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影像医学 呼吸系统卷 第二版 作者:李铁一 主编 出版时间:2010年版内容简介 《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于2002年1月出版,至今已7年,7年期间在胸部疾病诊断方面又有了新进展,但呼吸系统卷疾病影像诊断仍以胸片检查为基础,胸部OT、MR、PET/CT作为补充,它们与胸片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对于病变基本影像的确认、征象的补充没有变,新技术对病变观察更全面,从这一认识出发,增加了第1版遗漏的部分内容,对重复内容进行了合并,并且对各章内容进行了补充。目录第1章 检查方法第1节 常规×线检查第2节 数字化×线摄影第3节 造影检查第4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第5节 超声检查第6节 CT检查第7节 胸部CT的扫描方法第8节 现代CT中的基本概念第9节 CT图像的后处理第10节 MRI检查第11节 核医学检查第2章 正常胸部影像学表现第1节 正常胸部X线表现第2节 正常胸部CT表现第3节 正常胸部磁共振表现第3章 胸部疾病的基本表现第1节 肺部疾病的基本X线表现第2节 胸部疾病的基本CT表现第4章 胸部疾病影像分析方法第1节 胸片分析第2节 胸部CT影像分析第3节 胸部磁共振影像分析第5章 气道疾病第1节 大气道病变第2节 小气道病变第3节 肺气肿第4节 呼气CT和空气潴留第6章 肺先天性疾病第1节 肺不发育和发育不全第2节 肺透明膜病第3节 肺隔离症第4节 肺动静脉瘘第5节 胰肺囊性纤维化第6节 肺先天性囊性腺样畸形第7章 肺部炎症第1节 大叶性肺炎第2节 小叶性肺炎第3节 支原体肺炎第4节 过敏性肺炎第5节 机会性感染第6节 吸人性肺炎第7节 克雷伯杆菌肺炎第8节 慢性肺炎第9节 肺炎性假瘤第10节 放射性肺炎第11节 病毒性肺炎第12节 间质性肺炎第13节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第14节 肺脓肿第8章 肺霉菌病及其他第1节 肺曲霉病(第状菌病)第2节 肺隐球菌病第3节 念珠菌病第4节 肺毛霉病第5节 组织胞浆菌病第6节 其他第9章 肺结核病第1节 病因与病理第2节 结核病变的动态变化与转归第3节 肺结核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第4节 结核病的分类及临床诊断第5节 各种类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第6节 支气管结核第7节 肺结核合并肺癌第8节 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第9节 胸部CT在肺结核诊断的应用第10章 肺肿瘤第1节 肺癌第2节 其他肺恶性肿瘤第3节 肺转移瘤第4节 肺良性肿瘤第5节 胸部神经内分泌性肿瘤第11章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第1节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第2节 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第3节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第4节 急性间质性肺炎第5节 脱屑性问质性肺炎第6节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问质性疾病第12章 肺寄生虫病第1节 肺血吸虫病第2节 肺吸虫病第3节 肺包虫病第13章 职业性肺病第1节 尘肺第2节 化学性肺炎第3节 过敏性肺炎第4节 有机粉尘毒性综合征第14章 结缔组织病及肺血管炎第1节 结缔组织病胸部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第2节 影像检查技术比较第3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第4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第5节 系统性硬化症第6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第7节 血管炎第8节 韦格纳肉芽肿第9节 白塞综合征第10节 多动脉炎第11节 变态反应肉芽肿和血管炎第12节 风湿热第13节 复发性多软骨炎第14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第15节 大动脉炎第16节 川崎病第15章 肺出血性疾病第1节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第2节 肺一肾综合征第3节 钩端螺旋体病第4节 流行性出血热第5节 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出血第16章 造血系统疾病第1节 白血病第2节 肺恶性淋巴瘤第3节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第17章 肺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第1节 肺水肿第2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第3节 肺栓塞和肺梗死第18章 肺少见疾病第1节 胸部结节病第2节 支气管肺淀粉沉着症第3节 肺泡蛋白沉积症第4节 肺泡微石症第5节 干燥综合征第19章 胸部类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症第1节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第2节 浆细胞性肉芽肿第3节 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第4节 淋巴细胞问质性肺炎第5节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第6节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腺病第20章 胸壁及胸膜疾病第1节 胸壁疾病第2节 胸膜疾病第21章 纵隔肿瘤第1节 纵隔肿瘤概论第2节 胸内甲状腺肿第3节 胸腺肿瘤第4节 纵隔畸胎类肿瘤第5节 脂肪瘤第6节 心包囊肿第7节 恶性淋巴瘤第8节 支气管囊肿第9节 淋巴管囊肿第10节 纵隔神经源肿瘤第11节 食管囊肿第12节 大网膜疝第22章 胸部外伤第1节 肋骨骨折第2节 胸膜损伤第3节 肺部损伤第4节 支气管外伤第5节 纵隔外伤第23章 横膈病变第1节 横膈膨升症第2节 横膈疝第3节 横膈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第4节 横膈麻痹索引 上一篇: 中医疑难杂症专病专辑 瘿瘤 张晶滢 主编 2015年版 下一篇: 201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 口腔医学技术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技术(士、师、中级) 全国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