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第三版 作者:黄玉芳,王世军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内容简介 该教材根据高等中医院校的培养目标,按照《病理学》新编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全书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融为一体,坚持“三基”原则,突出重点,注重病理临床联系,跟踪学科前沿,以求“精典、精炼、新颖、实用”。全书分为基础病理学(总论)和器官病理学(各论)两部分,分别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另附加附篇2章,以增添病理学内容。全书随文采用大量病理标本和切片的彩色插图和模式图,图文并茂,易学易懂。目录绪论1一、 病理学的内容 / 1二、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 2三、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2总论第一章疾病概论7第一节健康和疾病 / 7一、 健康 / 7二、 疾病 / 8第二节病因学 / 8一、 疾病发生的原因 / 8二、 疾病发生的条件 / 9第三节发病学 / 9一、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 9二、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 10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 11一、 康复 / 11二、 死亡 / 11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3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 13一、 萎缩 / 14二、 肥大 / 15三、 增生 / 16四、 化生 / 16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 17一、 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 17二、 形态学变化 / 18第三节损伤的修复 / 24一、 再生 / 24二、 纤维性修复 / 26第四节创伤愈合 / 27一、 皮肤创伤愈合 / 27二、 骨折愈合 / 28三、 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 / 29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1第一节充血 / 31一、 动脉性充血 / 32二、 静脉性充血 / 32第二节出血 / 34一、 类型及原因 / 34二、 病理变化 / 35三、 后果 / 35第三节血栓形成 / 35一、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 35二、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 / 38三、 血栓的结局 / 40四、 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 40第四节栓塞 / 41一、 栓子的运行途径 / 41二、 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 42第五节梗死 / 43一、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 43二、 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 44三、 梗死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45第六节水肿 / 46一、 水肿发生的原因与机制 / 46二、 水肿的表现及特征 / 49三、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 49第四章炎症50第一节概述 / 50一、 炎症的概念 / 50二、 炎症的原因 / 50三、 炎症的分类及特点 / 51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类型 / 52一、 变质 / 52二、 渗出 / 52三、 增生 / 60四、 炎症介质 / 61第三节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结局 / 64一、 炎症的临床表现 / 64二、 炎症的结局 / 65第五章肿瘤67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 67第二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 68一、 肿瘤的命名 / 68二、 肿瘤的分类 / 68第三节肿瘤的形态 / 69一、 大体形态 / 69二、 组织结构 / 70第四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 71一、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 71二、 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 72第五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 72一、 肿瘤的生长 / 72二、 肿瘤的扩散 / 73第六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76一、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76二、 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77第七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 77第八节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 78一、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78二、 环境因素及其致癌机制 / 80三、 肿瘤发生的内因及其作用机制 / 81第九节常见肿瘤举例 / 83一、 上皮组织肿瘤 / 83二、 间叶组织肿瘤 / 86三、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 88四、 其他组织肿瘤 / 89第十节常见器官恶性肿瘤举例 / 90一、 鼻咽癌 / 90二、 肺癌 / 91三、 食管癌 / 92四、 胃癌 / 93五、 大肠癌 / 94六、 原发性肝癌 / 95七、 宫颈癌 / 96八、 乳腺癌 / 97九、 葡萄胎 / 98十、 绒毛膜癌 / 98第六章缺氧99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 / 99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 100一、 低张性缺氧 / 100二、 血液性缺氧 / 101三、 循环性缺氧 / 102四、 组织性缺氧 / 102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 103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 105一、 代谢耗氧率 / 105二、 机体的代偿能力 / 105第七章发热106第一节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106一、 发热激活物 / 106二、 内生致热原 / 107三、 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 108第二节发热的分期 / 110一、 体温上升期 / 110二、 高热持续期 / 110三、 体温下降期 / 110第三节发热时机体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 / 111一、 代谢变化 / 111二、 功能变化 / 111第八章休克113第一节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 113一、 休克的病因 / 113二、 休克的分类 / 114第二节休克分期与发生机制 / 114一、 休克早期 / 115二、 休克期 / 117三、 休克晚期 / 118第三节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和结构损害 / 120一、 细胞代谢改变 / 120二、 细胞结构损害 / 120第四节休克时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 121一、 休克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 121二、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122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23第一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123一、 DIC的病因 / 123二、 DIC的发病机制 / 123三、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 125第二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 126一、 分期 / 126二、 分型 / 126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 / 126一、 出血 / 126二、 休克 / 127三、 器官功能障碍 / 127四、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127第十章应激128第一节应激原与应激的分类 / 128一、 应激原 / 128二、 应激的分类 / 128第二节全身适应综合征 / 129第三节应激的发生机制 / 130一、 神经内分泌反应 / 130二、 急性期反应 / 131三、 细胞应激反应 / 132第四节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 133一、 代谢变化 / 133二、 功能变化 / 133各论...... 上一篇: 高等学校基础医学系列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 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用 刘世 下一篇: 产后完全手册 大麦文化组,新知堂产后卫教顾问 编著 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