用药实践经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运用化学及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有效成分,即主要研究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全书分为l3章,包括绪论、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提取分离和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方法、生物碱、糖和苷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和挥发油、皂苷、强心苷、其他成分以及中药研究的路线。本书供中药类专业本科使用,亦适用于药学类、生物制药类专业的学生使用,并可作为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籍。目录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第三节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一、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第四节 中药研究动态、现状与开发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对策与建议一、主要研究动态二、研究现状三、研究开发趋势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五、存在的难点六、对策与建议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简介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第三章 提取分离和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方法第一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二、水蒸气蒸馏法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四、其他方法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方法一、溶剂法二、沉淀法三、膜分离(透析)法四、分馏法五、升华法六、色谱分离法七、结晶法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的研究方法一、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鉴定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波谱测定第四章 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一、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生物碱二、色氨酸系生物碱三、鸟氨酸系生物碱四、赖氨酸系生物碱五、邻氨基苯甲酸系生物碱六、组氨酸系生物碱七、萜类生物碱八、甾体类生物碱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第四节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一、总生物碱的提取二、总生物碱的分离 第五节 生物碱的检识一、理化检识二、色谱检识第六节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中药研究实例一、从麻黄中提取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二、从延胡索中提取分离叔胺碱三、从黄连和三颗针中提取分离小檗碱和小檗胺四、从洋金花和颠茄草或曼陀罗叶中提取分离莨菪碱、东莨菪碱和制备阿托品五、从苦参中提取分离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六、从汉防己中提取分离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及轮环藤酚碱七、从马钱子中提取分离士的宁与马钱子碱八、从乌头(附子)中提取分离乌头碱、次乌头碱和美沙乌头碱九、从紫杉中提取分离紫杉醇 ……第五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第六章 醌类化合物第七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第八章 黄酮类化合物第九章 萜类和挥发油第十章 皂苷第十一章 强心苷第十二章 其它成分第十三章 中药研究的路线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药非处方药安全使用完全手册 高益民 主编 2008年版 下一篇: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 陈随清,亲民间 主编 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