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基本原则 作者:蒋先镇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内容简介 现代科技与当代医学相结合,外科领域开创了新的局面,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科医师的素质要求更高。然而外科学经验性科学的格局仍未改变,长期积累的经验是宝贵的,由经验总结出来的基本原则亦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内容,并且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些已确立的基本原则亦将达到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有感于此,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外科系统老中青医师历时两年多,总结“南湘雅”逾百年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借鉴《克氏外科学》(第18版)中的经典内容,编写了《外科学基本原则》。蒋先镇、刘浔阳主编的《外科学基本原则》沿承国际教材的风格,本着严谨的治学精神,全面涵盖了外科学简史、伦理学、创伤、移植和肿瘤等方面内容,图文并茂、深入地阐述了围术期处理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国际新技术、新形势,系统地讲述了微创外科、机器人外科、灾难事故中的外科决策、肥胖症外科干预、老年外科等内容。全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路清晰,内容全面、系统。文字简练准确,深入浅出。对广大I临床外科医师而言,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目录第一章 外科学简史第一节 外科学简史第二节 外科学与内科学的联系第三节 人体解剖与外科学第四节 外科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五节 消毒和无菌术第六节 外科全球化第七节 当代中国外科学的发展第八节 20世纪外科学的成就第九节 外科学展望第二章 外科伦理学第一节 外科伦理学概念第二节 外科伦理学要求第三节 外科伦理与法规第三章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第一节 人类基因组第二节 重组DNA技术第三节 细胞信号传导第四节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第四章 炎症反应介质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第二节 白细胞介素第三节 干扰素第四节 肿瘤坏死因子第五节 趋化因子第六节 其他细胞因子第七节 补体系统第八节 其他介质第九节 药物治疗第五章 再生医学第一节 干细胞来源第二节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第三节 结论和展望第六章 外科医疗中患者的安全第一节 手术医疗安全的意义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好发场所第三节 外科医疗安全系统第四节 外科安全的要素及其管理第五节 外科手术操作流程中的管理第七章 对外科手术效果的评估第一节 手术效果评估的意义第二节 手术效果评估的内容第三节 手术效果评估的方法第八章 休克第一节 灌注压的生理调控第二节 休克的药物治疗第三节 休克的外科处理第四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第五节 感染性休克第六节 心源性休克第七节 休克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第九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第一节 体液及其溶质成分第二节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溶质及电解质的组成第三节 酸碱平衡第十章 术前和术中原则第一节 患者的术前准备第二节 术前评估的系统方法第三节 术前注意事项第四节 手术前准备第五节 术中意外的潜在原因第六节 手术室第七节 门诊手术第十一章 麻醉原则和清醒镇静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理学原则第二节 麻醉设备与围术期监测第三节 术前评估与麻醉技术的选择第四节 呼吸道管理第五节 局部麻醉第六节 监测下的麻醉管理第七节 麻醉后监护第十二章 外科超声第一节 物理学与探测学第二节 超声的临床运用第三节 外科医师对超声的认识第十三章 外科感染防治与抗生素的选择第一节 手术部位感染及其防治第二节 社区获得性外科感染及其防治第三节 术后院内获得性非手术感染及其防治第四节 外科感染的致病菌第五节 抗生素的选择第六节 展望第十四章 外科输血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止血与凝血第三节 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第四节 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第五节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七节 血栓性疾病第八节 血液成分的制备第九节 输血的临床指征和成分输血第十节 输血相关风险第十一节 大量输血第十二节 血液代用品和其他输血法第十五章 外科患者的营养代谢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营养支持的基本原理第三节 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第四节 外科营养的争议第十六章 外科并发症第一节 伤口并发症第二节 温度调节 并发症第三节 肺部并发症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第五节 泌尿系统并发症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并发症第七节 胃肠道并发症第八节 肝胆并发症第九节 神经系统并发症第十节 耳鼻喉科并发症第十七章 创伤与修复第一节 概念和分类第二节 病理生理第三节 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第四节 伤口愈合类型第五节 创伤愈合影响因素与异常愈合第六节 胎儿的伤口愈合第七节 创伤愈合与生长因子的调节 第八节 创伤的诊断第九节 创伤的处理第十八章 老年外科第一节 衰老和外科手术第二节 生理性衰退第三节 手术前评估第十九章 肥胖外科第一节 肥胖问题的严重性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和伴随的医学问题第三节 药物疗法与外科疗法的比较第四节 患者选择和术前评估第五节 专用设备第六节 手术操作第七节 术后治疗和随访第八节 手术疗效第九节 并发症第十节 减肥手术的争论、阻力、发展与未来第二十章 内镜外科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微创外科第三节 上消化道内镜第二十一章 机器人技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概念和功能作用第三节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分类第二十二章 急性创伤患者的处理第一节 创伤的危害第二节 创伤的治疗进展第三节 创伤的急诊救治第四节 创伤患者的分类第五节 院前急救第六节 患者的转运第七节 住院治疗措施第八节 康复第九节 预防及损伤的控制第十节 创伤救治中的外科治疗第十一节 创伤的基本治疗规范第十二节 特殊类型创伤的救治第二十三章 对骨骼肌肉损伤的急诊处理第一节 流行病学第二节 术语第三节 骨折的固定第四节 患者的评估第五节 早期处理第六节 骨科常见急诊第七节 常见骨折及处理第二十四章 烧伤第一节 烧伤病理生理第二节 烧伤严重程度评估第三节 烧伤早期治疗第四节 吸人性损伤第五节 烧伤感染第六节 创面处理第七节 营养支持第八节 电烧伤第九节 化学烧伤第二十五章 咬伤和蜇伤第一节 蛇咬伤第二节 兽咬伤第三节 节 肢动物咬伤第二十六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第三节 呼吸系统第四节 消化系统第五节 急性肾衰竭第六节 肝功能不全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第八节 血液系统第九节 脓毒症与多器官衰竭第三十七章 床旁手术操作第一节 床旁外科手术概况第二节 床旁手术的安全实施第三节 床旁手术患者的选择第四节 气管造口术第五节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或内镜下空肠造瘘术第六节 支气管镜检查第七节 中心静脉置管第二十八章 灾难医学中的外科决策第一节 灾难医学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灾难医学中的应急措施第三节 治疗原则第四节 大杀伤力的恐怖袭击武器第二十九章 移植免疫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移植抗原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第五节 对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第六节 与移植免疫学相关的其他领域第三十章 腹部器官移植第一节 肝脏移植第二节 肾移植第三节 小肠移植第三十一章 肿瘤生物学与肿瘤标志物第一节 肿瘤的流行病学第二节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第三节 癌的发生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第三十二章 体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第一节 恶性黑色素瘤第二节 其他的皮肤恶性肿瘤第三节 浅表软组织良性肿块第三十三章 软组织肉瘤第一节 软组织肿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第二节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学检查和分期第三节 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参考文献 上一篇: 实用外科临床诊疗学 2 普通外科分册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 编 2009年版 下一篇: 外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 虎元俊,杨于蓉,管军,张旺利主编 2018年版