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病理生理学 作者: 姜志胜 主编出版时间: 2009年版丛编项: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病理生理学》既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医学交叉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原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因此,病理生理学还是医学院校学生从基础医学转向临床医学学习过程中一门重要的桥梁课。本教材由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与科研的专家教授和中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病理生理学教科书和文献编写而成。在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力求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下工夫,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内容和地位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一、健康二、疾病三、亚健康第二节 病因学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二、疾病发生的条件第三节 发病学一、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二、疾病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三、疾病的转归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 体液及正常水、钠平衡与调节一、体液概念、体液容量和分布二、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三、体液的渗透压四、水、钠平衡及其调节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一、脱水二、水中毒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一、钾的生理功能、钾平衡与钾平衡调节二、钾代谢障碍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一、镁的生理功能、镁平衡与镁平衡调节二、镁代谢紊乱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二、酸碱平衡调节机制第二节 评价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一、血液pH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四、二氧化碳结合力五、缓冲碱六、碱剩余七、阴离子间隙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一、代谢性酸中毒二、呼吸性酸中毒三、代谢性碱中毒四、呼吸性碱中毒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一、双重性相加型酸碱失衡二、双重性相抵消型酸碱失衡三、三重性酸碱失衡第五章 水肿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致组织间液增多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致钠、水潴留第二节 常见全身性水肿一、心性水肿二、肾性水肿三、肝性水肿第三节 重要器官水肿一、肺水肿二、脑水肿第四节 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一、水肿的表现特征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三、水肿的防治原则第六章 缺氧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一、血氧分压二、血氧容量三、血氧含量四、血氧饱和度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一、低张性缺氧二、血液性缺氧三、循环性缺氧四、组织性缺氧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一、呼吸系统的变化二、循环系统的变化三、血液系统的变化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五、组织细胞的变化第四节 氧疗与氧中毒一、氧疗二、氧中毒第七章 发热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发热激活物二、内生致热原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三节 发热时相及热代谢特点第四节 代谢与功能变化一、物质代谢的改变二、生理功能改变三、急性期反应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第六节 防治原则第八章 应激第一节 概述一、应激的概念二、应激原第二节 应激的全身反应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二、机体的代谢变化三、机体的功能变化四、全身适应综合征¨第三节 应激的细胞反应一、急性期反应蛋白二、热休克蛋白三、内质网应激第四节 应激损伤与疾病一、应激性溃疡二、心身疾病三、应激性心理、精神障碍第五节 应激损伤的防治原则第九章 休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一、休克的病因二、休克的分类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与发病机制一、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二、体液因子在休克发病中的作用第四节 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器官功能障碍一、细胞代谢障碍二、细胞损伤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第五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一、病因学防治二、发病学治疗第十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第一节 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一、凝血系统及其功能二、抗凝血系统及其功能三、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调节第二节 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一、血浆成分的改变二、血细胞的异常三、血管的异常……第十一章 细胞凋亡与病症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第十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第十五章 肺功能不全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第十八章 脑功能不全第十九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上一篇: 人类发展学 LauraE.Berk原著 赵淑员,陈秀蓉,吴佩玲编译 王慧兰,周雨桦,祈安美译 2012年版 下一篇: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董炘 主编 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