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护用药必备 第3版 作者:王顺年,吴新荣,蒋琳兰 编 出版时间:2009年版内容简介 《临床医护用药必备(第3版)》由药学和医学专家共同编写,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10章,包括药物相互作用与影响因素,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注意事项,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物不良反应与处理,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见药物中毒与救治,常用注射剂合理应用与配伍禁忌,以及特殊人群合理用药等。《临床医护用药必备(第3版)》内容新颖实用,阐述深入浅出,是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物的重要参考书,适于各级医院、门诊部、社区诊所医护人员和药学工作者阅读参考。目录第1章 药物相互作用与影响因素第一节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一、药物作用及药效学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动学第二节 药物的相互作用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二、药物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三、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四、药效学相互作用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剂量二、制剂类型及给药途径三、联合用药四、患者因素五、其他因素第四节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使用所致的危害一、全身不良反应二、过敏反应三、依赖性四、致畸五、致癌六、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第2章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第一节 合理用药必须坚持“四性”一、有效性二、安全性三、适当性四、经济性第二节 药物选择及用药注意事项一、药物的选择二、用药注意事项第三节 把握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一、老年人合理用药二、孕妇、小儿及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三、肝、肾功能不全合理用药第四节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内容与方法三、给药方案个体化第五节 合理应用输液疗法一、不滥用输液,能口服则口服二、认真削定给药方案三、谨慎联合用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四、给药方法要安全、合理五、注意中药输液的不良反应六、输液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六节 常用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一、抗糖尿病药二、糖皮质激素药三、抗高血压药四、抗贫血药五、平喘药六、强心药七、胃酸抑制药八、抗类风湿关节炎药九、利尿药十、其他第3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第一节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原则一、确定为细菌性感染二、根据病原菌种类及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三、按照药物抗菌作用特点选择用药四、坚持个体化原則制订用药方案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一、內科及儿科预防用药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第三节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的应用原则一、肾功能减退患者二、肝功能减退患者三、老年患者四、新生儿患者五、小儿患者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第四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一、分级管理二、病原微生物检测三、管理与督查第五节 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一、青霉素类抗生素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四、鈨弱0防啵內酰胺酶抑制药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六、四环素类抗生素七、氯霉素八、大环內酯类抗生素九、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十、利福霉素类抗生素十一、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十二、磷霉素十三、甲硝唑和替硝唑十四、喹诺酮类抗生素十五、磺胺类药十六、呋喃类抗菌药物十七、抗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菌药十八、抗麻风分枝杆菌药十九、抗真菌药类第六节 细菌性感染的治疗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三、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四、细菌性前列腺炎五、急性感染性腹泻六、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七、败血症八、感染性心內膜炎九、腹腔感染十、骨、关节感染十一、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十二、口腔、颌面部感染十三、眼部感染十四、阴道感染十五、宫颈炎十六、盆腔炎性疾病十七、性传播疾病十八、深部真菌病十九、分枝杆菌感染二十、白喉二十一、猩红热二十二、鼠疫,二十三、炭疽二十四、破伤风二十五、气性坏疽二十六、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二十七、布氏菌病二十八、钩端螺旋体病二十九、回归热三十、莱姆病三十一、立克次体病第七节 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对策一、抗生素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二、抗菌治疗策略第八节 不宜与抗菌药静脉注射直接配伍的药物第4章 常用药物合理使用第5章 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第6章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第7章 对脏器有损害的药物第8章 常见中毒与救治第9章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稳合理用药第10章 常用注射药的合理使用及配伍禁忌附录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 皮肤病性病科分册 何清湖,周慎 总主编,杨志波 主编 2010年版 下一篇: 临床用药护理手册 牛彦辉,胡继民,袁海玲 著 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