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极端环境生理学作者: 贡嘎 出版时间:2018年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德国柏林夏洛特医科大学教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Hanns-ChristianGunga教授撰写的HumanPhysiologyinExtremeEnvironments的中译本。本书共7章,分别介绍了星际与地球环境、极端环境下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压力环境、荒漠与热带环境和寒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以及目前载人航天(特别是航天失重)对人体的生理学影响及其防护。目录中译本序译者序前言第1章 绪论1.1 宇宙1.2 星系1.3 行星系系统1.4 地球一月亮系统1.4.1 地球一月亮系统的起源1.4.2 地月系统与地球生命发展1.4.3 地球1.5 生命1.5.1 古生物方面1.5.2 人类学方面参考文献第2章 方法学2.1 引言2.2 历史背景2.3 技术的飞速发展2.4 用于野外环境的便携移动技术2.5 智能设备2.5.1 极端环境下的生理节律2.5.2 疲劳和认知水平2.6 展望参考文献第3章 运动生理学3.1 引言3.2 物理原理3.3 肌力测试3.4 能量消耗3.4.1 间接测热法3.4.2 代谢当量和02消耗3.4.3 能量效率3.5 最大耗氧量3.6 能量来源和储存3.7 肌肉组织3.8 能量和运动强度3.9 乳酸阈值3.10 02供应3.10.1 呼吸作用3.10.2 血液运输3.10.3 心输出量和血液分布3.10.4 菲克原理3.10.5 运动后过摄氧量3.11 肌力3.12 训练3.13 运动、健康和进化参考文献第4章 压力环境4.1 低压环境4.1.1 引言4.1.2 生理学4.1.3 高原病4.2 高压环境4.2.1 历史4.2.2 气体定律4.2.3 比较生理学。4.2.4 哺乳动物潜水反射4.2.5 高压环境下的人体4.2.6 高压环境相关疾病4.2.7 治疗参考文献第5章 沙漠和热带环境5.1 引言5.2 热量平衡5.2.1 变温和吸热代谢5.2.2 中温区5.3 产热5.3.1 代谢性产热和代谢率5.3.2 不同的物理和环境条件下的热平衡5.3.3 影响因素5.4 核心体温测量的方法5.5 热传递的基础5.5.1 内部热传递5.5.2 外部热传递5.5.3 热传导5.5.4 辐射5.5.5 蒸发5.6 温度调节5.6.1 心血管调节5.6.2 水盐内平衡5.7 特殊温度调节5.7.1 体力劳动时的产热5.7.2 热损耗5.7.3 年龄与体温调节5.8 适应、习服、驯化和习惯5.8.1 定义5.8.2 特殊适应性5.9 高热和发热5.9.1 高热5.9.2 发热5.10 温度调节和气候5.1l 展望: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健康5.12 总结参考文献第6章 冷环境6.1 引言6.2 北极地区6.2.1 育空极地极限长跑比赛6.2.2 研究设计6.2.3 结果和讨论6.2.4 局限性6.3 南极区域6.3.1 引言6.3.2 概述6.3.3 结果和讨论6.3.4 局限性6.4 总结参考文献第7章 空间环境7.1 简介7.2 空间飞行任务7.3 长期飞行任务中主要的生理学和医学问题7.4 国际空间站生命保障系统7.5 过去的空间飞行经验7.6 空间驻留期间出现的特殊医学生理学问题7.6.1 身体组成成分的变化7.6.2 心血管系统7.6.3 肌肉骨骼系统7.6.4 感知系统7.6.5 饮食7.6.6 辐射7.6.7 太空居住造成的精神一生理学的问题7.6.8 对抗措施7.6.9 应急和救援任务7.6.10 展望参考文献 上一篇: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实验指导 供医学影像学专业用 第二版 徐飞 著 2017年版 下一篇: 全科医生用药速览 第2版 李美英 主编 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