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 第二版 作者:陈坤出版时间: 2018年版内容简介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系列教材之一,《临床流行病学》第一版教材自2000年1月出版以来已经使用了17个年头未再版。期间临床流行病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课程教材的实时更新与不断完善势在必行。值此再版之际,在尽量保持原版特色和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更新和充实,以满足非预防医学类本科专业的教学需要。书第二版在章节上有较大改动,组织结构更为简洁、清楚。全书共分16章,除绪论外,第一章、第二章分别讨论了科研资料的来源及采集和医学科研的常用指标;第三章为疾病分布的讨论;第四章集中讨论了医学研究中的误差、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第五章探讨病因及病因推断问题;第六章至第十章详细介绍临床科研设计中的一般问题及各种医学科研设计方法等;第十一章(诊断试验方法的评价)、第十二章(临床疗效评价)、第十三章(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第十四章(疾病预后的研究)及第十五章(医院感染)分别讨论了临床实践及科研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法。与此同时,为保证本书的质量,在第二版的修订编写过程中,对有关章节中涉及的案例进行了充实和更新,以引导学生学习时思考。相信本书第二版将会更符合当今医学类本科教育的实际。 本书主编陈坤,副主编朱益民,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是王建炳、余运贤、金明娟、唐梦龄,参与编写的其他人员还有(按姓氏笔画为序)丁烨、马依拉、王兆品、叶丁、郑双双、郑睿智、莫敏佳、顾梦佳、黄秋驰、蒋曦依、景方圆、鲍成臻。 在本书第二版的修订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同行的书籍和研究资料,并得到了校内外有关同行和专家的悉心指导,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鲍成臻和唐梦龄同志承担了本书的秘书工作,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在编写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鉴于我们的学识和水平,书中仍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将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目录绪论第一节概念一、流行病学的概念二、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第二节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一、流行病学的历史二、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第三节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二、分析性研究三、实验性研究四、数理性研究第四节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一、以群体为研究对象二、受伦理道德的约束三、受研究方法的限制四、以预防疾病为目标五、强调多学科相结合第五节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一、预防与控制疾病二、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小结第一章医学研究资料的来源和收集第一节资料的来源与种类一、常规性资料二、专题调查资料三、背景资料第二节临床资料的性质一、定量资料二、定性资料三、等级资料四、资料类型的转换第三节影响临床资料质量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一、影响临床资料质量的常见原因二、资料收集的质量控制第四节数据整理与数据库建立一、数据的整理二、数据库的建立小结第二章医学研究常用指标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分类一、率二、比三、比例第二节疾病频率测量的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三、死亡频率测量指标四、预后测量指标五、疾病负担测量指标第三节疾病危险度测量指标一、相对危险度二、比值比三、现患比四、特异危险度五、人群特异危险度六、标化比七、人时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小结第三章疾病的分布第一节疾病的时间分布一、短期波动(暴发)二、周期性三、季节性四、长期变动第二节疾病的空间分布一、空间的划分二、疾病的聚集性第三节疾病的人群分布一、年龄二、性别三、职业四、民族、种族五、行为生活方式六、流动人口第四节疾病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第五节疾病流行的强度一、散发二、暴发三、流行四、大流行小结第四章误差、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第一节误差的概念及分类一、随机误差二、系统误差第二节偏倚的概念和分类一、偏倚的分类二、选择偏倚三、信息偏倚四、混杂偏倚第三节偏倚的控制一、选择偏倚的控制二、信息偏倚的控制三、混杂偏倚的控制第四节效应修饰和交互作用小结第五章病因与病因推断第一节病因的概念及发展一、病因概念二、病因模型第二节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一、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二、假说建立的基本方法三、检验和验证假说第三节因果推断一、因果关联的推断二、因果推断的依据第四节因果推断的研究实例一、建立病因假说二、检验病因假说三、验证病因假说四、因果推断小结第六章描述性研究第一节概述一、描述性研究的概念二、描述性研究的种类与特点三、描述性研究的用途第二节现况研究一、现况研究概述二、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要点三、现况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控制四、现况研究的优缺点第三节现况研究的实例一、 研究目的与类型二、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三、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四、研究结论第四节生态学研究一、生态学研究概述二、生态学研究的类型三、生态学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四、生态学研究实例小结第七章病例对照研究第一节病例对照研究的概述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第二节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一、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二、病例的选择三、对照的选择四、暴露的确定五、样本量的确定六、资料的收集第三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一、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二、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第四节病例对照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第五节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其局限性一、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性第六节实例一、研究背景二、方法和结果三、结论小结第八章队列研究第一节队列研究的概述一、概念二、类型三、队列研究的特点第二节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一、明确研究目的二、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三、选择研究队列四、样本量的估计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第三节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一、率的计算二、显著性检验三、人时的计算四、危险度的计算第四节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控制一、选择偏倚二、信息偏倚三、混杂偏倚第五节队列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一、优点二、局限性第六节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小结第九章实验性研究第一节实验性研究的基本概念一、定义二、类型三、特点第二节实验性研究的设计要点一、实验现场的选择二、研究对象的选择三、实验性研究的基本原则四、样本量估计五、效应指标的选择六、实验性研究的注意事项第三节实验性研究的资料分析一、资料分析的原则二、实验性研究资料的分阶段统计分析第四节实验性研究的常见类型一、随机同期对照试验二、交叉设计试验三、前后对照研究四、序贯试验小结第十章配比设计及应用第一节配比的概念和方法一、配比的概念二、配比的类型第二节配比设计资料分析一、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分析二、1∶R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分析三、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配比资料第三节配比的应用一、病例对照研究二、实验性研究三、队列研究第四节配比的特点一、配比的优点二、配比的局限性小结第十一章诊断试验方法的评价第一节诊断试验评价的基本程序一、确立金标准二、选择研究对象三、样本大小四、同步评价五、诊断价值评价第二节诊断试验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一、可靠性的评价二、试验方法的真实性评价三、真实性评价结果的统计学推断四、临床参考值的确定第三节预测值第四节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第五节疾病筛检一、筛检的概念二、筛检的原则三、筛检的评价小结第十二章临床疗效评价第一节临床疗效评价概述第二节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类型一、观察性研究二、实验性研究第三节随机对照试验一、基本原理二、用途三、特点四、设计要点五、优缺点六、影响疗效评价的因素第四节其他研究方法一、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三、交叉试验四、序贯试验第五节临床试验的分期一、Ⅰ期临床试验二、Ⅱ期临床试验三、Ⅲ期临床试验四、Ⅳ期临床试验小结第十三章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第一节概述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和评价第二节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现状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第三节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一、上市前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二、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第四节实例小结第十四章疾病预后的研究第一节概述一、疾病预后的概念二、疾病预后因素三、疾病自然史第二节疾病预后研究方法一、疾病预后研究常用方法二、研究疾病预后的指标三、生存分析第三节疾病预后研究的质量控制一、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二、临床经验判断预后的局限性三、偏倚的控制方法小结第十五章医院感染第一节概述一、医院感染的定义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三、医院感染的发展历史四、医院感染的分类第二节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一、医院感染流行现状二、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第三节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预防控制一、医院感染的监测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三、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第四节实例小结 上一篇: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第五版 府伟灵 编 2012年版 下一篇: 临床麻醉实用手册 李东白,张亚军 主编 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