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二版 作者:李小山,杨德兴,杜斌主编 张忠,王江琼,付莉副主编 杨建平主审 出版时间:2015年版内容简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2版 供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检验、影像、口腔、康复等专业使用)》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为突出和体现“工学结合”的新理念,《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2版 供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检验、影像、口腔、康复等专业使用)》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有机融合,在知识结构上简化基础理论,侧重知识应用,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实用与够用”原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2版 供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检验、影像、口腔、康复等专业使用)》上篇为总论部分,重点阐述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主要依据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来构架内在逻辑规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2版 供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检验、影像、口腔、康复等专业使用)》下篇为各论部分,主要选择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女性生殖系统及性传播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等常见疾病的病理学变化,为后续教学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目录绪论上篇 总论第一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第三节 发病学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 充血第二节 出血第三节 血栓形成第四节 栓塞第五节 梗死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第五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 酸碱平衡调节第二节 单纯酸碱平衡紊乱第三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第六章 炎症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及全身反应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第七章 缺氧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节 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第四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第八章 发热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 发热的分期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第四节 发热的临床意义与防治原则第九章 休克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各主要器官的功能变化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第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一节 DIC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第三节 DIC的分期和类型第四节 DIC的功能与代谢变化第五节 DIc防治原则第十一章 肿瘤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与形态第二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第七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第八节 常见肿瘤举例第九节 肿瘤病因学和发病学第十节 肿瘤的防治原则下篇 各论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第二节 高血压病第三节 风湿病第四节 心功能衰竭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三节 肺炎第四节 肺尘埃沉着症第五节 呼吸衰竭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 溃疡病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第三节 肝硬化第四节 肝功能衰竭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第二节 肾盂肾炎第三节 肾功能衰竭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和性传播疾病第一节 子宫疾病第二节 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第三节 卵巢肿瘤第四节 乳腺癌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第二节 胰岛疾病第十八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第一节 结核病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第三节 伤寒第四节 血吸虫病中英文名词对照 上一篇: 病理学实验 刘俐敏,刘振虹 主编 2012年版 下一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二版 饶洪洋,张晓红 主编 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