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作者:赵淑萍,黄煜,胡友斌,马德花,张磊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内容简介 中西医学的碰撞、交流与互补一直是现代中国医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中西医结合,就是在中西医团结合作的基础上,主要由中西医兼通的医学人才,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发掘、整理、研究祖国医药学遗产,丰富现代医学,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统一的新医学的过程。在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中,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就和宝贵经验。 中西医结合研究是从临床研究开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经验的总结和推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的确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骨折及针刺麻醉的成功等,都是中西医结合早期临床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医学成果。进入21世纪后,中西医结合更是在世界范围内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我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依靠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药,从本草研究入手,收集、整理了包括内服、外用,植物、动物、矿物药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经历漫长而科学的实验研究最终在疟疾的药物治疗中取得突破。这正是我国医药卫生科技人员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2007年1月11日印发的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6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的战略目标,将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妇产科领域,尤其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研究者几十年努力的结晶。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结合,许多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之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更好的疗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体系逐步建立,将会更好地为广大妇女的医疗保健服务。 本书本着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力求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有所创新,沟通中、西医学,寻求彼此的结合点,使中、西医学临床思维模式在临床实践中达到协调。在中西医结合的思维观念、基本思路和理论体系指导下,培养学生对常见中西医妇产科病症的诊疗能力。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青岛妇女儿童医院的支持,表示感谢!目录章 绪论节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发展概要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研究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第三节 月经产生与调节的中医学理论第三章 妊娠生理节 胚胎形成与胎儿发育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第四节 妊娠与产育的中医学理论第四章 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病机节 病因第二节 病机第五章 妇产科诊断概要节 妇科病史与检查第二节 妊娠诊断与产前检查第三节 中医诊断与辨证第四节 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第六章 妇产科疾病治法概要节 内治法第二节 中医周期疗法第三节 外治法第四节 心理疗法第五节 饮食疗法第七章 月经病节 代偿性月经第二节 经前期综合征第三节 绝经综合征第八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第九章 带下病与女性生殖系统感染节 带下病第二节 外阴及阴道炎症第三节 子宫颈炎症第十章 盆腔炎性疾病第十一章 性传播疾病第十二章 女性生殖器肿瘤节 外阴肿瘤第二节 宫颈肿瘤第三节 子宫肿瘤第四节 卵巢肿瘤第十三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节 葡萄胎第二节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第三节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第十四章 妊娠病节 妊娠剧吐第二节 流产第三节 异位妊娠第四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第五节 母胎血型不合第六节 胎儿生长受限第七节 死胎第八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第九节 妊娠合并糖尿病第十节 妊娠合并贫血第十五章 异常分娩节 产力异常第二节 产道异常第三节 胎儿因素性难产第四节 心理因素性难产第五节 产后出血第六节 羊水栓塞第十六章 产褥期与产后病节 产褥生理第二节 晚期产后出血第十七章 不孕症第十八章 子宫脱垂与阴道壁膨出节 女性盆底组织解剖与功能第二节 子宫脱垂第三节 阴道壁膨出第十九章 计划生育节 避孕第二节 绝育第三节 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与并发症的处理第二十章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节 生殖道细胞学检查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官活组织检查第三节 输卵管通畅检查第四节 常用穿刺检查第五节 羊水检查第六节 影像检查第七节 内分泌与免疫学检查第八节 内镜检查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第三版 王小云,黄健玲 编 2018年版 下一篇: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连方 主编 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