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概论 作者:张清媛 主编 出版时间:2010年版内容简介 本教材作为概论,具有原则性和综合性,系统介绍了肿瘤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突出强调了综合治疗的概念和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各系统肿瘤时有一个总体概念和轮廓。内容丰富而系统,综合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成就,系统地阐述了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临床诊断、治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更准确、完整和全面地认识肿瘤的本质和肿瘤临床诊治的原则,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书特别反映了目前肿瘤的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及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肿瘤诊治中重大进展和发展方向,以引导和启迪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肿瘤学概述第二节 肿瘤学学科的发展一、古代文献对“肿瘤”一词的认识二、现代肿瘤学对“肿瘤”一词的认识三、临床肿瘤学的学科构成四、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及现状第三节 肿瘤学的动向第四节 如何学好肿瘤学一、联系基础学科知识二、重视临床技能的训练三、理论联系实际,诊疗个体化四、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及时更新知识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第一节 肿瘤流行病学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描述流行病学二、分析性研究三、实验和干预流行病学四、理论流行病学五、流行病学分支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分析常用指标-、率二、比三、归因危险度第四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一、时间趋势二、多发肿瘤的流行状况三、恶性肿瘤的地理分布四、恶性肿瘤的人群分布第五节 恶性肿瘤未来流行趋势一、全球趋势二、我国常见肿瘤的未来发病趋势第六节 肿瘤预防策略一、国外癌症防治的经验二、中国癌症防治的成绩与不足三、我国对重点肿瘤防治的对策四、病因学预防第三章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一节 各种致癌因素一、化学致癌二、物理致癌三、致瘤病毒四、遗传因素五、肿瘤发病的多阶段第二节 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因素一、高外显度的遗传综合征与肿瘤易感性二、基因一环境相互作用与肿瘤易感性三、遗传易感性因素鉴定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第三节 癌基因一、细胞癌基因的功能分类二、基因变异方式与原癌基因活化三、癌基因与肿瘤生物学的关键科学问题第四节 抑癌基因.:一、Rb基因二、p53基因三、INK4基因家族四、ClP-KIP基因家族五、PTEN基因·=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第五节 信号传导与肿瘤一、基本组成二、主要传导通路三、肿瘤临床中的信号传导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第四章 肿瘤的细胞学基础第一节 细胞周期与肿瘤一、肿瘤是多步骤发生多基因突变的进化性疾病二、细胞周期机制的核心调控机制_三、细胞周期调控的两大机制四、细胞周期与DNA修复五、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六、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七、肿瘤细胞周期机制的破坏八、问题与展望第二节 细胞分化和肿瘤一、细胞分化的调控二、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三、关于实体瘤细胞分化治疗面临的若干问题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肿瘤一、细胞凋亡的基本特点及其评价方法二、Caspases和死亡受体相关的细胞凋亡途径I三、内源性细胞凋亡抑制物和Bcl.2基因家族四、细胞凋亡和恶性肿瘤五、细胞凋亡干预和肿瘤的治疗第五章 肿瘤与免疫第一节 肿瘤抗原一、肿瘤特异性抗原二、肿瘤相关抗原第二节 肿瘤细胞抗原加工、递呈与识别一、抗原递呈细胞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三、共刺激分子第三节 抗肿瘤免疫机制一、抗肿瘤细胞免疫二、抗肿瘤体液免疫三、细胞因子第四节 肿瘤免疫逃逸一、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二、肿瘤免疫耐受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第六章 肿瘤与转移第一节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一、肿瘤多步骤转移机制二、肿瘤侵袭——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进入循环系统三、肿瘤转移——肿瘤细胞从循环系统进入继发器官四、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五、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研究第二节 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一、基因调控下的肿瘤转移二、黏附因子与肿瘤转移三、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四、纤溶酶及其调节因子五、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组织抑制剂六、机体免疫状态与肿瘤转移第三节 阻止肿瘤转移的发展方向一、肿瘤转移的基因治疗二、血管生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三、细胞黏附因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四、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第七章 肿瘤诊断病理学第一节 病理大体标本检查和取材一、病理大体标本的种类二、病理大体标本检查和取材原则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病变一、肿瘤的一般特征……第八章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第九章 肿瘤标志物检查第十章 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第十一章 肿瘤的外科治疗第十二章 放射物理基础第十三章 肿瘤放射生物学第十四章 临床放射治疗学第十五章 肿瘤姑息治疗 上一篇: 实用甲状腺癌诊疗 江学庆,陆涤宇 主编 2015年版 下一篇: 细胞叛变记 解开医学最深处的秘密 (美)约翰逊 著 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