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病理生理学 作者:吴伟康 著 出版时间:2010年版内容简介 《图表病理生理学》是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指导下,组织全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影响力的病理生理学专家编写的。 图表病理生理学是国内第一本创新性全部采用图表形式诠释教材内容的图书,作为目前最新版本卫生部规划教材(八年制教材第2版、五年制教材第7版)的配套用书,本书以简洁明了、层次清晰的表格和线条图、流程图等形式诠释教材重点内容,有助于读者高效、透彻地理解与掌握相应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本书还根据图表内容设计了思考题,以启发读者思考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此书。本书既可作为病理生理学教师备课的参考书,也可为长学制及五年制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指导。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二、疾病、亚健康与健康的区别第二节 病因学一、病因与条件二、疾病的病因第三节 发病学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一、康复与死亡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一、正常水、钠代谢的调节二、水、钠代谢障碍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一、钾代谢障碍的原因和机制二、钾代谢障碍对机体的影响第三节 镁代谢紊乱一、镁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二、镁代谢障碍第四节 钙磷代谢紊乱一、正常钙磷代谢和功能二、钙、磷代谢紊乱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一、酸碱平衡的调节二、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三、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四、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五、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第五章 缺氧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一、乏氧性缺氧二、血液性缺氧三、循环性缺氧四、组织性缺氧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一、呼吸系统的变化二、循环系统的变化三、血液系统的变化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第四节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六章 发热一、概述二、发热病因和发病机制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四、代谢与功能的改变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第二节 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 和机制一、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二、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第三节 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举例一、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二、肿瘤三、心肌肥厚和心衰第八章 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第一节 细胞周期的概述一、概念二、分期第二节 细胞周期的调控一、细胞周期自身调控二、细胞外信号对细胞周期的调控第三节 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第四节 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一、细胞凋亡概述二、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分期与生化改变三、细胞凋亡的信号与因素四、凋亡的细胞信号转导五、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六、细胞凋亡与相关疾病第九章 应激第一节 概述一、应激的概念与分类二、应激原第二节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二、急性期反应第三节 细胞应激反应一、热休克蛋白(HSP)的概念二、HSP的分类及功能第四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一、代谢变化二、功能变化第五节 应激与疾病一、应激性溃疡二、心身疾病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第六节 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概述与定义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四、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五、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 休克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一、休克代偿期二、休克进展期三、休克难治期第三节 休克的发生机制一、神经体液机制二、休克发生的组织细胞机制第四节 休克时主要器官系统功能变化一、休克时最早损伤的器官一肾的功能变化二、休克时肺功能变化三、休克时心功能变化四、休克时脑功能变化第五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MODS的概念、病因、发病经过及临床类型二、MODS的发病机制第十二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第一节 凝血系统功能及其异常一、凝血系统的激活二、凝血因子异常第二节 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及其异常一、抗凝系统的组成及异常二、纤溶系统功能及异常第三节 血管、血细胞的异常一、血管的异常二、血细胞的异常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DIC的常见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二、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三、DIC的分期和分型四、DIC的功能代谢变化五、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与诱因第二节 心力衰竭分类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二、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三、心衰时心外代偿反应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机制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三、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四、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第五节 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六节 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肺通气功能障碍二、肺换气功能障碍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一、酸碱平衡与电解质代谢紊乱二、呼吸系统的变化三、循环系统的变化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第三节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五章 肝功能不全第一节 概述一、肝功能不全的概念二、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三、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第二节 肝性脑病一、肝性脑病的概念二、肝性脑病的分类三、肝性脑病的分期四、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一、肝肾综合征的概念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一、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二、急性肾衰竭三、慢性肾衰竭四、尿毒症第十七章 脑功能不全第一节 概述一、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二、大脑损伤的最主要表现第二节 认知障碍一、病因二、发病机制三、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三节 意识障碍一、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二、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三、意识障碍对机体的主要危害四、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上一篇: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 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用 刘运德,楼永良 主编 2016年版 下一篇: 田原寻访中医系列 听御医传人说 好皮肤的秘密 田原著 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