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作者: 吴焕淦,季光,施征 等主编 出版时间:2009年版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基础篇,包括中医对肠腑病证(溃疡性结肠炎)的形成、发展及肠腑生理病理等相关方面的认识,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中、西医从不同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与发病机制等方面的论述,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和中医学中各种类似病证的认识加以论述。中篇为诊断、治疗篇,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表现与分型分期、中医辨证和疗效标准、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以及预防、预后、中医调护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对特殊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外表现和并发症等作了详细介绍。下篇为研究进展篇,此篇阐述了中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认识的异同点,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重点对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状及其免疫调节机制,以及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予以全面介绍。本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认识、防治及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重点突出了中医防治的优势,集临床实用和理论研究为一体,内容详尽,概括全面,是一部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应用与研究的专著,可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广大中医针灸爱好者参考。目录上篇 基础篇第一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概念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第二章 西医学:结肠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第一节 结肠的解剖结构第二节 结肠的生理第三章 中医肠腑病证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医肠腑病证研究的基础第二节 隋唐两宋推进了中医肠腑病证的研究第三节 金元时期充实了中医肠腑病证的研究第四节 明清时期发展和完善了中医肠腑病证的研究第四章 中医学对肠腑的生理病理认识第一节 对小肠解剖及生理功能的认识第二节 对大肠解剖及生理功能的认识第三节 肠腑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第五章 中医学对类似溃疡性结肠炎病症的认识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与泄泻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与痢疾第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与腹痛第四节 溃疡性结肠炎与便血第六章 中医肠腑病证的病因病机第一节 中医肠腑病证的病因第二节 中医肠腑病证的病机第七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中篇 诊断、治疗篇第八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学诊断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学鉴别诊断第九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与分型分期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型与分期第十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判定标准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判定标准第十一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概论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治疗第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治疗第四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针灸治疗第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其他治疗第十二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局部并发症和特殊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局部并发症第二节 特殊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第十三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预后及调护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与转归第二节 影响溃疡性结肠炎预后的因素第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调护第四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下篇 研究进展篇第十四章 中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认识的异同第一节 中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认识的差异性第二节 中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认识的共同点第十五章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研究的特点第二节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及其制备第三节 中医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思考第十六章 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研究现状第一节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第二节 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研究现状第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病机研究第十七章 中医药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第一节 我国古代中医学免疫思想的形成与实践第二节 中医病理因素与胃肠道免疫第三节 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第四节 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第十八章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概况第一节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第二节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研究第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红外辐射光谱研究第四节 溃疡性结肠炎基因芯片研究第五节 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生物学现代研究 上一篇: 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 万友生论外感病 朱世增 主编 2009年版 下一篇: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